艺术类

历代书法

启功:赵孟頫的字精严妥帖,达到“无懈可击”,那我们这样学

赵孟频尝言: “学书有二。其一日笔法,笔法不精,虽善犹恶:其二曰字形,字形弗妙,虽熟犹生” 赵孟類要求笔法“精”,字形“妙”,他对每一个字的书写都可谓精心细意,郑杓《游鸿堂墨敷》云:“偶写一字不成,须于众碑中求之,不可轻易率然而作,赵子昂所谓要求古人佳样是也”启功先生赞叹赵字精严妥帖,简直达到了“无懈可击”的程度: “全自欧柳诸家而来,运以姿媚之点画,则刚健...
历代书法

敦煌藏经洞中最惊艳的小楷作品,这字尘封了1000年,美轮美奂

在1900年清朝,敦煌藏经洞被王道士开启,这一震惊世界的文化宝库重见天日,保留了很多完好的写本和美术品,一再刷新了世人书法审美的极限。 敦煌藏经洞书法的重见天日,对研究我国古代艺术的发展史,尤其是隋唐,乃至魏晋、秦汉的文化有着不可估量的贡献,以书法为主,能够明确地感受出那些朝代特有的风格。 隋人写经《大般涅槃经迦叶菩萨品》 关于敦煌藏经洞的封闭的原因,有三种...
名人名家

任熊:海上画派的 “奇绝先驱”,以狂放笔墨划破晚清画坛沉寂

提及晚清海上画派,人们常先想到任伯年的灵动、吴昌硕的雄浑,却鲜少有人记得,为这一画派奠定 “突破传统” 基调的,是一位英年早逝的 “奇人”—— 任熊。他一生仅活了 35 岁,却以狂放不羁的笔墨、夸张传神的造型,打破了清代中期画坛的僵化格局;他出身草根,未入仕途,却凭一己之力将民间绘画的鲜活与文人画的雅致熔于一炉,成为海上画派当之无愧的 “先驱者”。今天,我们...
名人名家

任薰:海上画派的 “全能画师”,以笔墨勾勒晚清艺术新境

提及晚清 “海上画派”,任伯年的灵动、吴昌硕的雄浑早已深入人心,而有一位画家,虽名声不及二者显赫,却以 “全能” 的艺术造诣,成为海上画派承前启后的关键人物 —— 他就是任薰。从临摹家藏古画起步,到自成一派的人物、花鸟、山水创作;从苏州故里的艺术熏陶,到上海画坛的声名鹊起,任薰用一生的笔墨,打破了传统绘画的题材局限,为晚清画坛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今天,我们就...
名人名家

吴大澄:晚清跨界奇才,在金石、书画与家国间书写传奇

提及晚清的文化与历史舞台,总有一些人物打破 “术业有专攻” 的局限,以多面才华在时代浪潮中留下深刻印记。吴大澄(后多作 “吴大澂”)便是这样一位 “跨界奇才”—— 他是考古断代的先驱,用金石考证改写古史认知;是自成一派的书画家,笔下山水篆隶兼具风骨;更是临危受命的外交官,在东北边境与列强据理力争。这位晚清重臣,用一生串联起学术、艺术与家国责任,至今仍为后人所...
书画知识

绘画技巧在南宋时代的发展

  南宋时代的绘画活动的中心仍在画院。南宋有名的画院画家(前二节中已谈到了其中某一些人及其作品)有李唐、苏汉臣、朱锐、萧照、贾师古、毛益、林椿、阎次平(以上高宗时代)、刘松年、李迪、李嵩、张茂、吴炳(以上孝宗、光宗时代),南宋绘画又有了新的变化,而特别表现在山水画的艺术表现和技巧方面。人物画及花鸟画也有相应的变化。  经过了长时期的发展,山水画展开了祖国山河...
名人名家

戴进、吴伟等浙派画家

  明代绘画中的浙派以戴进、吴伟开始,至谢时臣、蓝瑛而终。浙派和画院是明初至嘉靖时期最有力量的画派。  明代前期的绘画,尤其是山水画,不仅画院,在画院以外也是为南宋画院马远、夏挂的作风所支配,戴进是这一时期画坛的中心人物。  戴进字文进,浙江钱塘人,因而在他的影响下的画派就称为“浙派”。戴进的山水画得前代诸名家的长处,追随李唐、马远的画法,并且长于神像、人物...
名人名家

陈洪缓的人物画

  陈洪缓(公元一五九九六七一年),字章侯,号老莲,浙江诸暨人。他的人物画的成就在明末清初有特殊的意义。  陈洪绶在少年时就显示出相当的绘画才能。他四岁时曾在白粉壁上画十尺余的关羽拱手立像,当作游戏,十四岁时悬画市中可卖钱。他最初学画于蓝瑛,又曾去杭州临摹府学中的李龙眠七十二贤石刻,闭户摹了十天,因为摹得似而喜,后又十天因摹得不似而更喜。崇祯年间他曾奉召去皇...
名人名家

元代最显赫的画家赵孟頫

  赵孟頫(公元一二五四一三二二年)字子昂,号松雪道人。是元代最显赫的画家,也是在当时、并在后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的画家。  他是赵宋一个没落贵族,后来与元朝合作。赵孟頫等二十余人是至元二十四年(公元一二八七年)第一批被征召,其后,屡次征召江南士大夫,也有通过赵孟頫而求得利禄职位的。赵孟頫受到元代皇帝的宠爱,“荣际五朝,名满四海”,官至翰林学士,艺术上成为元代...
书画知识

书法概述

  书法作为一种艺术创作,具有很深的玄妙。 从甲骨文、金文演变而为大篆、小篆、隶书,到东汉、魏、晋时期,草书、楷书、行书、诸体基本定型,书法时刻散发着古老艺术的魅力。为一代又一代人们所喜爱。   书法,是在洁白的纸上,靠毛笔运动的灵活多变和水墨的丰富性,留下斑斑迹相,在纸面上形成有意味的黑白构成,所以,书法是构成艺术;书家的笔是他手指的延伸,笔的疾厉、徐缓、...
历代国画

《人骑图》赵孟頫·元代

《人骑图》是元代画家赵孟頫于1296年创作的纸本设色画,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该图绘一乌帽朱衣人,骑马徐行。人物意态闲雅宁静,衣纹铁线描,骏马造型准确,笔墨工稳,不作夸张。 该图画一着唐代官服者执鞭骑马,仪态雍容不凡,很可能是赵孟頫的自写小像。 幅上有作者款:“元贞丙申岁(1296年)作,子昂。”钤朱文印两方:“赵氏子昂”、“澄怀观道”。又自识:“画固难...
历代书法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序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
历代书法

书若有情时,不会得清清如此。

书若有情时 不会得清清如此 ▼ 桓大司马云: 昔年种柳,依依汉南; 今看摇落,凄怆江潭; 树犹如此,人何以堪? 姜夔《长亭怨慢》: 阅人多矣, 谁得似长亭树? 树若有情时, 不会得青青如此! 姜夔自题深爱桓大司马此语 然而在自作词中用典却反之 桓悲秋柳摇落 姜叹柳青无情 词人多深情婉约缠绵悱恻 以至于温柔变成可耻而背叛方是体贴 就如说冷说热其实说的都是温度 ...
历代国画

吴昌硕作品

吴昌硕(1844年8月1日—1927年11月29日),初名俊,又名俊卿,字昌硕,又署仓石、苍石,多别号,常见者有仓硕、老苍、老缶、苦铁、大聋、缶道人、石尊者等。浙江省孝丰县鄣吴村(今湖州市安吉县)人。晚清民国时期著名国画家、书法家、篆刻家,“后海派”代表,杭州西泠印社首任社长,与任伯年、蒲华、虚谷合称为“清末海派四大家”。 《苍松》 吴昌硕 1912年 28...
名人名家

焦秉贞简介

  焦秉贞,山东济宁人。康熙年间任钦天监,是西洋天文学家、天主教士,汤若望的学生。据《国朝院画录》记载说:“秉贞职守灵台,深明测算,会司有得,取西法而复通之。圣祖(康熙)之奖其丹青,正以奖其理数也。”另外还说他工人物、山水、楼观,参用“海西法”,“海西法善于绘影,刻析分,以度量其阴阳向背,斜正长短,就其影之所着而设色,分浓、淡、明、阴焉”。这种画法早在明神宗...
名人名家

高其佩简介

  高其佩:(1660-1734)清代杰出画家。字韦之,号且园,又号南村,别号颇多,如创匠等。铁岭(今属辽宁)人。官至刑部右侍郎。他以指头画名擅一时。后人继者颇多,形成了一悠闲的兴的画派。其表现手法,不用笔而求之于手指。理由是“知笔之难用,故单用手指”,“不过求无笔墨痕”而已。故成为有名的指头画家。他的艺术才能是多方面的,擅画人物,能各具属于性格,姿神生动;...
名人名家

李方膺简介

  李方膺(1679-1755后)字虬仲,号晴江,又号秋池,抑园,白衣山人。江苏通州(南通)诸生。先后任山东兰山、安徽潜山、合肥知县,有善政、人德之。以不善逢迎,获罪罢官。寓居金陵借园,自号借园主人。常往来扬州卖画以资衣食,为“扬州八怪”之一。傲岸不羁,不拘绳墨。善画松、竹、梅、兰和草虫。老笔纷披,画梅尤精。间作山水、人物,豪放苍劲,水墨淋漓。尤长大幅,颇富...
名人名家

冯超然作品赏析

  冯超然(1882~1954),名迥,字超然,以字行,号涤舸,别署嵩山居士,晚号慎得,江苏常州人。早年精仕女,晚年专攻山水,工行草篆隶,偶刻印。著作有《冯超然临严香府山水册》、《冯涤舸画集》。   传世之作有《仕女捧桃图》、《岁寒图》、《柳江秋燕图》,其中前两幅均收藏于上海博物馆,后者录於《中国现代名画》。出版有《冯超然临严香府山水册》、《冯涤舸画集》。 ...
名人名家

潘振镛仕女作品赏析

潘振镛 戊申(1908)年作 花下弄璋 立轴   潘振镛(1852年至1921年)是清末民初海派的一位画家。一生勤奋、谦谨,花鸟书法诗词兼涉,以画仕女而名噪浙沪画坛。他所画仕女,与前人有相似之处,但欣赏起来却有着本质的不同,这不同之处就是其画中所流露的文化气息、文化底蕴。这就是潘振镛作品的魅力所在。   我们知道清末民初时期,时局动荡不安,画坛之风,陈陈相同...
名人名家

黄均

  黄均(1775-1850),字原、源,号香畴、墨华居士、渊阳子、阳山人,元和(今江苏苏州)人。以议叙官汉阳主簿,施南同知。画山水、花卉、梅竹,入手即通其妙,而於山水尤尽能事。初师黄鼎,继法娄东,即王原祁,堪与王撰并驾,用笔用墨苍楚有致。诗宗晚唐,书学赵孟頫,卖画食贫,怡然自得。尝自言二十馀年以吏为隐。卒年七十六。著墨华庵吟稿。     善山水、花卉、梅竹...
名人名家

高翔

  擅作山水,画梅风格疏秀,兼能画像。又精刻印,学程邃。为“扬州八怪”之一。亦善诗,所著有《西唐诗钞》。   高翔:(1688-1753)清画家。字凤岗,号西唐、樨堂,江苏甘泉(今扬州)人。他也是一生从未做过官。   高翔晚年时由于右手残废,常以左手作画。与石涛、金农、汪士慎为友。清朝的李斗在《扬州画舫录》中有过这样的记载:“石涛死,西唐每岁春扫其墓,至死弗...
名人名家

边寿民

  边寿民,1684年生,1752年逝世,江苏山阳(今淮安)人。 清代画家。原名维祺,字寿民,以字行,更字颐公,号渐僧、苇间居士。能书擅画,花卉翎羽,均有别趣,尤以泼墨芦雁驰名于江、淮间。与华喦、郑燮等交往甚契,属扬州画派。所居芦间书屋,多名流造访。人称“淮上一高士”。传世作品有《芦雁图》册、《芦雁图》轴。   在“扬州八怪”中,有一位终生隐居、穷困潦倒、却...
名人名家

高凤翰

  高凤翰(1683~1748),原名翰,字西园,号南村,别号因地、因时、因病等40多个,晚署南阜左手等,山东胶州人。一说“扬州八怪”之一。自幼能诗画,诗宗陆游,画先从父,后从胶州李世锡、淄州靳秋水、安邱张氏父子等,早年即已成名〔清雍正六年(1728)以前的画,现各地珍藏多幅〕。19岁时,中秀才,后应乡试不第。雍正五年,应“贤良方正”特试,名列第一。赴任前,...
名人名家

南宋四家之夏珪

  夏圭(生卒年不详),字禹玉,临安(今浙江杭州)人,南宋绘画大师。“南宋四家”之一,早年画人物,后来以山水著称。他与马远同时,号称“马夏”。宁宗时任画院待诏,受到皇帝赐金带的荣誉。他的山水画师法李唐,又吸取范宽、米芾、米友仁的长处而形成自己的个人风格。虽然与马远同属水墨苍劲一派,但却喜用秃笔,下笔较重,因而更加老苍雄放。用墨善于调节水分,而取得更为淋漓滋润...
书画知识

王羲之的帝王“粉丝”们

  从古至今,无数人对王羲之心慕手追,成为其书法的忠实、铁杆“粉丝”,而这些追随仰慕者之中,更不乏历代帝王将相,其中,最著名的一位便是唐太宗李世民。   唐太宗十分推崇王羲之的书法,传说,他将《兰亭序》真迹密藏,死后殉葬于昭陵,给后世留下许多未解之谜,增加了人们对《兰亭序》的神秘感。而据史载,唐太宗收藏御内的书法作品有2290件,其中以王羲之的书迹最多。  ...
历代书法

抒情书法的五大高峰

抒情书法, 有书家名字的书法作品, 以《兰亭集序》为第一。 因为它洞察了生命的短暂, 顺应规律而得到解脱的人生智慧。 山川秀丽,百姓疾苦,个人悲欢, 都达到了完美的统一。 第二个高峰是 颜真卿的《祭侄文稿》 因为作者下笔时忘记了技巧, 直抒胸臆,不知自己在写字。 动乱、哀病,生死无常都同时喷射了出来, 形成高度修养与即兴灵感的完美结合。 第三个高峰是 杨凝式...
历代书法

大寒,谁人壶上写春诗?

唐代 长沙窑“春水”诗词壶 也是这样的 大寒之夜 梦回大唐 白居易问刘十九 晚来天欲雪 能饮一杯无 而那时的李白 醉不认醉一壶壶豪饮 大喊主人 五花马千金裘 呼儿将出换美酒 与尔同销万古愁 围炉同饮者不知何人 面热耳酣醉眼惺忪之际 竟误以为春暖将至 提笔在壶上写下这样的春诗 春水春池满 春时春草生 春人饮春酒 春鸟啼春声 …… 唐代 青釉谚语壶 唐代 长沙窑...
历代书法

欧阳询小楷《佛说尊胜陁罗尼咒》

欧阳询 唐张怀瓘《书断》中说: “真行之朽出于大令,别成一体,森森然若武库矛戟,风神严于智水,润色寡于虞世南。” 朱长文《续书断》卷上《妙品》云: “其正书,纤浓得中,刚劲不挠,有正人执法、面折庭浄之风。” 宋苏轼《东坡集•论唐六家》云: “欧阳率更书,妍紧拔群,尤工于小揩。” 欧阳询小楷刻本 《佛说尊胜陁罗尼咒》 欧阳询《佛说尊胜陁罗尼咒》 全图
书画知识

古代钱币上的书法艺术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制造和使用货币的国家之一。在货币体系中出现了石贝、贝币、铁贝、铜币、银币、金币、纸币等。收藏和鉴赏钱币,不仅会使人惊叹于中国的历史悠久,更会被钱币上多姿多彩的书法所折服。而通过品析古钱上的书法,既可加深对中国货币文化的了解,又有益于掌握各个历史时期钱币的特征,从而提高对钱币的鉴赏水平和识别能力。 开元通宝 篆隶(唐代)欧阳询手书   纵览...
历代书法

从金农到赵之谦 楹联里的清代书法

  楹联为何在清代异军突起并成为众多书家表现的媒介?楹联的兴起对当时书坛具有什么影响?   金农 隶书七言联《殷勤但酌杯中酒 豁达长推海内贤》   扬州八怪   无论学识还是书画创作之境,金农(1687—1763)理当尊居“扬州八怪”之首。   金农早年问学于何焯,他的成就主要来自于苦读不辍,以致业精于勤而识见不凡。在书法创作上,金农更是迥立高标、独树一帜。...
历代书法

启功草书写经,不多见!

启功草书《临黄庭内景经》 临帖是中国人学习书法的必经之路。启功作为书法大家,对前贤法书的临习,自童蒙至垂暮,凡八十余载从未间断。有些碑帖先后通临达数十遍。所临品类之众,数量之多,真可谓前无古人。此《临黄庭内景经》作为启功先生的临帖佳作之一,被收录于《启功临帖册》中。
历代书法

不写一手好字 还真不敢做民国大军阀

  民国,是一个军阀混战的年代,是一个人物鹊起的大变革时期。而一提到民国军阀,我们总是联想到粗野土匪、混沌枭雄,而事实如何,难以评说。不过我们所知道的是,他们大多写得一手好书法。   阎锡山   阎锡山,是一位的倍受争议大军阀,热心书法。阎氏书法俊逸,有清代大书法家何绍基的影子。先看看其代表作品   阎锡山是在吸收了何之笔法,结字等技巧后又有自己的追求及风范...
历代书法

董其昌作品赏析 董其昌书法欣赏

  董其昌《临柳公权书兰亭诗》,纸本。纵27.2公分,横1072公分。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此卷于明万历46年所书,时董其昌年64岁。其书艺已臻于成熟,故笔法流畅,气韵古淡潇洒,在董氏传世的书法中可为上品。   董其昌《杜甫醉歌行诗》,行书,绢本。横301厘米,昆山昆仑堂美术馆藏   《草书扇面》董其昌书。纵15.5公分,横47.7公分。荣宝斋藏。此帧扇面书法写...
历代国画

下雪时古人在做什么?寒江钓雪图(画雪景、雪景山水图)

  “大雪,十一月节。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矣。”   大雪是冬日里的第二个节气。古人所说的“大雪”节气是指天气更冷了,降雪的可能性比“小雪”时更大了,过了大雪,雪往往下得更大、范围也更广,并不指降雪量一定很大。      在中国画中,雪景图是最受画家喜爱的题材之一。雪后的大自然没有任何人工雕饰的痕迹,千姿百态,随物赋形,令人心...
历代国画

秋分之美:壁画里的山水与稻田 已悄然入秋(敦煌)

  “秋分者,阴阳相伴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分者平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   今天是秋分,“秋分”与“春分”一样,是我国古代先民最早确定节气之一,也是二十四节气中最主要的“四时八节”之一。从这一天起,秋之高远明净登场,木樨清露,别有微凉。古代艺术里的秋分,无论是敦煌壁画,还是赵孟頫的《鹊华秋色》,都有着一种动人的诗意、悠远。    秋...
历代国画

历代名迹里的大暑清凉(水墨名画)

  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一个节气。“万瓦鳞鳞若火龙,日车不动汗珠融。”古人在这一节气前后,不仅民间有饮伏茶、烧伏香等消暑良方,在历代书画中的高士、文人也不乏消暑之法。他们或长夏掩关、澄怀静坐,或槐荫高卧,或取前贤法书名画、碑帖尺牍,时一展观,怡然终日而不知倦。   值此庚子消夏之季,“澎湃新闻·古代艺术”()推出的“故宫六百年鉴赏”系列本期特别呈现两岸故宫所藏...
历代国画

赵之谦——菊之“植”觉

清 赵之谦程守谦 合作 菊花博古图轴 97.6×47.2cm  纸本设色 上海博物馆藏 今天我们一起感受赵之谦的菊花“植”觉。“海上画派”先驱人物赵之谦,会稽人(今绍兴),初字益甫,号冷君;后改字撝叔,以书、印入画,创“金石画风”,具南田写生之意、李鱓筋骨之趣,更有石涛无法之法,每画植物都带有极强的植物质感,故为“植”觉。上海博物馆藏《赵之谦程守谦...
历代国画

余省《种秋花图》秋时种菊之奇

中国古代绘画理论中有“书画之妙,当以神会,难可以形器求也”之说。唐代王维的花卉就有四时不分同时齐放的表现。南宋陈郁认为:“写照非画物比,盖写形不难,写心惟难”。这些学说,很早就为后人辨析中国画的奥秘提供了途径。 然而,在面对具体作品分析时却会遇到障碍,因为观众习惯于从常理、从一般生活经验去认识对象。清代画家余省的《种秋花图》,就有待我们赏析时从另一扇“窗户”...
历代国画

宫廷里的 解暑地摊——明佚名《夏季货郎图》

明 佚名 夏景货郎图 186.4×104.2cm 绢本 立轴 设色 故宫博物院   4月上旬,笔者参观《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展,在一个不起眼的拐角,场景复原了李嵩《市担婴戏》图里的货架,各色物件凌乱摆放在一货架之上,玩具脂粉、日用品、雕版书籍经卷,甚至还有小动物玩偶,生活气息浓郁。笔者联想国内外博物馆收藏着多件《货郎图》,历元明清,四季皆有,映射着...
历代书法

一个颠覆认知的发现 —— 书法神帖里的 “错字”,真不是古人写错了?

您敢相信吗?被誉为 “天下第一行书” 的王羲之《兰亭序》、褚遂良临终绝笔《阴符经》这些传世神帖,竟被发现藏着 “错别字”?有人说这是古人提笔失误,也有人称是书法创作的 “特殊密码”,究竟是怎么回事?​ 中华 5000 年文明孕育出的书法艺术,从篆隶到行楷草,每种书体都承载着时代印记。可近期书法爱好者圈里炸开了锅:有人逐字比对经典碑帖时发现,不少家喻户晓的作品...
历代国画

古画中的盛夏

盛夏即仲夏,是夏季中最热的时候。唐代诗人樊旬《仲夏》描写道:“江南仲夏天,时雨下如川。卢桔垂金弹,甘蕉吐白莲。”古代的盛夏是何种景色呢?古人又是如何消暑的呢?我们从古画中可窥一斑。 夏天的景色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晚唐名将高骈的《山亭夏日》描写了夏日情景。夏天万物勃发,山清水秀,景色优美。仇英的《凉亭消夏图》描...
历代书法

为啥说颜真卿《离堆记》是 “标准中国字”?四川这处真迹给出答案

谁能想到,在四川嘉陵江西岸的离堆山上,藏着书法大家颜真卿流传于此的唯一真迹?这幅刻于山石之上的作品,不仅见证了颜真卿被贬途中的一段往事,更以字字刚健的姿态,颠覆着人们对 “传统书法之美” 的固有认知 —— 为何初学书法者常觉颜体 “丑陋”,可欧阳修、朱长文等大家却对其推崇备至?这幅名为《离堆记》的作品,又藏着怎样的书法密码? 提到中国书法,“书圣” 王羲之的...
历代书法

河南出土一唐代墓志,被誉为“碑刻版兰亭序”,这字美得难以置信

古代的墓志书法普遍以篆、隶、楷三种字体为主,一者是因为它们应用广、易于辨识,二则是因为行书、草书镌刻起来难度太大,字与字的衔接、飞白、枯笔、绞转等细节难以呈现。在“行书入碑”技艺成熟之前,很多行、草碑刻都存在行气板滞、气韵不够生动的问题。 即使是大名鼎鼎的《温泉铭》《圣教序碑》也都存在这些不足。到了唐代中叶,经过李邕、徐浩、苏灵芝等人的推崇,行书刻碑水平突飞...
历代书法

这是李自成亲笔所书的手谕,写给心腹高一功,这字一般人写不出来

明朝由社会底层劳苦之人建立,最终又是由底层所推翻,朱元璋和李自成有诸多相似之处,二人起于草莽、生活困苦,仅用数年便举起数十万只之众,最终成就霸业。只不过,朱元璋的明朝延续了200余年,李自成的大顺则如昙花一现。 崇祯四年(1631年)李自成于米脂揭竿而起,他先后投靠于农民军不沾泥、高迎祥。崇祯九年(1636年)高迎祥被杀后,李自成被推为闯王,之后连下阶州、陇...
历代书法

贵州茅台酒的商标题字,原来是由他所写,被誉为“最值钱的书法”

曾有网友说:“抽着中华烟、喝着茅台酒,神仙看了不羡慕”,相比中华烟,茅台酒的价格要贵得多,不少人把它作为身份的象征,甚至把空酒瓶、空盒子摆在客厅最显眼的位置。但一直以来我们似乎忽略了很明显的一件事,那就是“贵州茅台酒”这五个字的到底是谁写的。 毕竟这可是被誉为“中国最贵书法”,它的作者是一位知名度并不高的书法家——麦华三。麦华三,1907年生于广州番禺一户书...
历代书法

看看朝鲜的银字楷书,通篇闪闪发光,完美无瑕,令丑书者汗颜不已

古人抄写典籍,除了练习书法,还有祈福、发愿之用,譬如武则天时期,就挂起一阵“抄经”之风,当时为母祈福,武则天专门选出一批工匠,入宫抄写经书,由此“写经体”诞生,帝王喜好,朝野自然追捧,故而刮起一阵“抄经之风”,自此也算是真正打开,书法界的抄经风潮。 除了唐朝,元朝也流行抄写经书,虽然元朝乃是少数民族治朝,但是人们对于书法和经书的学习,颇为深入、痴迷,比如忽必...
历代书法

雍正写给十三弟胤祥的八个字,被后人献给日本,用1000万元才买回

看过电视剧《雍正王朝》的朋友,一定对剧中老四胤禛和老十三胤祥的兄弟之情所感动,在亲情漠视、尔虞我诈的宫廷,两人能一直互相扶持、从不猜疑,这是很不容易的。雍正登基后,不仅加封十三弟为怡亲王,而且允许他不用将“胤”改为“允”,这样的殊荣在清朝历史上是独一份的。 雍正不仅在政治上对老十三加恩,生活上也极为照顾,还经常写诗、写书法赠给弟弟,以表示对他的关爱。雍正四年...
历代国画

明代画家︱郭诩国画作品

郭诩,字仁弘,号清狂,江西泰和人,是明代中期画坛的一抹独特风景。他一生纵情山水,以笔墨为伴,其画作如清风拂面,既有豪放不羁的气韵,又藏细腻柔和的笔触。他尤擅描绘古人清士,笔下人物衣袂翩跹,眉目间隐现超逸之气,题款更是洒脱如云,令当时缙绅名流争相珍藏。 与吴伟齐名的他,深得沈周、杜堇等大家推崇。他的花鸟杂画信手挥洒,虫草跃然纸上,寥寥数笔却奇趣横生。其书法亦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