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善本

《新编古今事文类聚》:一部藏在古籍里的古代 “知乎”,揭秘 800 年前的奇闻轶事

14
开头:惊现!700 年前古籍记载现代科学现象 你能想象吗?在一本成书于南宋的古籍里,竟记载着现代才被证实的科学现象 —— 比如 “冰纹成树” 的自然奇观,古人观察到寒冷天气中冰面自然形成的树状纹理,这与现代物理学中的冰晶生长理论不谋而合。这部充满智慧的古籍,就是被誉为 “古代百科全书” 的《新编古今事文类聚》。它不仅是文人案头的 “知识充电宝”,更是一座穿越...
赞 (3)阅读(87)

一部被科举制度捧上神坛的理学「百科全书」,如何影响明清五百年?

12
一、开篇:被皇帝钦定的「思想核武器」 你能想象吗?600 年前,一本由皇帝亲自拍板编纂的理学「教科书」,竟让全天下读书人背诵了整整五个世纪。更令人惊叹的是,这本书的编纂团队里,既有靖难之役中「问猪保命」的墙头草,也有靠一句话扭转帝王决策的政治高手 —— 这就是《性理大全书》的传奇开篇。 明成祖朱棣在攻陷南京城后,为了彻底收服人心,做出了一个影响深远的决定:让...
赞 (2)阅读(78)

《皇朝祭器乐舞录》:晚清礼乐密码库,半部被战火掩埋的宫廷顶流教科书

10
一、战火催生的礼乐 “急救手册” 咸丰年间,太平军与清军在湖北展开拉锯战,武昌文庙的飞檐在炮火中轰然倒塌,祭天用的青铜镈钟被熔铸成子弹,传承千年的《中和韶乐》乐谱化作士兵的引火之物。时任湖广总督郭柏荫站在废墟中,望着满地狼藉发出哀叹:”鄂自被兵庙毁,学官弟子四方云散,一时有礼废乐缺之叹”。 为了重建礼乐秩序,他...
赞 (0)阅读(113)

《薛院判医案廿四种》:500 年前的 “急救手册” 为何让现代中医圈沸腾?

11
一、跨越五个世纪的中医瑰宝:古籍的前世今生 (一)偶然发现:从民间藏品到医学重宝 2023 年,山东栾先生在整理父亲遗物时,于古旧木箱中发现一套 48 本线装医书。经专家鉴定,这套明代木刻本《薛院判医案廿四种》距今已有 500 年历史,虽历经岁月侵蚀,书页泛黄却文字清晰,完整保留了内科、外科、儿科等 10 余个专科分类,收录张仲景、孙思邈等名家医方千余则,堪...
赞 (0)阅读(77)

聊聊《史记评林》:解读《史记》的 “点评集”

9
《史记评林》是明代著名学者凌稚隆编纂的一部关于《史记》的集评类著作,在古籍领域占有重要地位,尤其对于研究《史记》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 凌稚隆,字以栋,号磊泉,浙江乌程(今湖州)人,出身于书香门第,其家族藏书颇丰,为他自幼博览群书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他对《史记》的痴迷始于少年时,曾在自家藏书楼中偶然发现一本残缺的《史记》注本,那些批注文字如星光般点亮了他对...
赞 (2)阅读(129)

《万物真原》明朝版 “中西怼学现场”:传教士硬刚儒家大佬,竟写出这本 “万物起源说明书”!

7
《万物真原》是明末意大利耶稣会传教士艾儒略(Giulio Aleni,1582—1649)撰写的天主教护教论著,成书于 1628 年,由同会传教士傅泛际、龙华民、费乐德共同修订,艾儒略的弟子温陵张赓校订并刊刻。该书以问答形式系统阐述天主教的宇宙本原论,试图通过理性论证调和中西哲学差异,是明末清初 “西学东渐” 的重要文献之一。 作者与背景:艾儒略于 1613...
赞 (0)阅读(222)

从 “反舌国” 到 “视肉” 之谜:一本清代笺疏如何破解《山海经》300 处千年讹误?

8
《山海经笺疏》是清代乾嘉学派代表学者郝懿行(1757-1825)历时三十余年完成的《山海经》研究集大成之作,被誉为 “清代山海经学的巅峰”。这部著作以东晋郭璞注本为基础,融合吴任臣《山海经广注》的博洽与毕沅《山海经新校正》的严谨,通过文字训诂、名物考证与神话诠释,构建起对《山海经》的全新解读体系。 一、版本渊源与学术特质(一)成书背景与版本流变郝懿行有感于吴...
赞 (0)阅读(490)

古籍《山海经补注》:杨慎对上古奇书的解读与传承

11
《山海经》作为中国先秦时期的重要古籍,宛如一座蕴藏着无尽奥秘的宝库,其内容涵盖上古地理、历史、神话、天文、动植物等诸多领域,堪称一部上古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在《山海经》漫长的传承与研究历程中,明代学者杨慎所著的《山海经补注》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 一、作者杨慎生平简介​杨慎,字用修,号升庵,于明孝宗弘治元年(1488 年)出生在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的...
赞 (0)阅读(213)

《绣像封神演义》翻开绣像,穿越封神!百幅秘图暗藏三界生死簿,人神斗法竟有惊天反转?

14
《绣像封神演义》是明代神魔小说《封神演义》的插图本经典版本,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了商周交替之际人神斗法的宏大叙事。一、版本渊源与现存形态《绣像封神演义》的核心文本为明代许仲琳所著《封神演义》,成书于隆庆至万历年间(1567-1620),以武王伐纣为历史框架,融合神话传说与宗教哲学。其绣像本主要形成于清代,典型版本包括:清光绪十五年(1889)上海广百宋斋铅印...
赞 (0)阅读(259)

《番宝名琴全本》琴音化盗亦化人!清代木鱼书里的奇书,藏着跨越时空的音乐与爱情史诗

8
《番宝名琴全本》是一部记录古代音乐理论与实践的著作,内容涵盖名琴传说、演奏技法、制琴工艺及音乐哲学,属于中国传统音乐文献中的珍稀门类。 书名中“番宝”可能暗含“海外珍宝”或“异域名器”之意,反映其对名琴的珍视;“名琴”则指向历史上的传世名琴及其文化象征。 刊刻时间​​:清嘉庆年间(1796-1820年) ​​刊刻书坊​​:莞城明秀堂(广东东莞的民间书坊,...
赞 (0)阅读(248)

从正月到腊月:一部古籍里的中国人生活全记录《月令粹编》

7
清代学者秦嘉谟(江苏江都人)于嘉庆十七年(1812 年)编纂完成《月令粹编》,由其自设的 “琳琅仙馆” 刊刻。秦氏以 “采诸书时令之说,汲其精华” 为宗旨,历时多年辑录整理,终成这部系统记载农历十二月时令、物候、礼仪及民俗的综合性典籍。 全书共二十四卷,附《图说》一卷,采用清代先进的三色木刻套印工艺(黄、红、绿、黑四色分版),装帧为传统线装,单册尺寸约 21...
赞 (1)阅读(199)

卖身为奴寻芳踪,三元夺妻:《沈香宝扇》 的跌宕姻缘

6
年代及版本:《沈香宝扇》是清代的剧本,现存清刊本,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价值,为研究清代戏曲文化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资料。文献类型:属于曲艺剧本类文献,以文字形式记录了戏曲的情节、唱词、对白等内容,是戏曲表演的蓝本。作者:作者佚名,但从剧本的内容和艺术风格来看,其创作者具有较高的文学素养和艺术造诣,能够巧妙地构思情节、塑造人物形象,通过生动的语言展现出当时的社会风...
赞 (1)阅读(201)

当 “知不足斋” 遇到 “读书斋”:清代两大藏书家族的 “内卷”,竟卷出了一套文化瑰宝

9
丛书名称:《读书斋丛书》 编纂者:清嘉庆年间桐川(今安徽桐城)顾氏家族(具体编纂者姓名待考,推测为顾修或其家族成员)。 编纂时间:清嘉庆四年(1799 年)首次刊刻,部分书籍后续有增补或重刻。 版本情况:现存主要为清嘉庆四年桐川顾氏刻本,部分书籍有民国时期影印本或现代整理本。
赞 (2)阅读(143)

国家统一的时间标准《道光十一年遵依宪书》“通书” 文化欣赏

10
《道光十一年遵依宪书》虽为一册普通历书,却承载着清代政治、文化与社会的多重密码:它既是皇权 “敬天授时” 的象征,也是民间信仰与国家政令的交织产物;既记录了传统历法的科学智慧,也见证了中西文化碰撞的早期痕迹。尽管其具体编纂细节与民间传说已难考,但它作为清代社会运转的 “时间齿轮”,仍在今日的民俗传统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正如宪书中 “春耕夏耘,秋收冬藏” 的循...
赞 (1)阅读(248)

《管子》评注本中的经典版本——《合著名家评订管子》欣赏

10
《合著名家评订管子》是明代天启年间刊行的一部重要古籍,属《管子》评注本中的经典版本。 版本概况该版本全称为《合诸名家评订管子》,共 24 卷,由明代花斋刻本影印传世。其评注体系融合了多位历史名家的学术成果,包括: 房玄龄注释:唐代名相房玄龄(579-648)对《管子》原文进行基础注疏,侧重从治国实践角度解析文本。 刘续增注:明代学者刘续在房注基础上补充考据,...
赞 (2)阅读(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