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国画

陈少梅《高士图屏风八幅》

9
陈少梅《高士图屏风八幅》 镜心 设色纸本 22.8×6.8 cmx8 题 识 (一)少梅。 (二)云彰。 (三)石林研句。 (四)泉石高闲。少梅。 钤印:陈、少梅、陈云彰、云彰、陈五(二次)、少梅(二次)、少梅、云彰 —版权声明— 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赞 (0)阅读(11)

石涛《写枝山诗意册》

11
清湘老人石涛 【写枝山诗意册】 现藏于美国弗利尔美术馆 石涛 清湘老人写枝山诗意册之一 名山许游未许画, 画必似之山必怪。 变换神奇懵懂间, 不似之似当下拜。 这是石涛的绘画心得:画山水不是要画得像真山一样,画家要运用丰富的想象力,高度的提炼、概括能力,表现出自然山水神奇变幻的动人气韵,形成懵懂间的艺术形象。 石涛 清湘老人写枝山诗意册之二 石涛 清湘老人写...
赞 (0)阅读(16)

刘奎龄《花禽十二条屏》

12
刘奎龄(1885─1967),字耀辰,号蝶隐,自署种墨草庐主人。中国近现代美术史开派巨匠,动物画一代宗师,被誉为“全能画家”,能工善写,擅长动物、植物、人物画及山水画,他描摹的动物种类之多,范围之广至今无人可追;他善于“势”的营造,绘画作品“虚处不嫌窗框松,实处勿感板结紧”,其画风华滋清润,厚劲灵动,意境深邃。 刘奎龄被誉为全能画家,除了闻名于世的走兽画、花...
赞 (0)阅读(14)

沈周《清江幽居图》

9
沈周《清江幽居图》 174.3cm×71.7cm 纸本 立轴 浅设色 大英博物馆 收藏 沈周的画境与寒山子有很多相通处。 你看这一首: 寒山唯白云,寂寂绝埃尘。 草座山家有,孤灯明月轮。 石床临碧沼,虎鹿每为邻。 自羡幽居乐,长为象外人。 在寒岩居住的日子只有白云为伴,空空寂寂没有世俗之事打扰,坐的草垫用山里的野草编织,夜晚照明也只有天上的明月。睡在石床上,...
赞 (0)阅读(14)

沈周 《柴桑招隐图》

7
沈周《紫桑招隐图》纸本 卷 设色 17.4×76厘米 印第安纳波利斯艺术博物馆藏 晋安帝义熙元年(公元405年),41岁的陶渊明诀别官场,从29岁到41岁,时仕时隐,最终在41岁这一年,决定彻底归隐,并写文为证,此文就是《归去来兮辞》。 此文一出,搅动了千年文人心,就是那颗出世归隐之心。 1427年,长洲,也就是今苏州,一个小孩出生,他叫沈周,是众...
赞 (0)阅读(11)

王綦《田园诗意册》

10
  万历二十八年的苏州秋夜,王綦在漏雨的茅檐下画完了《桦林清话图》。他用秃笔蘸着雨水调墨,纸面浮动的斑驳水渍,竟成了画中寒潭的天然氤氲。这位吴门隐士的庭院,梧桐叶扫石案,竹影爬粉墙,恰似他笔下那些倚水面山的茅舍,连月光都带着书卷的褶皱。   时人谓之”画界陶渊明”,只因他独创”破形皴”——山...
赞 (0)阅读(11)

赵备《墨竹册》

6
  万历四十八年的扬州盐商别院,赵备一脚踢翻青瓷酒坛,抓起丈二白缣往地上一掷。马斯臧奉上的四帧素绢早已铺满中庭,他赤足踏墨,将半瓮烈酒倾入歙砚,霎时惊起满池龙蛇。   “研墨盈缶”非虚言——只见他甩开鼠须笔,以袖代毫横扫烟雨。浓墨泼作篔筜谷参天巨竹,淡墨晕成管城子纤纤新篁,斜锋扫过处,三千竹叶似闻飒飒风响。更绝的是...
赞 (0)阅读(9)

吴湖帆《危石青松》

5
吴湖帆《危石青松》立轴 设色纸本 79×40 cm 【题识】写王摩诘危石青松诗意,为少其同志一粲。乙未秋,吴湖帆。 【印文】吴倩私印、山抹微云 作品构图山石林木左右景相互掩映,更具空间纵深,近景山石,苍松遍植,崖壑间飞流直泻。中景一座山峰耸峙,林木间屋舍掩映,山谷中弥漫着出岫的白云,一道飞瀑蜿蜒而下,与云雾相接;远山迭嶂,烟波浩渺;布局巧妙,空间开...
赞 (0)阅读(13)

曹知白《东园载酒图》

9
曹知白《东园载酒图》 纸本 立轴 浅设色 97.1×54.8 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款识:东园载酒西园醉,摘尽枇杷一树金。云西老人曹知白作于采芝窝清玩。 题跋: 乾隆、危素各一题,不录。 此图曹知白绘自己的采芝窝隐居之所,山川清丽,笔墨温润,极尽清雅之思,允为曹氏山水画精品。 图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责任编辑:zgshw)
赞 (0)阅读(13)

吴让之《花卉册》

12
吴让之《花卉册》 纸本 册页 设色 26×31.5 厘米 款识:平斋仁弟属。让之吴熙载。 上款“平斋”即“吴云”。吴云字少 甫,号平斋,晚号退楼。 吴熙载原名廷扬,字熙载,后以字行,改字让之,亦作攘之,号让翁、晚学居士、方竹丈人等。江苏仪征人。清代篆刻家、书法家。包世臣的入室弟子。善书画。其篆刻明于世,吴昌硕评曰:“让翁平生固服膺完白,而于秦汉印玺...
赞 (0)阅读(13)

石涛《细笔山水册》

1
石涛的《细笔山水册》是其晚年艺术集大成之作,尤以“渴笔技法”为核心特征。他以干渴的笔触勾勒山石轮廓,墨色枯润相间,如《秋涧暮霭》一开中,焦墨皴擦的山体与淡墨晕染的云雾形成强烈对比,既显山石的苍劲,又赋予画面湿润的呼吸感。 这种技法源自对自然的深刻观察,石涛曾言“笔墨当随时代”,他将枯笔的飞白与湿墨的渗透结合,使画面既有金石般的质感,又不失水墨的灵动。 册页中...
赞 (0)阅读(14)

夏昶《嶰谷清风图》

6
  夏昶的《嶰谷清风图》堪称明代墨竹艺术的巅峰之作。画面中竹枝似被疾风骤雨裹挟,却无一丝凌乱之态——主竿以中锋立骨,笔力如铁线银钩;侧枝穿插如剑锋出鞘,枝叶翻卷处墨色枯润交叠,既有“飞白”的苍劲,又有“涨墨”的氤氲。   夏昶深谙“写竹即写人”之道,竹节的顿挫暗合文人风骨,叶片的聚散则似君子之交的疏密有度。 尤为精妙的是画中虚实对比:拳石...
赞 (0)阅读(10)

鄭午昌《翠壁中流》

5
鄭午昌《翠壁中流》 立軸 設色紙本 151×81 cm 鈐印:午昌、鄭昶長壽、萬壑千峰獨閉門 題識:翠壁中流成砥柱,布帆萬里乘長風。閑情最愛驢背客,流水板橋紅樹中。癸未冬,弱龕鄭午昌。 出版:《僑岷華園藏畫》,第236-237頁,鴻禧藝術文教基金會(臺北),1994年版。 图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删。 (责任编辑:zgshw)
赞 (0)阅读(10)

明徐渭:写意花卉册

10
  徐渭的写意花卉册里,墨色与诗句像两股纠缠的藤蔓。                   图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删。 (责任编辑:zgshw)
赞 (0)阅读(14)

汪梅鼎《山水墨兰册》

13
  汪梅鼎画兰时,总让人疑心他在弹一曲无弦的《幽兰》。那枝从石隙斜出的墨兰,三叶两花,叶尖的飞白似琴弦震颤后的余韵——上翘的一笔是宫音沉郁,下垂的一折是商声清越。这位吏部郎中最擅以书法入画,兰叶的提按转折分明带着汉隶波磔,却比寻常文人画多了份孤峭。乾隆五十八年的进士朱卷上,馆阁体的工整拘不住他,倒是在御史任上弹劾贪腐的奏折里,那些锋芒毕露的笔画早泄...
赞 (0)阅读(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