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五代十国那个风云变幻、割据纷争的年代,南唐虽偏安江南一隅,却在文化艺术领域绽放出了绚烂的光彩。而周文矩,这位南唐画院的杰出画家,以其细腻入微的笔触,为后世留下了一幅意义深远的《重屏会棋图》。

《重屏会棋图》为绢本设色,纵 40.3 厘米,横 70.5 厘米,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画作无作者款印,经鉴定为宋人摹本,但即便如此,它依然生动地展现出周文矩独特的艺术风格,让我们得以一窥五代时期绘画艺术的高超水准。

画中描绘的是南唐中主李璟与其弟景遂、景达、景逖会棋的场景。在一间布置精美的室内,四位身份高贵的男子围坐在棋桌前,形态各异,神情毕现。头戴高帽、手持盘盒、居中观棋者正是李璟,他目光深邃,似乎在棋局之外另有思索;对弈的齐王景达和江王景逖,专注于棋盘之上,一人举棋不定,一人则欲催促落子,紧张的对弈氛围呼之欲出。他们虽上身正襟危坐,脚下却各有一只鞋子脱掉,看似不合 “礼” 的行为,实则体现出下棋时 “身无外物”、不受礼教束缚的精神境界,颇有几分 “解衣盘礴” 的艺术气质。

四人身后屏风上画着白居易《偶眠》的诗意场景:一位男子(或即李璟本人)斜倚休息,妻子将其刚刚摘下的乌帽托在手中,面前陈放着酒具,另有炭盆一口。床榻另一面,二婢女在铺床,远处一婢女抱被褥而来。而就在这屏风所绘场景中,人物背后又立着一架三折的山水小屏风,内外共两个屏风,“重屏” 之名由此而来。这种画中有画的独特构图,不仅增添了画面的纵深感与趣味性,更巧妙地将士大夫在外的威严与在内的闲适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状态,如同镜像般展现出来,给观众带来一种沉浸式的视觉体验。

五代南唐,在烈祖、中主、后主三主的统治下,享国 38 年(937—975)。中主李璟与后主李煜皆酷爱文艺,后主李煜更是丹青高手。在他们的大力支持与带动下,南唐绘画艺术蓬勃发展,一时名家辈出。《重屏会棋图》这类描绘帝王闲居享乐的纪实之作,正是在这样的文化艺术繁荣背景下诞生的。

从艺术技法上看,周文矩以 “颤笔描” 绘制人物衣纹,线条细劲曲折,略带顿挫抖动,既准确地表现出布纹的质感,又生动地勾勒出不同动态下人物的形体变化,展现出深厚的线描功底。设色上,虽多用矿物颜料,却未浓涂重抹,而是在勾线后清淡施色,几案边的花纹勾染以石青、石绿,李璟衣袍用朱砂晕染也极为简淡,仅侍童衣带用较重朱砂以作对比,使整幅画设色古雅,与人物衣冠和室内陈设的简朴相得益彰。

关于此图的情节考证,历经数代学者努力。北宋王安石在《江邻几邀观三馆书画》诗中,最早指认出图中头戴高帽者为李璟;南宋王明清以家藏李璟肖像画与此图考辨;元代袁桷、陆友仁考证出会棋者为李璟兄弟四人及屏风所画内容;最终,清吴荣光《辛丑销夏记》所录庄虎孙跋语,明确指出图中人物具体方位。

《重屏会棋图》完成后,上呈给中宗李璟,后历经传承,藏于皇宫书画库。北宋时,宋徽宗视若珍宝,藏于宣和内府。此图流传至今,虽为摹本,但依旧是五代时期重要的肖像画作品,不仅在人物写真方面造诣极高,空间处理上也展现出严谨法度,为后人研究五代时期的生活器用形制、皇室行乐雅集活动以及绘画艺术发展,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珍贵形象资料,堪称国宝级名画,在艺术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


转载注明出处并添加链接:墨韵书香 » 皇室下棋还脱鞋?《重屏会棋图》里的有趣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