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惊!大唐第一行书,竟出自这位低调高手?
陆柬之的《文赋》,被誉为 “大唐第一行书” 。然而,与它的崇高赞誉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其作者陆柬之在大众认知中的名气却远不及欧阳询、颜真卿等书法大家。这不禁让人好奇,这位陆柬之究竟是何方神圣?他的《文赋》又凭什么能在高手如云的唐代书法界拔得头筹,获此殊荣呢?

我们都知道,唐代是书法发展的黄金时代,名家辈出,风格多样,篆、隶、楷、行、草五体皆有登峰造极者,其繁荣程度至今没有哪个朝代可以媲美。在楷书方面,有欧体、颜体、柳体,成为楷书史上的巅峰;草书领域,怀素、张旭的成就后人难以企及,孙过庭也深得王羲之笔意;行书方面,颜真卿的《祭侄文稿》被誉为 “天下第二行书” ;篆书有能与李斯媲美的李阳冰;隶书则有韩择木。在这样一个大师云集的时代,陆柬之与他的《文赋》能脱颖而出,背后定有不凡之处。

陆柬之是谁?身世与书法启蒙
陆柬之,生于公元 585 年,卒于 638 年 ,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市)人,出身可谓相当显赫。他是黄门侍郎陆琛之孙,更是西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陆机的裔孙,唐朝宰相陆元方伯父,同时还是 “草圣” 张旭的外祖父 。这样一个名门之后,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为他日后在书法领域的造诣奠定了坚实基础。

他的书法启蒙,来自于他的舅舅 —— 初唐书法大家虞世南。虞世南师承 “智永二王” 一脉,是唐初书法界的领军人物,其书法风格笔致圆融遒逸、萧散洒落,对陆柬之产生了深远影响。陆柬之自幼跟随虞世南学习书法,舅舅的悉心指导加上自身的天赋和勤奋,让他在书法学习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也让他早早地接触到了正统的书法技艺与理念,打下了扎实的基本功,书法风格中也自然而然地带有虞书的影子。

半生沉淀,铸就《文赋》传奇
陆柬之对书法的热爱和追求,在他与《文赋》的缘分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文赋》的原文,是他的先祖 —— 西晋著名文学家陆机所著的一篇文学理论巨著,在文学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陆柬之对这篇文章极为倾心,早年间便萌生了重新抄录它的想法 。然而,他深知自己当时的书法功力还不足以完美呈现先祖大作的神韵,担心 “玷辱” 了这篇经典,所以一直将这个念头深埋心底,不敢贸然动笔。

为了有朝一日能配得上抄写《文赋》,陆柬之开始了长达 30 多年的沉淀与积累。在这期间,他深入研究书法艺术,广泛学习前人的经典之作。他从舅舅虞世南那里学到了笔致圆融遒逸、萧散洒落的风格,又向欧阳询学习,吸收了其书法的严谨法度。到了晚年,陆柬之专注于 “二王” 书法,深得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的笔法精髓 。经过多年的刻苦钻研和不断实践,他的书法技艺日益精湛,终于达到了 “人书俱老” 的境界。

此时的陆柬之,终于觉得自己有足够的能力和底气,去完成年轻时的心愿。怀着对先祖的崇敬和对书法的敬畏之情,他郑重地铺开纸张,饱蘸浓墨,一气呵成地写下了这篇传世之作 ——《文赋》 。从起笔的第一划,到收笔的最后一点,每一个字都倾注了他半生的心血与感悟,每一处笔画的转折、提按,都蕴含着他对书法艺术的深刻理解。

《文赋》到底好在哪?深度剖析艺术特色
陆柬之的《文赋》之所以能在唐代众多书法作品中脱颖而出,被誉为 “大唐第一行书” ,其独特的艺术特色功不可没。下面,我们就从笔法、书体和意境三个方面,来深入剖析《文赋》的艺术魅力。
(一)笔法精妙,融合诸家之长
在笔法上,陆柬之在《文赋》中展现出了极高的造诣,用笔极为精到。他的笔画提按适度,正侧兼施,转换自然,行笔流畅。起笔时,或藏锋含蓄,或露锋明快,都恰到好处;行笔过程中,中锋、侧锋运用自如,线条富有弹性和质感;收笔时,干净利落,或回锋收势,或顺势出锋,与下一个笔画形成自然的呼应 。比如 “之” 字,起笔藏锋,沉稳有力,行笔时中锋铺毫,线条圆润饱满,转折处提笔暗转,灵动自然,收笔时微微出锋,轻盈飘逸,将笔画的起承转合表现得淋漓尽致。

陆柬之在《文赋》中融合了 “二王”、虞世南、欧阳询等诸家笔法之长。他深得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笔法的精髓,笔画间的顾盼呼应、连带引丝,都带有 “二王” 书法的飘逸洒脱;同时,又继承了舅舅虞世南笔致圆融遒逸、萧散洒落的风格,使得整幅作品气韵流畅,富有书卷气 ;还借鉴了欧阳询书法的严谨法度,在笔画的起止、转折处,一丝不苟,结构严谨规整 。这种融合并非简单的拼凑,而是经过陆柬之的精心锤炼,将各家之长融会贯通,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笔法风格,使《文赋》既有 “二王” 书法的神韵,又有唐代书法的严谨法度,展现出了高超的艺术水平。

(二)书体多变,错落有致
《文赋》的另一个显著艺术特色,是其书体的多变。它以行书为主,但又不拘泥于行书,巧妙地融入了楷书和草书的笔法和结构,形成了一种独特的 “行楷草三体融合” 的书体风格 。这种书体的变化,使得整幅作品在统一中又富有变化,充满了节奏感和韵律感。

在《文赋》中,我们可以看到,有些字写得较为规整,笔画严谨,结构端庄,具有明显的楷书特征;有些字则笔画流畅,连笔较多,形态灵动,展现出行书的潇洒自如;还有些字笔画连绵,一气呵成,简洁奔放,体现出草书的奔放洒脱 。而且,这些不同书体的字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穿插、相互映衬,和谐地统一在一幅作品中。比如 “恒” 字,楷书意态偏重,体势方正,墨色浓厚,十分凝厚醇和;而 “理思” 二字,则呈现草书意态,笔画连绵飞动,似一气合成,与下方一字的端庄势态形成对比,更显全卷错落起伏,韵律感和动势强烈,极具艺术生命力 。

这种书体的多变,不仅增加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也展示了陆柬之高超的书法驾驭能力。他能够根据文章的内容和情感表达的需要,灵活地运用不同的书体,使书法与文学相得益彰,达到了一种更高层次的艺术境界。
(三)意境清幽,平和典雅
《文赋》通篇给人一种温雅娴静、平和典雅的感觉,没有大起大落的强烈感情宣泄,而是如芙蕖照水、松影摇窗,给人一种清幽淡泊的美感 。这种平和的风格,不仅体现了陆柬之深厚的书法功底,也反映了他对文学作品的深刻理解。

陆柬之在抄写《文赋》时,将自己的个人情感与文学意境融为一体,使得整幅作品成为了一件具有深远意境的艺术品。他的书法线条简洁流畅,没有过多的修饰和张扬,却能在平淡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韵味。每一个字、每一笔画,都仿佛在诉说着作者内心的宁静与平和,以及对文学艺术的敬畏与热爱 。

同时,《文赋》的这种意境,也与原文的文学内涵相契合。陆机的《文赋》是一篇探讨文学创作的理论文章,其文风严谨、深邃,充满了对文学艺术的思考和感悟。陆柬之通过自己的书法,将这种文学意境生动地展现了出来,使读者在欣赏书法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文学的魅力,达到了一种 “书文合一” 的艺术境界 。

赵子昂为何对《文赋》钦佩至极?
说到《文赋》,就不得不提到对它钦佩至极的赵子昂。赵子昂在书法界的地位举足轻重,他的书法风格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而陆柬之的《文赋》,在他眼中有着非同寻常的价值。
赵子昂曾在《文赋》卷尾题跋:“右唐陆柬之行书文赋真迹,唐初善书者称欧虞褚薛,以书法论之,岂在四子下耶。然世罕有其迹,故知之者希耳 。” 从这段题跋中,我们可以看出,赵子昂对陆柬之的书法评价极高,认为他的书法水平不在初唐四大家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之下 。在赵子昂看来,陆柬之名气不大,主要是因为传世墨迹太少,以至于很少有人知道他的卓越才华 。

赵子昂对《文赋》的钦佩,不仅仅停留在口头上的称赞,更体现在他的书法实践中。他一生都在临摹《文赋》,从《文赋》中领悟晋人笔法和结体,从中受益匪浅 。清代大书法家孙承泽在给《文赋》墨迹所写的跋文上说:“赵文敏(子昂)晚年书法全从此(指《文赋》)得力,人鲜见司谏(指陆柬之)书,遂不知文敏所自来耳 。”

可以说,《文赋》对赵子昂创建 “赵体” 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赵体的妍丽动人的书风,沉稳和畅的气韵,自成一家,很大程度上都取法于陆柬之的《文赋》 。陆柬之在《文赋》中展现出的精妙笔法、多变书体和清幽意境,都被赵子昂吸收和借鉴,融入到自己的书法创作中 。通过对《文赋》的深入学习和研究,赵子昂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书法语言,开创了独具特色的 “赵体”,成为中国书法史上的一座重要里程碑 。

传承千年,《文赋》的影响力
《文赋》的影响力,不仅仅局限于对赵子昂一人。作为初唐书法的经典之作,它对后世众多书法家的创作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书法史上一座难以逾越的丰碑 。
张旭,这位被后世誉为 “草圣” 的唐代大书法家,就深受陆柬之《文赋》的影响 。张旭是陆柬之的外孙,自幼便接触到了陆柬之的书法作品,尤其是《文赋》,更是他早年学习书法的重要范本 。在陆柬之、陆彦远的指点下,张旭通过临摹《文赋》,深入学习前人笔法,打下了坚实的书法基础 。《文赋》中精妙的笔法、多变的书体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为张旭日后在草书领域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养分,让他能够在草书创作中纵横挥洒,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狂草风格,成为中国书法史上草书艺术的杰出代表 。

除了张旭和赵子昂,后世还有许多书法爱好者和书法家,通过临摹《文赋》,不断提升自己的书法水平 。他们从《文赋》中汲取灵感,学习陆柬之的笔法、结构和气韵,将其融入到自己的书法创作中 。《文赋》就像一座书法艺术的宝库,为后世书法家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创作源泉,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书法家在书法艺术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和创新 。

在书法史上,《文赋》的地位举足轻重。它不仅是陆柬之个人书法艺术的巅峰之作,更是初唐书法艺术的杰出代表,体现了唐代书法在继承魏晋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和发展的时代精神 。《文赋》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穿越了千年的时空,至今仍散发着耀眼的光芒,成为了中国书法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

《文赋》背后,是对书法精神的坚守
陆柬之与《文赋》的故事,是书法史上的一段传奇。在唐代这个书法名家辈出的时代,陆柬之虽名气不如欧阳询、颜真卿等人响亮,但他凭借着对书法的热爱与执着,以及半生的沉淀与积累,创作出了《文赋》这一传世之作 。《文赋》不仅是他书法技艺的巅峰体现,更是他对书法精神的坚守与传承 。

从《文赋》中,我们看到了陆柬之对传统的尊重与继承,他融合诸家之长,将 “二王” 的飘逸、虞世南的圆融、欧阳询的严谨,巧妙地融入自己的书法之中 。同时,我们也看到了他的创新与突破,通过独特的书体变化和清幽的意境营造,使《文赋》成为了一件独一无二的艺术品 。

而赵子昂对《文赋》的钦佩与学习,以及《文赋》对后世书法家的深远影响,都充分证明了它的价值 。《文赋》就像一座灯塔,照亮了后世书法家在书法艺术道路上探索的方向 。

如今,当我们再次欣赏陆柬之的《文赋》时,依然能被它的艺术魅力所打动 。它让我们感受到了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也让我们对古代书法家们的智慧和创造力肃然起敬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不妨静下心来,品味《文赋》中的每一个字、每一笔画,或许我们能从中找到那份久违的宁静与对艺术的热爱 。那么,你在欣赏《文赋》时,又有着怎样的感受和思考呢?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观点!
转载注明出处并添加链接:墨韵书香 » 《文赋》:这人名气远不如王羲之,写的字却被称大唐第一行书,连赵子昂都钦佩至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