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的任命书:司马光拜左仆射告身卷亮相 在台北故宫博物院的众多珍藏中,有一件看似寻常却意义非凡的文物 ——《宋人书司马光拜左仆射告身》卷。这件诞生于北宋时期的卷轴,并非华丽的画作或精美的瓷器,而是一份承载着历史重量的 “制书”,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任命书。 它记录的是北宋名臣司马光被任命为左仆射这一重要官职的过程。左仆射在北宋官制中地位显赫,相当于副宰相,是朝廷...
91958 年,在陕西省旬邑县太村镇文家村,一场普通的打井工程,意外揭开了一段尘封千年的历史 ——《窦娘子墓志》重见天日。这方墓志的出土,宛如一颗投入学术与艺术之湖的石子,激起层层涟漪,其背后隐藏的故事、书法艺术的争议,以及所蕴含的历史价值,无不引人入胜。 墓志现身:从打井现场到博物馆 当年冬季,文满才、文治发等几位社员在冢子胡同的大冢子旁打井,从三丈深的...
12当故宫博物院的专家在修复一卷元代经卷时,竟在纸背发现几行小字:“吾写此经时,腕有龙腾意。” 这行潦草的批注,竟出自元代书画大家赵孟頫之手。而他所抄写的《高上大洞玉经》,不仅是道教典籍中的瑰宝,更藏着这位宋室后裔隐秘的精神世界。为何一位仕元的前朝宗室,会耗费三年时间抄写道教真经?纸墨间又藏着怎样被时光尘封的秘密? 一、经卷背后的乱世文人 至元二十三年(12...
9《文皇哀册》是唐代书法家褚遂良于贞观二十三年(649 年)为唐太宗李世民驾崩而作的哀悼文书,内容为悼念文皇帝的哀辞。唐太宗临终前,褚遂良与长孙无忌同被委以托孤重任,其政治地位与书法造诣在此时期达到巅峰。作为中书令,褚遂良按唐代丧礼制度主持遣奠之礼并撰写哀册,故其撰文并书写的身份符合历史情境。哀册全文近 700 字,详述太宗生平功绩及丧葬仪程,文辞庄重悲切,后...
10柳公权(778—865) 宋拓帖 柳公权的 “笔谏” 传奇:以字劝君的直臣风骨 柳公权不仅以书法闻名,更以刚正不阿的品格著称。据《旧唐书》记载,唐穆宗李恒问他:“如何能写出一笔好字?” 柳公权答道:“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 穆宗听后 “改容,知其笔谏也”。这一回答表面谈书法,实则暗谏皇帝要 “心正” 治国,成为后世传颂的典故。柳公权一生历经多朝,始终以书法...
8时代背景:东晋永和年间(约公元 345—356 年),道教思想盛行,王羲之本人信奉五斗米道,《黄庭经》为道教经典,内容涉及养生修炼,与王氏家族宗教信仰及生活志趣高度契合。字体形制:小楷,书于素绢之上,原为长篇经卷,后世摹刻本多为碑帖形式,传为王羲之晚年(约 50 岁后)书风成熟时期的代表作之一。字数与分卷:全文约 1200 字,分《黄庭内景经》《黄庭外景经》...
11咱先问一句,你见过一幅书法作品拍出 4 个多亿吗?2010 年北京保利拍卖会现场,黄庭坚的《砥柱铭》就上演了这么一场 “疯狂的石头” 大戏!8000 万起拍,竞价声此起彼伏,最后直接以 4.368 亿天价成交,当场震惊整个收藏圈!这价格,直接把人看呆,今天咱就唠唠这幅书法界 “顶流” 到底凭啥这么贵。 说起黄庭坚,那可是北宋文化圈的 “超级大 V”。他是江...
10“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 每当吟诵起辛弃疾的这首《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那金戈铁马的战争场景便跃然眼前,一位壮志豪情的爱国将领形象也随之浮现。辛弃疾,这位南宋时期的风云人物,在文学与军事领域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的词作豪放激昂,充满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恢复中原的渴望,被誉为 “词中之龙”,...
5创作者:董其昌,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松江华亭(今上海闵行区马桥)人,明代书画家。他在书法领域造诣深厚,与邢侗、张瑞图、米万钟并称 “晚明四家”,其书法风格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作品形式:诗札通常是董其昌书写的诗词作品,以书信、手札等形式呈现。行楷是其常见的书写字体,兼具行书的流畅与楷书的规整,笔画圆润秀逸,结构疏密得当,体现出一种高雅的艺术气质。
...
17在一个阳光正好的周末,我踏入了位于西安市鄠邑区祖庵镇的重阳宫,这座享有 “天下祖庭”“全真圣地” 之尊称的道教全真派祖庭,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吸引着无数游客和信徒前来探寻。 一进入重阳宫,清幽的氛围便扑面而来,古木参天,香烟袅袅,仿佛尘世的喧嚣都被隔绝在外。我漫步在宫观内,欣赏着古老的建筑和精美的雕塑,感受着道教文化的独特魅力。 走着走着,一座高...
13颜真卿,唐代杰出的书法家,以其雄浑刚健的书法风格而闻名于世。他的一生,跌宕起伏,充满了传奇色彩。颜真卿在书法艺术上成就斐然,他的楷书端庄雄伟,气势磅礴,开创了“颜体”的新风范。《王琳墓志铭》便是他书法艺术的杰出代表作之一。 颜真卿历经仕途起伏,在书法艺术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其楷书端庄雄伟,气势开张。创作此墓志铭时,他的书法技艺已炉火纯青,且融入了自身的人...
12在中国书法史上,王羲之的《兰亭序》常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然而他晚年所作的小楷《孝女曹娥碑》却如一颗被时光掩映的明珠,以古朴天真的笔意与深邃的人文内涵,在千年后依然熠熠生辉。这幅作品不仅承载着一段感人至深的孝女故事,更凝聚了书圣晚年返璞归真的艺术境界,堪称“正书第一”。 孝女曹娥:碑文背后的血泪传奇 《曹娥碑》的诞生,源于东汉少女曹娥投江寻父的悲壮故事。曹...
17东晋一个政权南渡、偏安江左的时代,虽在政治上风雨飘摇,却在文化领域绽放出别样的华彩。彼时北方的硝烟未能驱散南方的文雅之风,反而促使大批文人雅士汇聚江南,玄学清谈盛行,文人雅士们挣脱传统礼教的部分束缚,追求个性的自由舒展,为艺术创作营造了宽松、浪漫的氛围。 王羲之字逸少出身魏晋名门琅琊王氏,家族在政治、文化领域皆举足轻重。生于斯长于斯的王羲之,自小便深受家学的...
20他所创的“柳体”以其独树一帜的骨骼开张、平稳匀称,成为后世临摹研习楷书的经典范式,备受推崇。提到柳公权,大多数人脑海中浮现的便是《玄秘塔碑》了。此石碑名声的显赫,在世间得以广泛的传播。不过在书法行家与资深藏家的心中,却另有一帖堪称瑰宝——《神策军碑》宋拓帖。 一历史风云中的《神策军碑》诞生记时间回到唐武宗会昌三年(公元843年),那时候的大唐王朝,从表面来看...
18历史迷雾中的身世之谜诞生背景唐朝初期,天下刚安定,佛教兴盛,各地有许多寺庙,且常出高僧大德。化度寺乃著名寺庙之一。僧邕禅师在该寺庙专心修行,一生努力深入研佛法,亦积极结纳善缘,故深受众人敬重。他离世后,化度寺为铭记其功绩与精神,决定立石碑纪念他。当时李百药在朝廷中是极有学问且擅写文章之人。因寺庙之请,他精心撰碑文。李百药出身名门大族,历经隋唐两朝,学识渊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