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部

古籍善本

聊聊《史记评林》:解读《史记》的 “点评集”

《史记评林》是明代著名学者凌稚隆编纂的一部关于《史记》的集评类著作,在古籍领域占有重要地位,尤其对于研究《史记》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 凌稚隆,字以栋,号磊泉,浙江乌程(今湖州)人,出身于书香门第,其家族藏书颇丰,为他自幼博览群书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他对《史记》的痴迷始于少年时,曾在自家藏书楼中偶然发现一本残缺的《史记》注本,那些批注文字如星光般点亮了他对...
古籍善本

从 “反舌国” 到 “视肉” 之谜:一本清代笺疏如何破解《山海经》300 处千年讹误?

《山海经笺疏》是清代乾嘉学派代表学者郝懿行(1757-1825)历时三十余年完成的《山海经》研究集大成之作,被誉为 “清代山海经学的巅峰”。这部著作以东晋郭璞注本为基础,融合吴任臣《山海经广注》的博洽与毕沅《山海经新校正》的严谨,通过文字训诂、名物考证与神话诠释,构建起对《山海经》的全新解读体系。 一、版本渊源与学术特质(一)成书背景与版本流变郝懿行有感于吴...
古籍善本

古籍《山海经补注》:杨慎对上古奇书的解读与传承

《山海经》作为中国先秦时期的重要古籍,宛如一座蕴藏着无尽奥秘的宝库,其内容涵盖上古地理、历史、神话、天文、动植物等诸多领域,堪称一部上古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在《山海经》漫长的传承与研究历程中,明代学者杨慎所著的《山海经补注》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 一、作者杨慎生平简介​杨慎,字用修,号升庵,于明孝宗弘治元年(1488 年)出生在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的...
古籍善本

从正月到腊月:一部古籍里的中国人生活全记录《月令粹编》

清代学者秦嘉谟(江苏江都人)于嘉庆十七年(1812 年)编纂完成《月令粹编》,由其自设的 “琳琅仙馆” 刊刻。秦氏以 “采诸书时令之说,汲其精华” 为宗旨,历时多年辑录整理,终成这部系统记载农历十二月时令、物候、礼仪及民俗的综合性典籍。 全书共二十四卷,附《图说》一卷,采用清代先进的三色木刻套印工艺(黄、红、绿、黑四色分版),装帧为传统线装,单册尺寸约 21...
书画知识

千年典籍的分类密码:经史子集如何勾勒中华文明轮廓

中国古代典籍的 “经史子集” 分类法起源于汉代,成熟于唐代《隋书・经籍志》,是中国传统学术体系的核心框架。以下从分类依据、具体类目、代表典籍及历史演变三方面详细解析: 一、分类依据:学术源流与典籍属性 “经史子集” 以儒家思想为内核,按典籍的性质、用途及学术脉络划分,体现了古代 “四部之学” 的知识体系: 经部:儒家经典及研究文献,为 “学术正统”; ...
古籍善本

国家统一的时间标准《道光十一年遵依宪书》“通书” 文化欣赏

《道光十一年遵依宪书》虽为一册普通历书,却承载着清代政治、文化与社会的多重密码:它既是皇权 “敬天授时” 的象征,也是民间信仰与国家政令的交织产物;既记录了传统历法的科学智慧,也见证了中西文化碰撞的早期痕迹。尽管其具体编纂细节与民间传说已难考,但它作为清代社会运转的 “时间齿轮”,仍在今日的民俗传统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正如宪书中 “春耕夏耘,秋收冬藏” 的循...
古籍善本

《管子》评注本中的经典版本——《合著名家评订管子》欣赏

《合著名家评订管子》是明代天启年间刊行的一部重要古籍,属《管子》评注本中的经典版本。 版本概况该版本全称为《合诸名家评订管子》,共 24 卷,由明代花斋刻本影印传世。其评注体系融合了多位历史名家的学术成果,包括: 房玄龄注释:唐代名相房玄龄(579-648)对《管子》原文进行基础注疏,侧重从治国实践角度解析文本。 刘续增注:明代学者刘续在房注基础上补充考据,...
古籍善本

《徐霞客游记》明朝版 “荒野求生”:徐霞客游记里的冒险、奇遇与发现

早年立志:“张骞凿空,未睹昆仑;唐玄奘、元耶律楚材衔人主之命,乃得西游” 西南探险:“不避风雨,不惮虎狼,不计程期,不求伴侣” 绝境历险:“张骞凿空,未睹昆仑;唐玄奘、元耶律楚材衔人主之命,乃得西游” 人文情怀:“不特寻山,亦且问俗” 临终遗愿:“张骞凿空,未睹昆仑;唐玄奘、元耶律楚材衔人主之命,乃得西游” 一位 “非典型” 文人的传奇人生 徐霞客以 “读万...
古籍善本

苏东坡那些事儿:从民间传说到为官趣事全知道 《东坡事类》

徐州抗洪:1077 年苏轼任徐州知州时,黄河洪水来袭。他临危不惧,组织抗洪,不仅积极寻求禁军统领帮助,还 “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与官、兵、民共同奋战。他指挥修堤抗洪,疏导洪水进入黄河故道,最终保全了徐州城。水退之后,又组织修建木堤、兴建黄楼,并采取多种措施解决灌溉用水问题。 杭州治水:苏轼在杭州组织修缮六井,率领军民疏浚西湖。他采取了一系列系统工程,如开挖...
古籍善本

《百孝图》:百位孝子的图卷传奇与千年孝道密码

《百孝图》是一部以孝道为核心的图文典籍,现存多个版本,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清代俞葆真编纂、俞泰绘图的《百孝图》。以下是其核心信息: 创作年代:清同治十年(1871 年),由河间俞氏刊刻成书。 内容形式:全书分元、亨、利、贞四卷,收录上古至明代 100 位孝子的事迹,每卷 25 人,右图左史,图文并茂。画面以工笔白描刻画人物,文字则详述孝行细节,兼具教化与艺...
古籍善本

明代落榜生编纂的《汉诏疏》竟揭示大汉王朝秘密

古籍里的大汉风云跟大家讲讲一部明朝的古籍——《汉诏疏》,它的编者是陈衎。这部明朝印的《汉诏疏》可是研究汉朝历史的重要文献。它们既记录了历史的变化,又给后人提供了特别宝贵的资料。《汉诏疏》作为其中比较突出的一部,靠着它独特的内容把很多学者的目光都吸引过来了,成了了解那个辉煌时代的重要途径。 陈衎名磐生是明末福建非常著名的诗人及藏书家。他虽屡次考试都未考中,但在...
古籍善本

秦汉古玺到明代名印:《古今印则》这部印谱带你领略印章演变史

印谱传奇:从万历年间走来古籍那浩瀚星海中,印谱为一种极为独特的形式,其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万历年间,社会经济那叫一个极为繁荣,文化艺术也在快速地发展着。那时的人们开始对秦汉时期的印章进行收集、欣赏还会模仿着去刻制它们。接着呢把这些印章整理编辑成一本册子,就形成了印谱,这种风尚慢慢就流行开了。 在这样的时代浪潮下,程远这位来自江苏无锡、痴迷于印学且擅长摹...
古籍善本

《皇明大事记》明·朱国祯撰.崇祯刻本 明代重要史书

崇祯那个时候,社会特别不稳定,到处都在打仗。这种情况让书的刻印遇到了好多困难,能在那样的环境里保存下来的刻本数量真的很少。皇明大事记五十卷的崇祯刻本就跟特别稀罕的东西一样,它带着那个时代留下来的痕迹,也见证了历史经历的沧桑变化。朱国祯名文宁别号平涵,为浙江乌程人,生于1558年,卒于1632年。自幼在文化氛围浓厚的家族中成长,家族长辈喜研历史,年少时史学种子...
古籍善本

《四書人物考訂補》四十卷【明】薛應旂 平生手录古人行迹编为纪传

《四书人物考订补》是明代薛应旂所著,全书共四十卷。分为纪(帝王)三卷、传(臣人)三十七卷。此书在古籍研究领域具有重要地位,为后人研究四书人物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薛应旂在董浙学政后罢归,避寇钟山期间,将平生手录古人行迹编为纪传,著成此书。当时,薛应旂深感明代儒生重视时文,而时文以《四书》为重,然而很多人对《四书》所载名氏大都不省其为何如人。他认为见定者可以法古...
古籍善本

《诸史提要》钱端礼编纂 张英补撰 关键词为标题 加训释

一、《诸史提要》概述 (一)书籍简介 《诸史提要》由南宋钱端礼编纂,清代张英奉敕补纂。全书共十五卷,内容涵盖《史记》《前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南史》《北史》《新唐书》《五代史》等诸史之文可资辞藻者,按部采摘汇辑成编。各以一二字句关键词为标题,并加以训释。 钱端礼,字处和,临安人,吴越王俶六世孙,荣国公忱之子。少以恩荫入仕,累官至参知政事,兼权知...
古籍善本

《南唐書》十八卷 宋 陸遊撰 借古鉴今 唤醒装睡的南宋朝廷

一、陆游与《南唐书》的渊源 陆游的生平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出生于官宦世家,自幼受到良好的文化熏陶。其高祖陆轸为大中祥符年间进士,祖父陆佃为熙宁年间进士,父亲陆宰为两宋知名藏书家。陆游历经四朝,在朝为官 30 余年,虽仕途坎坷,但始终坚持主张兴兵收复北方。 编撰《南唐书》的背景 陆游曾参加国史、实录的编撰,积累了丰富的史学经验。他...
古籍善本

历史史诗:《古今全史》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方面重要事件和人物的记录

一、古今全史之概述 《古今全史》作为一部珍贵的古籍善本,犹如一座历史的宝库,承载着人类文明的记忆。据资料显示,这部古籍善本的编纂者对历史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和整理。收集了大量珍贵的历史资料,通过对这些资料的深入分析和解读,力求为读者呈现最真实、最全面的历史。 《古今全史》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它的历史记录功能,更在于它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评价和解读。编纂者在书中对一...
古籍善本

《歴代名臣奏議》楊士奇(明)/明張溥刪正 明崇禎08年東観閣刊本 历代名臣奏议

一、杨士奇其人 杨士奇的人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出生于元末明初的乱世,一岁丧父,家境贫寒。母亲带着他改嫁,继父罗性起初对他并不友好,但在看到杨士奇偷偷祭祀生父后,对他刮目相看,准许他恢复杨姓,并开始重点培养他。然而好景不长,继父被贬官流放,杨士奇母子再度陷入贫困。 尽管生活艰难,杨士奇却从未放弃学习。他一边教授学生维持生计,一边刻苦钻研学问。建文元年,建文帝召...
古籍善本

《班馬異同》【宋】倪思撰 劉辰翁評 明刻本

一、《班马异同》的前世今生 《班马异同》作为一部对《史记》与《汉书》作对比研究的著述,在历史的长河中有着丰富的版本流传。其中,明永乐刊本和万历刊本尤为著名。 明永乐刊本的出现,为这部著作的传播提供了重要的载体。在当时的文化环境下,它吸引了众多学者的关注和研究。其印刷质量和装帧设计,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出版水平。 万历刊本同样具有重要意义。这个版本可能在内容上进...
古籍善本

《定南大將軍兼多羅貝勒尚善致吳三桂約戰書》背后的故事 尚善:清初风云中的传奇将领

一、尚善其人 尚善作为和硕庄亲王舒尔哈齐之孙,在清朝初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顺治元年(1644 年),他承袭其父费扬武的爵位为辅国公,随后进位为固山贝子。清军入关时,尚善跟随大军一同入关,开启了他波澜壮阔的军事生涯。 顺治二年(1645 年),尚善跟从豫亲王多铎南征,成功击败李自成的农民军主力。当时李自成部队以三百骑兵冲击清军,却被尚善轻松击败。此后,他又参...
古籍善本

《五经类编》 清代 周世樟编撰

《五经类编》是清代周世樟编撰的一部古籍文献。 基本信息 内容概述 《五经类编》主要摘取了《诗经》、《尚书》、《礼记》、《周易》与《春秋》这五部经典著作中的语录,进行分类编排。该书分为十门,每门又细分为不同的子目,旨在通过对五经内容的精细分类和注释,为当时的学者提供经义辨讹、辨疑的参考,以便于他们在科举考试和日常学习中使用。 具体来说,书中不仅收录了五经中的经...
古籍善本

北魏 崔鸿 《十六国春秋》德国巴伐利亚图书馆藏汉籍

北魏崔鸿所著的《十六国春秋》是一部具有重要历史地位的纪传体史书: 一、基本信息 二、内容概述 《十六国春秋》记录了从西晋末年(公元304年)至北魏统一北方前(公元439年),中国北方及四川地区十六个割据政权的兴亡历史。这些政权包括前赵、后赵、前燕、前秦、后秦、后燕、南燕、北燕、夏、成汉、前凉、后凉、西凉、南凉、西秦、北凉等。崔鸿通过搜集、整理这些政权的史书资...
古籍善本

流失海外《大明一统志》 德国巴伐利亚图书馆藏汉籍

一、书籍基本信息 二、内容概述 《大明一统志》全面系统地记录了明代行政区划的地理、人物资料。该书以当时的两京十三布政使司为纲,以及所属的一百四十九府为目,下设建置、沿革、郡名、形胜、风俗、山川、土产、公署、学校、书院、宫室、关津、寺观、祠庙、陵墓、古迹、名宦、流寓、人物、列女、仙释等38门,作简略说明。书末还记述了相邻近国家或地区的地理形势。 三、版本与收藏...
古籍善本

桂洲奏议二十卷.明·夏言撰.嘉靖二十年刊本

《桂洲奏议》二十卷,由明代政治家、文学家夏言撰写,嘉靖二十年(1541年)刊行。 作者背景 夏言(1482年7月14日—1548年11月1日),字公谨,汉族,江西贵溪人。正德十二年(1517年)中进士,初授行人,后任兵科给事中,以正直敢言著称。明世宗继位后,夏言因上疏奏陈武宗朝弊政而受到世宗赏识,逐渐升至礼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成为内阁首辅。夏言豪迈强直,纵...
古籍善本

国朝列卿纪一六五卷.明·雷礼编.万历刻本

《国朝列卿纪》是一部由明代嘉靖年间的工部尚书雷礼编纂的私修史书,全书共一百六十五卷,万历年间由徐鉴完整刊刻。这部著作不仅保存了大量珍贵史料,还在体例上进行了创新,将年表与行实相结合,以传记为主,事纪为辅,是研究明史的重要史料之一。 编纂背景与目的 雷礼编纂此书的目的在于规劝君王,以正世风。当时,明朝统治危机日益凸显,社会矛盾尖锐,皇帝昏庸无能,宦官专权加剧。...
古籍善本

《三國志》45卷【晉】陳壽撰 【明】馮夢禎 黃汝良 裴松之 出版商:南京國子監 萬曆24年(西元1596年)

基本信息 版本特色 内容概述 《三国志》共65卷,分为《魏书》30卷、《蜀书》15卷、《吴书》20卷,详细记载了从魏文帝黄初元年(220年)到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共60年的历史。陈寿以纪传体的形式,生动地描绘了三国时期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状况,以及众多历史人物的形象和事迹。裴松之的注释则广泛搜罗了魏晋时期的史料,对原著进行了大量的增补和考...
古籍善本

皇明名臣言行录.明·王宗沐撰.明嘉靖刊本

《皇明名臣言行录》并非由明代的王宗沐直接撰写,而是由徐咸纂辑,并在明嘉靖年间(具体年份可能为嘉靖32年,即1553年)由王宗沐刊行的一个版本。 一、作者与版本 二、内容特点 三、历史意义 《皇明名臣言行录》作为明代一部重要的历史文献和人物传记集,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和学术意义。它不仅为后世学者研究明代历史提供了丰富的资料,更为人们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
古籍善本

东林列传二四卷.清·陈鼎辑.康熙五十年铁肩书屋藏版

《东林列传》二十四卷,由清代学者陈鼎辑录,是研究和了解东林书院及东林学派相关人物的重要史料。 一、作者及背景姓名:陈鼎字号:字定九,又字九符、子重,号鹤沙,晚号铁肩道人籍贯:江阴周庄镇陈家仓人(现周西村人)生卒年:约生于顺治七年(1650年),卒年不详职业:历史学家、旅游文学家 陈鼎生平未详,但据其自述及作品内容可推知其生活在明末清初,且对明代历史有深入研究...
古籍善本

大明会典.明·张居正等编纂.明内府刻本

《大明会典》是由明代张居正等人编纂的一部重要史书,其明内府刻本更是具有极高的历史与文献价值。 一、编纂背景与过程 《大明会典》的编纂始于弘治十年(1497年),旨在系统整理和总结明代的典章制度。此后,历经正德、嘉靖、万历等朝的不断增补和修订。万历年间,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相对稳定以及张居正改革的推进,重修《大明会典》成为必然之势。万历四年(1576年),明神宗...
古籍善本

《筹海图编》 明代 海防著作 十三卷.胡宗宪撰.明刻胡维极校本

《筹海图编》是一部关于明代海防的重要著作,共十三卷,虽然传统上多误记为明胡宗宪撰,但实际上其主要编纂者为郑若曾,胡宗宪在其中担任了总编审定的角色。 一、书籍背景与作者编纂背景:明朝嘉靖年间,东南沿海一带频繁遭受倭寇侵扰,造成巨大破坏。为防御倭寇,加强海防,胡宗宪总督浙江军务时,聘请郑若曾等人收集海防有关资料,编辑成此书。主要作者:郑若曾(1503-1570)...
古籍善本

《大明一统志》 明代李贤 奉敕编撰 地理总志

《大明一统志》九十卷,由明代李贤等人奉敕编撰,是一部重要的地理总志。 一、书籍基本信息书名:《大明一统志》 作者:李贤等(领衔编撰人为李贤,其他参与者包括彭时等) 创作年代:明朝 成书时间:天顺五年(1461年) 卷数:九十卷 类别:地理总志 二、编撰背景与目的《大明一统志》的编撰是在明英宗复位后,为整合全国地理信息、规范行政区划而进行的官方修志活动。此前,...
古籍善本

书经.嘉靖31年跋.魁本大字校刊本

在浩如烟海的古籍文献中,明嘉靖三十一年(公元1552年)的跋魁本大字校刊本《书经》以其独特的版本价值和艺术魅力,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和藏书家的目光。这部古籍不仅承载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更以其精美的装帧和校勘的精细,成为研究中国古代文化和书法的珍贵资料。 《书经》,又称《尚书》,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政治文献汇编,记录了从尧舜时代到春秋时期的政治、军事、文化等方...
书画知识

《永乐大典》:古人的“百科全书”,还是“时间胶囊”?

今天咱们来聊聊一本古籍界的“大腕”——《永乐大典》。这可不是一本普通的书,它可是明朝永乐年间的一本超级“百科全书”,里面啥都有,简直就是古人的“度娘”啊! 明成祖朱棣像轴(故宫博物院藏) 话说这《永乐大典》,那可是明朝皇帝朱棣的心头好。他为啥编这本书呢?据说是因为他觉得天下的书太多了,找起来太麻烦,于是就想:“嘿,干脆我编一本大全,把啥都放进去,找起来不就方...
古籍善本

《永乐大典》划时代的百科全书 文化瑰宝的编纂历程 震撼人心

《永乐大典》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其编纂历史不仅是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篇章,更是世界文化交流的见证。自永乐年间诞生以来,这部巨著便以其宏大的规模和深邃的内涵,成为了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文化、科技等领域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料。 一、编纂背景与宗旨 明成祖朱棣像轴(故宫博物院藏) 明成祖朱棣即位后,为彰显国威,造福万代,决心编纂一部集中国古代典籍之大成的类书。他秉承“...
古籍善本

山海经传.十八卷.晋.郭璞注.明成化元年吴宽抄本

中国国家图书馆藏这部《山海经》是明成化元年(1465)吴宽抄写的。9行22字,无直格。卷后有吴宽跋,称:“是书予手录,始于成化乙酉(元年),毕于明年正月六日。”当时吴宽31岁,还没有中状元。 吴宽(1435—1504),字原博,号匏庵。明代苏州府长洲县人。自幼笃志好学,早年曾读书于吴县横泾尧峰山资庆寺。写得一手好文章、好书法,20余岁已负重名,“以文行有声诸...
古籍善本

山海经册.四册.元.曹善书.纸本楷书.元至正二十五年.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山海经》是先秦时期的一部载有怪奇悠谬之说、荟萃珍奇博物的神话地理志。此《山海经》册为元代书法家曹善所书。全套共四册,小楷抄写郭璞传《山海经》十八篇,其书风质朴端严,结字参差,用笔古拙之处可见钟繇遗法。此本约书于元至正二十五年,经姚绶、王世贞、陈继儒、董其昌等递藏。 《山海经》全书十八卷,其中 “山经” 五卷,“海经” 八卷,“大荒经” 四卷,“海内经” 一...
古籍善本

山海经. 十八卷. 晋. 郭璞注. 毛扆校跋明刊本

《山海经》是先秦时期的一部载有怪奇悠谬之说、荟萃珍奇博物的神话地理志。今传本十八卷(篇)分山经五篇,海经十三篇。其内容主要记录远古的山川海泽、方国物产等地理和博物方面,也包含远古神话、神祇异兽等内容。此内含宋淳熙七年池阳郡斋刊本、毛氏校跋明刊本两种。 《山海经》大约成书于战国时期至汉代初期,其撰者不详。西汉刘歆(刘秀)将古本三十二篇校刊并为十八篇,后由东晋学...
古籍善本

山海经. 十八卷. 晋. 郭璞注. 宋淳熙七年池阳郡斋刊本

宋绍兴二十一年(辛未 1151)尤袤开始搜集、整理散存于世的《山海经》旧本,历时约三十年,于淳熙七年(庚子 1180)刊印。此即国家图书馆所藏宋淳熙七年池阳郡斋刊本。此本是目前所见最早的《山海经》版本。其避讳至 “慎” 字,卷七 “海外西经” 之 “肃慎之国”、卷十七 “大荒北经” 之 “肃慎氏之国” 等 “慎” 字皆缺末笔。敦字(从敦之字)十数见,皆不讳。...
古籍善本

山海经系列

《山海经》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一颗璀璨明珠,它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深邃的内涵,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和学者的目光。作为一部内容广泛、丰富多彩的古代文献,它不仅是地理学的瑰宝,更是神话学、民俗学、民族学等多个学科的重要研究对象。 《山海经》的起源可追溯到遥远的先秦时期,那时的中国大地正处于一个神秘而多元的文化交融阶段。古代先民们在与自然的斗争中,积累了丰富的地理知识和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