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典籍的 “经史子集” 分类法起源于汉代,成熟于唐代《隋书・经籍志》,是中国传统学术体系的核心框架。以下从分类依据、具体类目、代表典籍及历史演变三方面详细解析:
一、分类依据:学术源流与典籍属性
“经史子集” 以儒家思想为内核,按典籍的性质、用途及学术脉络划分,体现了古代 “四部之学” 的知识体系:
经部:儒家经典及研究文献,为 “学术正统”;
...
《十三经集字摹本》作为清代的重要书法典籍和儒家经典文献载体,在历史、艺术和文化等方面均具有极高的价值。这部刊印于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 年)的著作,由彭玉雯纂刊、万青铨校正、张小浦鉴定。它涵盖了儒家的十三部核心经书,包括《周易》《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左传》《公羊传》《穀梁传》《孝经》《论语》《尔雅》《孟子》。 全书共分为八卷,编排格式独...
《春秋繁露》是西汉思想家董仲舒的主要著作,以儒家思想为中心,杂以阴阳五行、黄老道家及法家思想,发挥 “《春秋》大一统” 之旨,通过对《春秋》的阐释,构建了庞大的哲学体系。 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对《春秋》的笔法问题做了大量阐释与发挥,这是公羊传最为重视的特点,也是公羊学的特色之一。春秋笔法表达的大义不仅有多项,还涉及善与恶、罪与讨、诸侯权力关系等方面。《春秋...
一、《四书说约》的诞生背景 在明清时期,文化环境独特,科举制度占据重要地位。当时的科举以四书五经为核心内容,这极大地推动了对四书五经的研究和阐释著作的发展。正如祝总斌在《四书》传播、流行的社会、历史背景中所提到的,随着唐宋社会经济的发展,文化普及,门阀制度彻底消灭,统治人才的文化素质相差不大,官吏思想道德品质在巩固王朝统治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主张 “明天理,灭...
邵雍,北宋哲学家,生于林县上杆庄,与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并称 “北宋五子”。其著作《邵子全书》包括《皇极经世》和《伊川击壤集》等。 《邵子全书》涵盖了邵雍一生的智慧结晶。《皇极经世》是邵雍最主要的哲学著作之一,他在其中推演了宇宙演化的过程。邵雍认为宇宙历程是由无数的 “元” 组成,一元代表天地万物的一个产生、发展、兴盛和消亡的过程,一元等于十二会,一会等...
《周易集解》是唐代经学家李鼎祚所撰写的一部关于《周易》的义释本,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一、基本信息 二、内容概述 《周易集解》博采汉魏至唐初诸家易说,特别是对象数学说的采择尤为重视,以注释经传义蕴。书中汇集了子夏、孟喜、京房、马融、荀爽、郑玄、虞翻等近40家易学方面的学说,保存了大量汉魏古注,是研究唐以前易学特别是汉代象数之学的必读之书。李鼎祚在书...
《周易古今文全书》是一部由明代理学家杨时乔撰写的关于《周易》的综合性著作,全书共二十一卷,分为多个部分,具有深厚的学术价值。 一、基本信息 二、内容结构 该书内容分为六部,每部前有自序,具体如下: 三、学术特点 四、学术价值 《周易古今文全书》作为明代易学研究的重要成果之一,对于后世易学研究者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它不仅为后人提供了丰富的易学文献资料和研究成果...
巴伐利亚州立图书馆是德国乃至欧洲收藏汉籍最为丰富的图书馆之一,其藏书历史悠久,收藏了大量的中文、日文及韩文图书,特别是汉籍善本,是全世界欧洲地区最大的汉籍数字图书馆之一。 该馆收藏了近三十二万册原版中文图书,其中包括大量珍贵的手写本和善本。 自2011年起,该馆的卡片目录转为网络搜索,所有书籍可以使用中文或拉丁字母(拼音)在馆藏检索网OPAC中搜寻。图书馆东...
《礼记》作为儒家经典之一,自古以来便是学者们研究和学习的重要文献。嘉靖三十一年跋的魁本大字校刊本,更是这一经典在历史长河中的一次重要传承与呈现。 嘉靖三十一年,明朝嘉靖皇帝在位期间,文化繁荣,学术昌盛。这一时期,对于经典文献的整理与校勘工作尤为重视。魁本大字校刊本《礼记》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这一版本不仅字体厚重典雅,版式疏朗,更在内容的准确性与权威性...
《黄帝蝦蟇经》作为一部古老而神秘的医学典籍,承载着深厚的中医智慧和道教思想。其独特的针灸禁忌观念,不仅揭示了人体气血与月亮盈亏之间的神秘联系,更体现了古代医学对于天人合一、顺应自然的深刻理解。本文将对该书进行详细介绍、深入分析以及艺术赏析,以期揭示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医学价值。 《黄帝蝦蟇经》成书于汉代以后,是一部系统论述针灸禁忌的古籍。该书依据中医理论著作《...
《黄帝内经》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瑰宝,不仅是一部医学经典,更是一部涵盖了古代哲学、天文学、气象学、物候学、生物学、地理学、数学、社会学、心理学、音律学等多学科的百科全书。它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广泛的影响力,成为了研究中国古代医学、哲学和文化的重要文献。 《黄帝内经》作为中医学的奠基之作,其专业内容博大精深,涵盖了人体生理、病理、诊断、治疗、预防...
《鲁班经.新镌工师雕斲正式鲁班木经匠家镜》是一部集中国古代木工技艺之大成的经典之作,由清代著名匠师午荣彙编而成。这部珍贵的著作不仅详细记录了木工行业的各种技艺和规矩,更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哲学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本文旨在深入介绍这部清代刊本的《鲁班经》及其所承载的木工智慧。 《鲁班经》的历史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的鲁班,他被誉为“木工祖师”,其技艺和智慧在...
《小十三经》明.顾起经辑.明嘉靖时期祗洹馆刊本是一部跨越宗教、军事、自然科学、杂艺及儒家系统等多个领域的珍贵古籍。由明代学者顾起经精心辑录,这部丛书不仅展示了当时社会的多元知识体系,更反映了顾起经深厚的学术功底与独到的编辑理念。 顾起经,字长济,又字元纬,号九霞,别号罗浮外史,无锡人,是明代诗文家、学者。他的一生致力于学问的探求与传承,尤其在辑录整理古籍方面...
《大易象数钩深图》三卷,乃元代张理所撰,为周易象数研究之重要著作,于康熙十二年由通志堂刊印,至今仍为易学研究者所珍视。此书不仅是对《周易》图象的深入演绎,更是对古代易学思想的一次系统整理与阐释。 张理,元朝著名易学家,深谙象数之学,推崇河图洛书,致力于将易学之精髓传承于世。《大易象数钩深图》便是他这一学术追求的结晶。全书分为三卷,内容详实,条理清晰,将各种《...
《易经》嘉靖31年跋.魁本大字校刊本的母本源于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翁溥刊本《五经正文》,这一版本在明代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当时,随着明代经济的繁荣与文化的发展,书籍的刊印与流通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这样的背景下,翁溥等学者对《易经》进行了精心整理与校勘,使之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在世人面前。这一版本的《易经》不仅文字准确、注释详尽,而且版式精美、印刷精...
自古以来,易学作为中华文化之瑰宝,一直深受历代学者的研究与推崇。而在众多易学著作中,《易经集注》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邃的见解,成为易学史上的经典之作。这部著作的编纂者,正是南宋时期的理学大师朱熹。 朱熹(1130年-1200年),字元晦,号晦庵,晚称晦翁,又别号紫阳、考亭,祖籍徽州婺源(今属江西),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他的一生,与易学紧密相连,...
《两苏经解》七种六十四卷,明焦竑辑,万历25年毕氏刻本是一部汇集宋代文学家苏轼、苏辙兄弟经学注释与见解的珍贵古籍。此书的编纂与刊刻,不仅为我们今天提供了研究两苏经学思想的重要文献,更是明代文化繁荣的生动例证。 《两苏经解》的编纂,源于对苏轼、苏辙兄弟经学注释的搜集与整理。苏轼、苏辙兄弟作为宋代文学巨匠,不仅在诗文创作上成就卓越,更在经学领域有着深厚的造诣。他...
《诗经》作为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不仅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更是中华文化宝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嘉靖三十一年,明朝中期,社会经济繁荣,文化事业蓬勃发展。这一时期,书籍的刊刻与出版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魁本大字校刊本《诗经》应运而生。该版本以大字印刷,版面疏朗,字迹清晰,极易阅读。同时,其校勘之精细,注释之详尽,更是为后世所推崇。
《毛诗》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典籍,其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不言而喻。《毛诗》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注解本,因其注释者为西汉毛亨和毛苌,故称为《毛诗》。该书以“风、雅、颂”三体分类,共收诗三百零五篇,反映了周代初期至春秋中叶的社会生活、政治风貌和人民情感。《毛诗》的注释详实,对后世诗歌创作和学术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浩如烟海的古籍文献中,明嘉靖三十一年(公元1552年)的跋魁本大字校刊本《书经》以其独特的版本价值和艺术魅力,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和藏书家的目光。这部古籍不仅承载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更以其精美的装帧和校勘的精细,成为研究中国古代文化和书法的珍贵资料。 《书经》,又称《尚书》,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政治文献汇编,记录了从尧舜时代到春秋时期的政治、军事、文化等方...
《四书集注》作为儒家经典之一,自宋代朱熹编纂以来,便成为了后世学者研读儒家思想的重要文献。其中,明成化十六年吉府翻正统经厂本,更是在明代儒学传播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明成化十六年(1480年),明宪宗朱见深即位,对儒学教育尤为重视。为了弘扬儒家文化,促进儒学研究的深入,朝廷下令翻刻《四书集注》。吉府作为当时的重要王府之一,承担了这一任务,并选用了正统经厂...
《中庸章句·或问》是一部汇聚了宋代儒学大家朱熹深刻哲学见解的著作。作为《四书集注》的重要组成部分,该书不仅体现了朱熹对《中庸》一书的独到理解,更展现了他对儒家思想精髓的深入探究和独到见解。明正统时期经厂刊本,作为这一经典之作的重要版本,其背后蕴藏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学术价值。 朱熹,字元晦,号晦庵,南宋时期著名的理学家、教育家,是宋明理学的集大成者。他一生致力...
话说在古代,有那么一位大佬,名叫朱熹,他可不是一般的读书人,那是学霸中的学霸,连孔子都得给他点个赞。他老人家呢,有个大动作,就是把《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这四部经典给“集注”了一番,整出了本《四书集注》。这书一出,嘿,那可真是火了,火得就像现代的“网红”一样,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咱们先来看看这《四书集注》的背景。想当年,朱熹老先生在书斋里,那...
《孟子》一书,自问世以来便以其深厚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哲学体系,对中国乃至东亚的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宋代的朱熹,作为儒家思想的重要代表人物,对《孟子》的研究和注解更是使其得以进一步传承和发扬。而明正统时期经厂刊本的《孟子》则是这一文化瑰宝的重要载体,为后世提供了珍贵的文献资料和思想智慧。 首先,从版本价值来看,明正统时期经厂刊本的《孟子》具有极高的历史地...
《论语》作为儒家经典之一,自古以来便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哲学智慧。宋代大儒朱熹所著的《论语集注》更是对《论语》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注释与阐释,成为了后世研习《论语》的重要参考书目。明正统时期经厂刊本《论语集注》更是这一经典之作的珍贵版本,其独特的版本价值和学术价值,使得它成为了古籍收藏界和学术研究领域的瑰宝。 明正统十二年(1447年),司礼监据元至正尚德堂...
在悠久的中华文明历史长河中,儒家经典著作如同璀璨的星辰,照亮了世代学子的求知之路。《公羊传》与《谷梁传》作为《春秋》三传之二,不仅承载了古人对《春秋》经义的解读与阐释,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公羊传》是解释《春秋》的著作之一,作者公羊高为战国时期的鲁国人。该书共十二卷,以问答的形式对《春秋》中的事件进行解释和说明,着重阐述了春秋时期的政治、军事、...
今天咱们来聊聊一本古籍界的“大腕”——《永乐大典》。这可不是一本普通的书,它可是明朝永乐年间的一本超级“百科全书”,里面啥都有,简直就是古人的“度娘”啊! 明成祖朱棣像轴(故宫博物院藏) 话说这《永乐大典》,那可是明朝皇帝朱棣的心头好。他为啥编这本书呢?据说是因为他觉得天下的书太多了,找起来太麻烦,于是就想:“嘿,干脆我编一本大全,把啥都放进去,找起来不就方...
《春秋.嘉靖31年跋.魁本大字校刊本》是一部珍贵的古籍,它承载着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深厚底蕴,更是研究春秋时期历史、文化、哲学等领域的重要文献。此校刊本以其独特的魁本大字形式,为后世提供了清晰易读的文本,使得这一古老经典得以更好地传承和发扬。 嘉靖31年跋.魁本大字校刊本《春秋》的编纂背景,正值明朝嘉靖年间。这一时期,社会相对稳定,文化繁荣,为古籍的编纂和校勘...
《永乐大典》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其编纂历史不仅是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篇章,更是世界文化交流的见证。自永乐年间诞生以来,这部巨著便以其宏大的规模和深邃的内涵,成为了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文化、科技等领域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料。 一、编纂背景与宗旨 明成祖朱棣像轴(故宫博物院藏) 明成祖朱棣即位后,为彰显国威,造福万代,决心编纂一部集中国古代典籍之大成的类书。他秉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