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韵书香墨韵书香墨韵书香

最新发布

历代书法

傅抱石《二湘图》

傅抱石《二湘图》 纸本,设色,43×164cm。此图绘湘君和湘夫人,两女端庄典雅,花容月貌,神情略带忧伤。傅抱石,当代画家,“新山水画”代表画家 ,擅山水,中年创“抱石皴”,笔致放逸,气势豪放,尤擅作泉瀑雨雾之景,气魄雄健。 —版权声明— 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
赞 (0)阅读(0)
历代书法

董其昌《千字文》

董其昌草书《千字文》 董其昌曾用小楷、行书、草书等不同书体多次书写千字,此篇为临欧阳询草书千字文。 内容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责任编辑:zgshw)
赞 (0)阅读(0)
历代书法

陈汝言《罗浮山樵图》

陈汝言《罗浮山樵图》 纸本 立轴 水墨 107×53.5cm 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藏 本幅左上自识:至正二十六年(1366)正月望后庐山汝言为思齐断事写罗浮山樵图。裱边十砚斋主人、严绳孙题跋。 此图所绘罗浮山,位于广东增城县东,为东晋葛洪得道之处,画面峰峦层叠,一瀑飞溅,负担士子蹒跚而行,情思高旷,正如十砚斋主人诗题所日:芙蓉历乱插天半,一帘瀑布拖长...
赞 (0)阅读(0)
历代书法

米芾《箧中帖》

米芾行草《箧中帖》欣赏 米芾《箧中帖》,又名《致景文隰公阁下尺牍》、《天机笔妙帖》,为 行草书。纸本书帖,纵为28.4厘米,横为39.5厘米。约书于北宋哲宗元祐六年(1091)。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内容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责任编辑:zgshw)
赞 (0)阅读(1)
历代书法

米芾《天马赋》

北宋大书法家米芾的《天马赋》,堪称是行书中的珍品。 在米芾传世的众多作品中,《天马赋》被康熙誉赞为前无古人。但,对于《天马赋》一直存在特别大的争议。明代著名书法家董其昌,称曾经见过四种刻本的《天马赋》。一为后题“平海大师书”;二为后有元代黄公望跋,称其“展视之时,有大量贯斗而堕,其声如雷”;三为被称“吴本”,其中多枯笔,“别是一种米书”。四为董其昌自己所刻,...
赞 (0)阅读(1)
历代书法

赵伯驹《汉宫春晓图》

赵伯驹《汉宫春晓图》 绢本 轴 设色 41.4×35.5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图绘青嶂乔松,长桥跨空。重台楼阁,临水而建,水上虚阁及亭台结构描绘仔细,可一窥古代建筑风貌。   内容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责任编辑:zgshw)
赞 (0)阅读(1)
历代书法

蓝瑛《层峦秋色图》

明末清初蓝瑛《层峦秋色图》 明末清初蓝瑛《层峦秋色图》,纵:320厘米,横:98.2厘米。款识:层峦秋色画于西溪之香圃,丁酉秋初蝶叟蓝瑛。钤朱文 “蓝瑛之印”、 “田叔父”方印。藏于杭州博物馆。丁酉年,清顺治十四年,公元1657年,73岁的蓝瑛,在西溪湿地的“香圃”画下了这幅《层峦秋色图》。 明末清初蓝瑛《层峦秋色图》局部 《层峦秋色图》上的景致显然不是西溪...
赞 (0)阅读(1)
历代书法

蓝瑛《秋壑飞泉图二》

明代蓝瑛《秋壑飞泉图二》 明代蓝瑛《秋壑飞泉图二》,轴,绢本,设色,纵389、横102厘米,吉林省博物馆藏。款署“戊戌五月上元”(1658)。 此画为蓝瑛74岁时所作的传世佳作。此画为少见之高轴巨幅作品,画心高近四米,颇见蓝氏构图设景之能力所在,作品凝聚了画家毕生的技艺与功力。画面层峦耸翠,幽谷深邃,轻岚浮动,红树青山。山谷间的飞瀑和桥上的高士顾盼有情,高远...
赞 (0)阅读(1)
历代书法

董其昌《輞川诗册》

董其昌《輞川诗册》 册 纸本 书法 27×11.7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册从外面看一片淡泊,其实善于藏锋,内含筋骨,或含蓄收敛,或灵动飞跃,力量的控制恰到好处,已是标准的董其昌行书。彼时董到荆溪看望辞官归里的吴正志——后者对于右丞之诗别有会心处,而董其昌此前也辞职归乡,且致力于寻访王维相关的画迹,自然对王维描写隐居的诗歌同样别具会心处,两相契合...
赞 (0)阅读(1)
历代书法

文徵明《雨余春树图》

文徵明《雨余春树图》 纸本 轴 设色 94.3×33.3厘米 全幅: 268×57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款识:雨余春树绿阴成。最爱西山向晚明。应有人家在山足。隔溪遥见白烟生。余为濑石写此图。数日复来。使补一诗。时濑石将北上。舟中读之。得无尚有天平灵岩之忆乎。丁卯(1507年)十一月七日。文壁记。 题跋:本幅: 为图复与补诗成。送客北征霁景眀...
赞 (0)阅读(1)
历代书法

傅山《贺毓青丈五十二得子诗卷》

傅山《贺毓青丈五十二得子诗卷》 绢本 25.4×336.8cm 康熙六年(1667丁未)王毓青得一子,傅山作诗以贺。贺诗前有序言,诗后有长跋及附记。草书酣畅淋漓,起伏揖让,被列为中华行草经典,手卷不仅书法优美,而且文调无俗套,内容更富哲理。 【释文】: 毓青丈五十二岁而举一六阴朝阳之儿,诒书属一言,以快万事之足;而书历叙十年来所遇之苦,不无芥蒂。即...
赞 (0)阅读(1)
历代书法

林逋《自书诗卷》

林逋《自书诗卷》,纸本,手卷,纵32厘米,横302.6厘米。行书34行,6段接纸。 此卷是林逋归隐西湖孤山时所作,共5首诗,除第2首是五言诗外,其余均为七言诗。 据诗后林逋自识:“時皇上登寶位歲夏五月”,可知此作品写于仁宗天圣元年癸亥(1023年),林逋时年57岁,其书体瘦劲,秀逸,笔法厚重,风致绰约,与时人李建中风骨俊整的书风极为接近。再后又有苏轼书七言古...
赞 (0)阅读(1)
历代书法

蓝瑛《松岳同春图》

蓝瑛《松岳同春图》 蓝瑛《松岳同春图》 173厘米×82.5厘米,作于戊戌(1658)岁尾,时年蓝瑛74岁,可视为其晚年精心之作。款识:戊戌嘉平画于西溪渊妙阁,奉祝明翁辞长兄,尊堂六秩华诞。石头陀蓝瑛。 《松岳同春图》是应一位被蓝瑛称为“明翁”的人为其老母六秩华诞而绘,是贺寿作品。画面由山石、树木、水榭亭屋等构成,景致不错,丰富而有宁静感。 蓝瑛《松岳同春图...
赞 (0)阅读(1)
历代书法

周臣《春山游骑图》

周臣《春山游骑图》 绢本 设色 185.1×64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以传统的春山行旅为题材,描绘高山石崖险峻陡峭,楼阁房舍掩映其间,错落有致。近景山溪岸边春花几树,山溪湍流,小桥流水,主仆一行三人正在过桥。山上苍松浓郁,遒劲多姿。舍后绿树成荫,一派春机昂然的景象。画家在全景式的构图中突出前景,着意表现春山、游骑、桃花、虬松,以此点明题意。作品构...
赞 (0)阅读(1)
历代书法

戴本孝《白龙潭图》

戴本孝《白龙潭图》 绢本 立轴 水墨 189.3×53.9厘米 安徽省博物馆藏 款识:白龙潭,黑潭云物,白昼风霆。駴观警听,更现不测。神山自具,威音足以震慑尘俗。固如此胸中磊块,笔底氛埃,几欲淘汰殆尽,始知游名山,读异书,见伟人,其风概相同也。鹰阿。 图绘群山叠嶂,山峰陡峭,山腰处几道飞泉倾泻而下,直达山底深潭中,潭四周山石环绕,树木葱郁,有一种“...
赞 (0)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