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敢信吗?国家图书馆镇馆之宝中,有一幅仅 50 字的书法作品,却被历代书法家奉为 “法书第一”,它就是北宋书法大家黄庭坚的《青衣江题名卷》。这幅诞生于 900 年前的巨字行楷,为何能在众多传世名作中脱颖而出?它背后又藏着怎样不为人知的故事?今天,我们就一同揭开这幅 “字少价高、名满天下” 的书法瑰宝的神秘面纱。 提到国家图书馆的镇馆四宝,不少人会想到《敦煌...
你能想象吗?一卷历经数百年岁月洗礼的清代拓本,在拍卖会上竟能以数千万元的高价成交!这看似不可思议的事情,就发生在《戏鸿堂法书》清拓本身上。究竟是什么样的魅力,让这部法帖在数百年后依然能掀起收藏界的热潮?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进这部墨宝的世界,探寻其背后的传奇故事。 法帖溯源:董其昌的 “书法理想国” 提到《戏鸿堂法书》,就不得不提它的编纂者 —— 明代书法大...
神秘的任命书:司马光拜左仆射告身卷亮相 在台北故宫博物院的众多珍藏中,有一件看似寻常却意义非凡的文物 ——《宋人书司马光拜左仆射告身》卷。这件诞生于北宋时期的卷轴,并非华丽的画作或精美的瓷器,而是一份承载着历史重量的 “制书”,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任命书。 它记录的是北宋名臣司马光被任命为左仆射这一重要官职的过程。左仆射在北宋官制中地位显赫,相当于副宰相,是朝廷...
惊!大唐第一行书,竟出自这位低调高手? 陆柬之的《文赋》,被誉为 “大唐第一行书” 。然而,与它的崇高赞誉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其作者陆柬之在大众认知中的名气却远不及欧阳询、颜真卿等书法大家。这不禁让人好奇,这位陆柬之究竟是何方神圣?他的《文赋》又凭什么能在高手如云的唐代书法界拔得头筹,获此殊荣呢? 我们都知道,唐代是书法发展的黄金时代,名家辈出,风格多样,...
被称为 “千古绝唱” 的大字行书 你能想象吗?北京故宫里藏着一件大字行书,被誉为 “千古绝唱”,哪怕是书法界的传奇人物 “二王”(王羲之、王献之父子)重生,也难以写出其中神韵!这究竟是怎样一件惊世之作?它又出自哪位书法大家之手呢? 这件让众人惊叹的作品,就是董其昌的《岳阳楼记》。董其昌,何许人也?他可是明代书法界的领军人物,对晋人的笔法道统推崇备至,一生...
黄庭坚有两件书法宝贝被称为 “双璧”,一件在日本,另一件就是咱们今天要说的《砥柱铭》,这东西厉害到什么程度?曾经被日本卖到台湾,后来拍卖的时候,直接拍出了 4.368 亿的天价,刷新了中国书法的拍卖纪录。 说起来,《砥柱铭》可是黄庭坚行楷艺术的巅峰之作。它抄录的是唐代魏征的《砥柱铭》,整个卷轴超过 12 米,600 多个字一口气写下来,既有王羲之、王献之的...
名称:《行书刘禹锡经伏波神祠诗卷》
年代:北宋(约 1100 年前后)
作者: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宋四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之一。
材质形制:纸本,行书卷
尺寸:纵 33.6 厘米,横 820.6 厘米
收藏:现藏于日本东京永青文库(原为清宫旧藏,清末流出宫外)
咱先问一句,你见过一幅书法作品拍出 4 个多亿吗?2010 年北京保利拍卖会现场,黄庭坚的《砥柱铭》就上演了这么一场 “疯狂的石头” 大戏!8000 万起拍,竞价声此起彼伏,最后直接以 4.368 亿天价成交,当场震惊整个收藏圈!这价格,直接把人看呆,今天咱就唠唠这幅书法界 “顶流” 到底凭啥这么贵。
说起黄庭坚,那可是北宋文化圈的 “超级大 V”。他是江...
创作背景:元丰三年(1080 年),苏轼因 “乌台诗案” 被贬至黄州,初居于定惠院。在此期间,他看到定惠院之东杂花满山中有一株海棠,土人不知其贵,有感而发创作了此诗卷。
作品规格:《定惠院海棠诗卷》为卷子装,尺寸为 44.5×268cm,日本早稻田大学图书馆藏。
书法特点: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笔画粗细变化明显,线条富有弹性,灵动之感十足。字体大...
《唐怀仁集王羲之书大唐三藏圣教序》拓本,简称《圣教序》,是中国书法史上里程碑式的集字碑刻,兼具宗教、历史与艺术三重价值。
历史背景
唐太宗与玄奘的精神纽带
此碑为唐太宗李世民于贞观二十二年(648 年)为玄奘法师译经所作的序文,太子李治(唐高宗)作记,附玄奘译《心经》,全文 1900 余字,表彰玄奘西行取经的功绩。唐太宗以帝王之尊为僧人撰序,体现了唐代 ...
作品名称:《行书登君山》,又名《李令君登君山二首》,是文征明为《登君山图》所作的跋文。
创作年代:明嘉靖三十年(1551 年)。
作者:文征明(1470-1559),原名壁,或作璧,字征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征仲,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 “文衡山”,明代画家、书法家、文学家,长洲(今江苏苏州)人,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
被遗忘的书法高手 在书法的历史长河中,众多名家如璀璨星辰,闪耀着独特的光芒。然而,有一个名字却常常被人忽视,他就是冯承素。或许很多人对这个名字感到陌生,即便稍有了解,也只是知道他与《兰亭序》的摹本有关。但就是这样一位在书法技艺上有着卓越成就的人,却被历史的尘埃所掩盖。不禁让人想问,为什么说冯承素是书法史上最悲催的人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冯承素的世界,...
作品名称:《牛口庄题名卷》,又名《明瓒诗后题卷》《青衣江题名卷》。创作时间:北宋元符三年(1100 年)。 作者:黄庭坚,“宋四家” 之一,其行楷书取法颜真卿、柳公权,受苏轼影响,还自创 “荡桨笔法”。尺寸及形制:由三纸连接而成,纵 24.7 厘米,横分别为 184.9 厘米、251.4 厘米、384 厘米,加上题跋总长度达到 784 厘米,全卷横 1003...
文物等级:部分版本如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所藏的明文徵明行书《赤壁赋》册为国家一级文物。 作品形制:有册页和长卷等形式。如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为长卷,尺寸为 28.7×464.9 厘米;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所藏为册页,纵 32.2 厘米,横 28.6 厘米 ×8。 创作时间:文征明一生多次书写《赤壁赋》,如嘉靖十一年(1532 年)10 月、嘉靖丙辰(1556 年...
在北宋那个文人辈出、艺术昌盛的时代,米芾绝对是一个独特的存在。他被世人称作 “米癫”,其行为举止常常令人大跌眼镜,却又充满了率真与可爱。 米芾对石头的痴迷堪称一绝,“米芾拜石” 的典故广为流传。他在安徽无为做官时,听闻濡须河边有一块奇形怪石,形态玲珑且古拙丑怪,与周围岩石截然不同。米芾听闻后大喜,急忙前去观赏。一见到石头,他就被深深吸引,竟换上官服,庄重地焚...
黄庭坚书法大家北宋黄庭坚生于1045年,卒于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年自称涪翁,为洪州分宁人。此文学发展兴盛的、才俊林立的时期,黄庭坚展现出非凡的才华与独特的魅力。黄庭坚自幼便展现出极为出众的文学才华,五岁时便可流畅背诵五经;至七岁已能作诗。他生长于学术氛围浓厚的家庭环境里,祖父黄湜是进士出身,父亲黄庶亦极为推崇文学,还编撰了两卷《伐檀集》,其母同样...
一文征明与《滕王阁序》的邂逅明代的文征明诗书文画各个方面都很精通,大家都叫他“四绝之才”。身为“吴门四家”中的一员,他的书法水平那是相当深厚,尤其以小楷和行书出名。笔力很稳,在老练辛辣之中能看出他的功力;运笔很流畅,既自然又有着独特的韵味;风格清新秀丽,在雅致当中蕴含着那种韵味;笔墨既苍劲又润泽,在刚健妩媚之间充分展现出他的风采,被后世之人所尊崇。 王勃的《...
苏轼书法的传奇地位苏轼身为北宋中期文坛的领军人物,在诗词散文书画等好多领域都达到了顶尖的程度,是毫无愧色的全能型艺术大师。他的书法格外与众不同,处在“宋四家”的首位凭借着那饱满起伏、纯真自然的趣味,被后世极为尊崇。苏轼的书法作品,就如同一个个鲜活的人生篇章,随着他的经历,一起一落,而持续地演变着。 早年的姿媚、中年的圆劲、晚年的沉着,每一笔每一划都铭刻着他不...
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董其昌55岁,这一年他书写了《岳阳楼记》。彼时他正处于补福州副使前4个月的赋闲时光。董其昌出身显赫,又身居高位,半生周旋于官场与书画艺术之间。这一阶段,他历经仕途起伏,既有春风得意之时,也难免遭遇官场暗流。在政务之余,书画成为他,(一个)寄托情思、抒发心境的出口。可能是由于暂时离开了那繁忙的官职,得到了一些空闲时间,这使他能安静...
宋室之后,才情初绽赵孟頫在南宋理宗宝祐二年(公元1254年)生于吴兴(今浙江湖州),作为宋太祖赵匡胤的第十一世孙,他虽是皇族,但没完全享到荣华。在他年少之时,便展现出了卓越的天资,读书能够过目成诵,为文提笔即可立就,对于书画更是有着浓厚的兴趣,自幼年起便勤奋研习,其才华在吴兴当地已然小有声名。 14岁时,他凭借家族的恩荫得以补官,担任真州司户参军,不过随着南...
文征明的《咏花诗》创作于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 年),此时他已达 86 岁的高龄。从时代的大背景来看,明代中期文化氛围呈现出多元且繁荣的态势。在思想领域,心学逐渐兴起,对传统的程朱理学产生了一定冲击,人们的思想更加注重内心的感悟与个性的抒发,这种思潮也影响到了文学艺术创作,使得作品在表意抒情上更为细腻且多元。 社会环境方面,江南地区作为当时的经济重心,工商...
《兰亭序》冯承素摹本 书圣墨宝,版本纷纭在中国书法的灿烂星河里,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肯定是里面最闪亮的那颗大星星,它被称作“天下第一行书”。这幅作品出现在东晋永和九年(公元353年)的会稽山阴兰亭雅集活动中,那会儿王羲之跟一群文人雅士在这儿聚一块儿了,他们把酒杯放在弯曲的水流上,顺着水流漂动,一边喝酒一边作诗,接着兴致一来就拿起毛笔写下了这篇序文。 《兰亭序...
东晋永和九年(公元 353 年)三月初三,正值上巳节,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是当时人们到水边洗濯、清除污垢、祓除不祥的日子。时任会稽内史的右军将军、大书法家王羲之,召集了筑室东土的一批名士和家族子弟共 42 人,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举办了一场意义非凡的诗词会,也就是著名的 “兰亭雅集”。 当时参与兰亭雅集的人物众多,皆是一时之俊彦,像谢安、孙绰、郗昙、王凝之等都在...
文征明,原名壁,字征明,更字徵仲,号衡山居士,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一带)人。生于成化六年(公元 1470 年)十一月六日。文征明的父亲文林曾做过永嘉知县,后升任温州太守,文征明三岁便随家去了温州。他开蒙极晚,七岁才能站立,十一岁方能清晰开口说话,此后就读私塾。文征明学文于吴宽,学画于沈周,书法学李应祯,在诗文、绘画、书法等领域皆取得很高成就。在诗文上...
此帖又称《书杜工部桤木诗卷帖》,为澄心堂纸本,墨迹,十九行,一百五十九字。原藏于台北兰千山馆,现寄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前面部分是苏轼书写的杜甫关于桤木的诗,全诗共七行五十六字。苏轼所书杜甫桤木诗全文为:“背郭堂成荫白茆,缘江路熟俯青郊。桤林碍日吟风叶,笼竹和烟滴露梢。暂下飞乌将数子,频来语燕定新巢。旁人错比扬雄宅,懒惰无心作解嘲。”此诗描绘了草堂建成后的景象...
一、黄庭坚的生平概述 (一)家世背景与童萌时期 1. 家世背景 黄庭坚出生于书香世家,家族人才辈出。其祖父黄湜在宋仁宗嘉祐二年考中进士,任给事中,被赠通奉大夫、朝散大夫。父亲黄庶也是进士,崇尚杜甫、韩愈,著有《伐檀集》二卷。母亲是建昌望族李东的女儿,通经史、书画。宋朝时,仅双井黄氏一族就有 48 名进士,其中 5 名官至尚书,黄庭坚的家族被誉为“华夏进士第一...
《行书赠张大同书》作为北宋书法家黄庭坚的杰出之作,书于元符三年(1100 年)正月,纸本,大行楷书,45 行 172 字,现藏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艺术博物馆。 北宋哲宗绍圣四年,新党得势,东坡贬岭南,黄庭坚也因修《神宗实录》被指落 “不实” 之罪,被贬黔南。此时的黄庭坚体衰多病,精神压抑,“心腹中蓠芥,如怀瓦石”。 外甥雅州张大同治任将归,因其有意于古文,特来...
一、柳公权与《兰亭诗》的渊源 柳公权,唐朝官员、书法家、诗人,出生于士族官宦之家,自幼受到良好的诗文教育。他的书法初学王羲之,后遍观唐代名家书法,吸取颜真卿、欧阳询之长,自创 “柳体”,以骨力劲健著称。 《兰亭诗》是东晋穆帝永和九年(353 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人在浙江绍兴兰亭集会时与会者所赋的 37 首诗及诗序。柳公权所书《兰亭诗》,从书法主...
一、虞世南与兰亭帖的渊源 虞世南,字伯施,浙江余姚人,唐朝诗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他在书法史上地位举足轻重,与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并称 “初唐四大家”。 虞世南的书法与王羲之渊源极深。他曾得王羲之七世孙僧智永真传,智永和尚作为王羲之的后人,对王羲之书法的传承起到了关键作用。虞世南拜智永为师,深入研习王羲之书法风格,其书法作品可称是直接魏晋人风韵。 虞世南...
一、蔡襄与自书诗卷的诞生 蔡襄出生于仙游县枫亭赤湖村的一个农家,自幼在外祖父的教导下学习,展现出非凡的才华。天圣八年,蔡襄登进士甲科第十名,开启了他的仕途之路。他先后在多个重要职位上任职,政声卓著。 北宋皇祐二年,蔡襄从福建转运使的位置被召回汴京修起居注。这一时期,他从福州一路北行,历时半年多。沿途的见闻让他感慨万千,皆成诗章。蔡襄的《自书诗卷》正是在这样的...
一、董其昌与行书《白羽扇赋》的邂逅 董其昌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举足轻重的书画家,是继苏东坡、赵孟頫之后又一位集大成者。他出生于松江华亭,自幼聪颖,颇具盛名。董其昌在书法上自成一家,与邢侗、张瑞图、米万锺合称晚明四家;在绘画上,他以佛家禅宗喻画,倡 “南北宗” 论,为 “华亭画派” 杰出代表。 董其昌书《行书白羽扇赋》于天启二年(1622 年),当时他已 68 岁...
王羲之,字逸少,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 “书圣” 之称。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作品《兰亭序》被誉为 “天下第一行书”。 王羲之出身魏晋名门琅琊王氏,自幼受家庭书法氛围熏陶,跟随卫夫人学书,后又遍习名家遗迹,博采众长。其一生历经多个官职,在不同任上均展现出对书法的执着追求。太宁三年(325 年)左右,王羲之经叔父王彬、岳父郗鉴荐举,任职秘书郎,得以浏览...
一、传世之作的诞生 董其昌《方旸谷小传卷》作为一件艺术瑰宝,诞生于董其昌五十岁前后这个特殊的时期。此作以行书书写于金笺之上,与陈继儒行书《方旸谷像赞》合册,共同被苏州博物馆珍藏。 据资料记载,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他是明代著名的书画家,其书法出入晋唐,自成一格,绘画方面更是师法董源、巨然、黄公望、倪瓒等大家,笔致清秀中和,恬...
一、《闲居赋》的创作背景与作者心境 赵孟頫身为宋朝皇室后代,却在元朝为官,这种特殊的身份使他一直处于仕与隐的矛盾之中。在那个动荡的时代,一人前后属于两个朝代甚至三个朝代的情况并不少见。敏感的文人在战乱中深刻感受到人生的短促、生命的脆弱以及命运的难卜。赵孟頫以旧王孙的身份出仕元朝,内心充满了煎熬和痛苦。他既想在仕途上有所作为,又渴望回归田园,过上逍遥自在的生活...
冷枚,约生活于公元17世纪后期至18世纪前期,字吉臣,号令门画史,胶州(今属山东)人。他是清初著名的宫廷画家,擅长画人物、仕女及山水,画风工整、细致,色彩浓丽,具有装饰性。冷枚的《养正图册》创作于清代,具体年代虽不详,但反映了当时宫廷绘画的高超技艺和审美趣味。 《养正图册》为绢本设色画,共10开,每开纵32.2厘米,横42.3厘米。这种规格和材质的选择,使得...
一、颜真卿的生平与忠烈事迹 (一)出身与仕途 颜真卿出生于名门琅琊颜氏,但其童年却充满坎坷。三岁时父亲去世,母亲殷氏带着他投奔外祖父家。在外祖父的庇护下,颜真卿得以顺利成长,他自幼聪颖,刻苦读书,展现出了非凡的才华。 25 岁的颜真卿考中进士,踏入仕途。他先后担任校书郎、县尉等职务,凭借着清正刚直的作风和卓越的才能,官运亨通,很快被授予监察御史一职。然而,由...
一、苏轼与李白的诗意交织 苏轼书写李白《上清宝鼎诗二首卷》有着深刻的背景。苏轼一生历经坎坷,宦海沉浮。元祐八年,此时的苏轼已近六旬,仍在贬谪途中。前途的曲折、人生的坎坷让他感慨不已,现实的无奈使他对李白的诗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李白的诗充满浪漫色彩和仙气,如 “朝披梦泽云,笠钓青茫茫。寻丝得双鲤,中有三元章。篆字若丹蛇,逸势如飞翔”,诗句中展现出的奇幻意境和飘...
一、垂裕閣法帖与褚遂良书的邂逅 唐代《垂裕阁法帖》堪称书法艺术的瑰宝,它收录了褚遂良、陆柬之、薛稷、李靖、孙过庭等众多书法大家的墨迹。在这个高手云集的法帖中,褚遂良的书法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褚遂良作为唐朝政治家、书法家,工于书法,初学虞世南,后取法王羲之,与欧阳询、虞世南、薛稷并称 “初唐四大家”。《唐人书评》中把褚遂良的字誉为 “字里金生,行间玉润,法...
一、《快雪时晴帖》的艺术魅力 《快雪时晴帖》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中国书法史上的璀璨明珠。其笔法圆劲古雅,提按顿挫节奏起伏平和,以圆笔藏锋为主,起笔与收笔匀整安稳,从容不迫,骨力中藏。整帖雍容古雅,圆浑研媚,或行或楷,无一笔掉以轻心,无一字不表现出意致的流利秀美。 结体匀整安稳,以方形为主,行书中带有楷书笔意,富有轻快的节奏感。帖中 “羲之顿首” 以行草开...
一、作品概述 赵孟頫书《陶渊明像传》以独特的卷轴形式呈现在世人面前。这幅作品从右至左,仿佛一部生动的连环画,又似一场精彩的多幕剧,将陶渊明的一生娓娓道来。 此作品真迹现收藏于日本早稻田大学,尺寸为高度 35cm、长度 642.9cm(外寸 35.0×663.3cm)。它以陶渊明本人真身为依据,通过多组画面,图文并茂地展现了陶渊明不同阶段的人生历程。在这幅长卷...
一、赵孟頫其人其书 赵孟頫,作为元代著名书画家,在中国艺术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博学多才,不仅在诗文方面有着卓越的成就,书画、音律等领域也同样精通。 在书法方面,赵孟頫自五岁习书,几无间日,对书法的热爱近乎痴迷。他擅长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其书风遒媚、秀逸,结体严整、笔法圆熟,世称 “赵体”。赵孟頫的书法是唯美和阴柔美的代表,是书...
一、合卷概述 《洞庭春色赋中山松醪赋合卷》作为纸本行书,不仅在艺术价值上有着卓越的表现,更承载着苏轼晚年的人生感悟。此合卷纵 28.3 厘米,横 306.3 厘米,其篇幅之长,字数之多,足见苏轼在创作时的用心与才情。 苏轼在被贬往岭南的途中,遭遇大雨,留阻襄邑。在这样的困境之中,他以酒名抒怀,将自己对政治和人生的感慨融入到《洞庭春色赋》与《中山松醪赋》之中。...
一、董其昌与《琵琶行》的邂逅 董其昌生于 1555 年的松江华亭,出身寒门的他凭借自身努力在书画领域取得了卓越成就。十七岁参加松江府会考因字体不工屈居第二后,发奋学习书法,以古人佳作临摹为起点,绘画上学习元代画家黄公望笔法。1589 年高中进士入翰林院,其书画技艺精湛,备受追捧。 《琵琶行》是唐朝诗人白居易的长篇乐府诗,作于元和十一年(816 年)。当时白居...
一、古香斋宝藏蔡帖的神秘面纱 古香斋宝藏蔡帖是一部由蔡襄书、宋珏集、清拓本组成的艺术瑰宝。蔡襄,北宋名臣,书法家、文学家、茶学家,其书法浑厚端庄,淳淡婉美,自成一体,为“宋四家”之一。宋珏,明代著名书法家、篆刻家、画家及诗人,八分行草尤为瘦劲有神,画荔枝色泽肤理与生无异。 这部清拓本的古香斋宝藏蔡帖,将两位不同朝代的艺术大师的作品融合在一起,展现出独特的魅力...
赵孟頫书法兼收并蓄,融古开今,被誉为“元人冠冕”。而今,我们聚焦于他晚年的一幅杰作——《蜀山图歌》,此卷原藏于清代那彦成家,后经刻石于保定莲池书院墙壁,广传于世,成为书画爱好者争相品鉴的珍品。 赵孟頫(1254年-1322年),字子昂,号松雪道人,又号水晶宫道人(一说水精宫道人)、鸥波,南宋晚期至元朝初期官员、书法家、画家、诗人,被后世尊称为“赵文敏”。他出...
董其昌,作为明代著名的书画家,其艺术成就和生平经历都极为丰富。 一、简介 董其昌(1555年2月10日—1636年10月26日),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松江华亭(今上海市闵行区马桥)人。他是明代后期的大臣和书画家,以其卓越的书画艺术成就和深厚的学养在晚明乃至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经历 三、个人作品 董其昌一生创作的书画作品不可胜数,其中许多作品都成...
《真镜庵募缘疏卷》诞生于元末明初的乱世之中,那是一个经济萧条、社会动荡的年代。松江府高昌乡的真镜庵,因香火不旺而陷入困境,庵主无奈之下,邀请当时已名满天下的杨维桢撰写募缘疏文,以求善缘广结。 杨维桢,这位被誉为“铁崖道人”的书法巨匠,晚年常与僧道往来,其书法风格独特,融合了汉晋遗风,自成一体。他的这一作品,不仅是对真镜庵的援助,更是其书法艺术的一次精彩展现。...
王羲之,字逸少,东晋时期著名的书法家,被誉为“书圣”,其书法艺术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他的书法作品流传至今,为后世书法家所敬仰和借鉴。 王羲之,生于公元303年,卒于公元361年,琅琊(今山东临沂)人。他出身于一个世代书香门第,自幼受到家族文化的熏陶,酷爱书法艺术。王羲之天赋异禀,勤奋好学,不仅在书法上造诣深厚,还精通诗词歌赋,是当时的文化名人。...
苏轼的行书《归去来兮辞卷》是一件珍贵的书法作品,不仅展现了苏轼卓越的书法技艺,还深刻传达了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归隐情怀与人生哲理。 苏轼的行书以天真率然著称,但在《归去来兮辞卷》中,其书法风格略显拘谨,这可能与书写内容的庄重性有关。尽管如此,作品依然保持了苏轼书法特有的古意浑成、筋骨隐映的特点,展现了深厚的书法功底。 该作品行笔流畅,提按轻重得宜,牵连粗...
唐寅,字伯虎,号六如居士,明朝著名画家、书法家、诗人,与沈周、文徵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诗文上与祝允明、文徵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唐寅的《漫兴》诗是其书法与诗意的完美结合。 风格特点: 唐寅的行书风格独特,既有古人的法度,又不失个人的洒脱与不羁。他的行书笔势流畅,线条自然,富有韵律感,展现出一种自由奔放的艺术气息。 在《漫兴》中,唐寅的行书运笔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