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大雪,十一月节。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矣。” 大雪是冬日里的第二个节气。古人所说的“大雪”节气是指天气更冷了,降雪的可能性比“小雪”时更大了,过了大雪,雪往往下得更大、范围也更广,并不指降雪量一定很大。 在中国画中,雪景图是最受画家喜爱的题材之一。雪后的大自然没有任何人工雕饰的痕迹,千姿百态,随物赋形,令人心...
10 “秋分者,阴阳相伴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分者平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 今天是秋分,“秋分”与“春分”一样,是我国古代先民最早确定节气之一,也是二十四节气中最主要的“四时八节”之一。从这一天起,秋之高远明净登场,木樨清露,别有微凉。古代艺术里的秋分,无论是敦煌壁画,还是赵孟頫的《鹊华秋色》,都有着一种动人的诗意、悠远。 秋...
31 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一个节气。“万瓦鳞鳞若火龙,日车不动汗珠融。”古人在这一节气前后,不仅民间有饮伏茶、烧伏香等消暑良方,在历代书画中的高士、文人也不乏消暑之法。他们或长夏掩关、澄怀静坐,或槐荫高卧,或取前贤法书名画、碑帖尺牍,时一展观,怡然终日而不知倦。 值此庚子消夏之季,“澎湃新闻·古代艺术”()推出的“故宫六百年鉴赏”系列本期特别呈现两岸故宫所藏...
4盛夏即仲夏,是夏季中最热的时候。唐代诗人樊旬《仲夏》描写道:“江南仲夏天,时雨下如川。卢桔垂金弹,甘蕉吐白莲。”古代的盛夏是何种景色呢?古人又是如何消暑的呢?我们从古画中可窥一斑。 夏天的景色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晚唐名将高骈的《山亭夏日》描写了夏日情景。夏天万物勃发,山清水秀,景色优美。仇英的《凉亭消夏图》描...
15郭诩,字仁弘,号清狂,江西泰和人,是明代中期画坛的一抹独特风景。他一生纵情山水,以笔墨为伴,其画作如清风拂面,既有豪放不羁的气韵,又藏细腻柔和的笔触。他尤擅描绘古人清士,笔下人物衣袂翩跹,眉目间隐现超逸之气,题款更是洒脱如云,令当时缙绅名流争相珍藏。 与吴伟齐名的他,深得沈周、杜堇等大家推崇。他的花鸟杂画信手挥洒,虫草跃然纸上,寥寥数笔却奇趣横生。其书法亦工...
12提起北宋末年,绕不开一个极具矛盾的人物 —— 宋徽宗赵佶。他是书法 “瘦金体” 的开创者,是 “宣和画谱” 的推动者,将宋代文人画推向巅峰;却也是治国无方的帝王,最终沦为金国俘虏,让百年基业毁于一旦。而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祥龙石图卷》,正是这位 “天才艺术家,不合格帝王” 的人生缩影,画卷里的奇石与题跋,藏着北宋兴衰的密码。 一、一幅画的 “顶配出身”:...
12一、千年雅集的时空回响:从永和九年到嘉靖廿一 (一)一场跨越千年的精神朝圣 东晋永和九年,王羲之在兰亭雅集写下 “天下第一行书”,将文人对生命的感怀藏进山水。明代嘉靖廿一年(1542 年),73 岁的文徵明以细笔小青绿技法绘就《兰亭修契图》—— 这是他第三次刻画兰亭题材。对比 63 岁辽宁博物馆藏本、54 岁台北故宫藏本,此作中文士散坐舒展,色调柔和,满...
13你知道吗?在清代画坛,有一位画家的山水册页,被后世称为 “看一眼就心生寒意” 的神作。他笔下的黄山,石骨嶙峋如刀削,松树孤傲似冰雕,明明是江南山水,却透着一股拒人千里的清冷 —— 这就是渐江的《山水册》,一幅藏着亡国之痛与孤臣之志的绝世珍品。 从儒生到僧人的剧变:乱世里的精神逃亡 渐江原名江韬,1610 年出生在安徽歙县一个书香门第。他自幼饱读儒家经典,...
13你能想象吗?一幅看似寥寥数笔的山水册页,竟藏着一个皇室后裔的血泪与狂癫。当清代画坛还在追捧精致工细的院体画时,一位剃度为僧的 “疯子” 用颤抖的笔墨,在《山水图册》里画下了满纸孤寂 —— 他就是朱耷,那个把亡国之痛揉进墨汁里的八大山人。 从宗室贵胄到疯癫画僧:命运的断崖式坠落 朱耷的人生,是被时代硬生生劈成两半的。1626 年,他出生在江西南昌的宁王府,...
9唐・李思训(传)《九成避暑图》是一幅承载多重历史与艺术密码的青绿山水画作,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为清宫旧藏。画作绢本设色,纵 28.5 厘米,横 31.6 厘米,画面以界画技法描绘了层叠的琼楼玉宇、蜿蜒的溪流瀑布与往来的车马行人,色彩浓丽,金粉勾饰的屋脊与朱红廊柱在青绿山水间交相辉映,展现出典型的 “金碧山水” 风格。尽管落款传为唐代李思训,但经现代考据,其...
9苏州博物馆的镇馆之宝《震泽烟树图》,竟藏着明代第一才子唐伯虎临终前的最后呐喊。这幅创作于 1523 年的水墨长卷,不仅是他留给世间的最后一幅精品,更在朦胧烟树间藏着三个颠覆世人认知的秘密 —— 他从未真正放下功名,晚年生活远比传说中窘迫,而画中那抹若隐若现的朱砂,竟是用血泪调和而成。 当专家用高倍放大镜观察画卷中段时,发现了惊人细节:在太湖波光的墨晕中,藏...
9当那枚藏在积雪斗笠里的篆书题款被显微镜捕捉到时,整个书画界都沸腾了 —— 这行仅三毫米长的字迹,竟让一幅被误判为元代的古画 “认祖归宗”,重新归入北宋巨匠郭熙名下。这幅《雪山行旅图》里,究竟还藏着多少颠覆认知的秘密? 从 “元代赝品” 到 “宋画遗珍” 的逆袭 在 2010 年修复前,这幅画一直被学界打上 “元人仿郭熙” 的标签。台北故宫博物院的老研究员...
9北宋汴梁的街头,一个卖画郎正支着画摊招揽生意,他不会想到,自己笔下的一幅山水,日后竟会被皇室珍藏,还让 “燕家景致” 四个字响彻整个画坛。这幅让宋太宗都忍不住点赞的神作,就是现存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溪山楼观图》。为何街头画师的作品能逆袭成宫廷爆款?画中藏着哪些连专家都惊叹的细节密码? 街头画师的逆袭剧本 燕文贵的人生堪称北宋版 “草根逆袭记”。这位祖籍吴兴...
6翻阅历代国画,不难发现戴本孝的《白龙潭图》就像位藏着故事的老者 —— 他用枯笔把黄山的险峭揉进墨里,让潭水的幽邃裹着白龙传说,连题跋里 “震慑尘俗” 的硬气都透着纸背。如今哪怕隔着数百年,只要点开古画下载,那幅画里的飞瀑依然像在哗哗作响,潭底仿佛还沉睡着呼风唤雨的秘密,让人一眼就看懂:为啥这幅画能在历代国画里,活出独一份的倔强与灵气。...
8夏永是元代著名的界画家,字明远,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生卒年不详,约活动于元代至正年间(1347 年左右)。他师法王振鹏,擅长以白描法绘制建筑楼阁,风格精密细致,作品多以册页、扇面形式呈现,如《岳阳楼图》《滕王阁图》《黄鹤楼图》等。 夏永的界画以精细入微著称,常以蝇头小楷在画面上题写相关诗文,如《岳阳楼记》《滕王阁序》,具有很高的工艺性和艺术价值。其作品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