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知识

为何赵佶的“瘦金体”一直无人超越?

为何赵佶的“瘦金体”一直无人超越?放大30倍后再看看 从古至今,人们对艺术的热情只增不减,放眼望去,追求艺术的人几乎数不胜数。说起艺术中的一大类——书法,中国历代以来为它而陶醉的人也不在少数。现代讲究用处更多的硬笔书法,而古代全以毛笔写录,用过毛笔的人都知道控制力度是一件需要多年功底的事,更不用说一些拿起笔却手抖如筛的人了。细数中国古代的书法大家,不外便是王...

黄土高原上的英雄画家:评石鲁绘画艺术

石鲁(1919-1982)原名冯亚珩,四川仁寿人。文献表明,冯亚珩对绘画的兴趣也许来自民间工匠到冯家庄园做的装饰雕刻彩绘。15岁时,冯亚珩被胞兄冯建吴带到成都,在这位胞兄与朋友们共同创办的东方美术专科学校学习绘画,从这时,他才开始对用笔在纸上作画有了复杂的理解。两年的学习让冯亚珩在艺术上认识了石涛、八大、扬州八怪、虚谷和吴昌硕,这是一个时间并不长、但却具有决...

晋唐笔法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晋法与唐法,是两种不同的法。晋法指的是以王羲之书法为代表的东晋书法。唐法则是以欧虞颜柳为代表的唐代书法。 东晋书法,崇尚自然,用笔简练之中含精巧。折转的运用,细致的不着一丝痕迹。以致于后世学书之人常叹:“学晋无门”。这是因为他们的起笔收笔,衄挫无痕,动作极其轻微却又精准到位。我们现在看到很多兰亭序的临习者,加入了太多的东西。临出来的字形肉乎乎的,和晋韵完全不...

学书法如果有秘诀的话,那就是这3个方面

细看 就是要对法帖中字的用笔、结构、章法要详察细审,既要在静态上把握笔画形态,又要在动态上理解点画间的呼应关系。 在结构上既要看到线条本身在空间中的安排,又要对线条分割平面后留白的分布予以重视,弄懂空间分布之理。 而在整体章法上,要注意原法帖的字间行距,欹正关系,疏密等因素。在这一阶段主要解决的是观察能力的提高,要能看出法帖的微妙之处。许多临习者只得粗枝大叶...

如何区分书法作品的优劣?古人的一句话已经给出了答案!

  直奔主题,从古至今对于书法的鉴赏文章很多,古代文人的书论,现代书家的文章,从任一角度来看都有观点可成立,所以也给人们带来很多干扰。 先附上古人的一句书论,看他是如何区分书法优劣的。 “智则无涯,法固不定,且以风神骨气者居上,妍美功用者居下”。——唐▪张怀瓘《书议》 这句话的大意是:书法的技能是没有极限的,法则法度也不是固定不变的,只有那些具有风...

书法,靠什么打动人心?

书法的本质是抒情。 法外求法,有法无法,在自由的艺术王国里徜徉,这是书法最动人的一种境界。 书法有三个层次: 一是方正停匀,点画不差; 二是铸碑帖,能出己意; 三是技进乎道,以有限笔墨尽万象之美。 此篇即为第三层次而说。 人情不外乎喜、怒、哀、乐、愁,观天观地,看山看水,似乎都能有所依托,但是,寄之于书法线条,难于上青天。 一难是必得以汉字为载体,而非鬼画符...

行书如何写,抓住主笔,剩下的就好办了

很多人练楷书,能写得跟字帖很相似,甚至直追古人法帖,但是写行书就不行,这是为什么? 行书扇面作品 其实,不论写哪一种书体,笔画是关键,结体是其次。这些基本常识,对于学楷书、隶书、篆书有一定要求。但是学行书,草书就不一定。那么,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讨行书如何写好。行书最大的特点,就是笔断意连和笔画的简化书写连笔技巧。而这其中,最重要的是要找到一个字的主笔,把主...

书法要写出味道,才叫好书法!

王羲之《快雪时晴帖》 有”味”的字称之为书法 无”味”的字只是文字 文字是传意的,无须讲究什么”味” 当然,书法是艺术 必须讲究其”味” 即” 书味”也名”书卷气” 这种”气味”能使人R...

中国画的真谛: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唐代张頫说,“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这八个字实在是中国画的真谛。主客之间有一种内在的联系,向外师法自然造化,向内探得心源。石涛的《苦瓜和尚画语录》也对此有所继承。中国文化讲道器不二,庄子曾说“道在瓦甓,道在尿溺”,话虽不雅,但他认为这就是道理,必须如此,这就是规律道理。道器不二,心物不二,物我相忘,天人合一,中国画的传统不离这四条,都以此为...

八大画派花鸟画PK

【海上画派】 “海上画派” 画家作画以花鸟画最多,其次为人物画,继而山水画等其他杂项题材;兼具古诗词、文学为基调,佐以西方反衬法、结构法、设色法等,求意境而略形式。同时借鉴民间与西洋绘画艺术,对传统中国画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创新,作品独成一派,别树一帜。 海上画派 张大千花鸟 【京津画派】 京津画派是20世纪初以北平中国画学研究会和湖社成员为中心形成的京津地区画...

20个中国画欣赏的高频术语

大家去中国画展厅欣赏的时候,不知道有没有这样的经历:想欣赏,找不到抓手;想夸赞,又无从下嘴;看展牌吧,又总是有一些陌生的术语挡路。 其实,在这些术语中,有一些词汇的出现频率是很高的,比如绢本、设色、工笔和写意等等。而你只要掌握了它们,便可以更好的欣赏和理解这些作品。所以,今天就来和大家一起认识一下。 1. 绢本 绢,在国画中读四声,常被误读成一声。绘在绢、绫...

谈中国画的“气”

导读:一幅中国画的成败除了构思立意、章法布局、形象造型及作者的艺术修养等因素外,最主要的就是“气”。“气韵生动”听起来与山水画的关系更为直接,其实何止山水画,不论花鸟、人物、山水;还是工笔、写意、水墨、浅绛 … 谈中国画的“气” 吴守明 在评论人的时候,常用“气度不凡”、“气度超人”、“气冲霄汉”、“怒气冲天”“盛气凌人”、“气壮山河”、“气吞山...

书法如何调锋?这个技术你得学

运笔之法的关键在如何调动笔锋,毛笔前部呈锥形,后部呈圆柱形,笔尖谓之锋,锋着纸即出墨迹,笔下的线质如何,全在运笔。此处需要指出的是,中国书法的运笔之法当有碑、帖两个笔墨语言体系,本文只就帖而言。古人以为,运笔之时以正锋藏气为贵“能运中锋,虽败笔亦圆;不会中锋,即佳颖亦劣。优劣之根,断在于此。”(笪重光《书筏》) 当然,古人强调中锋行笔,但也并不否认侧锋的作用...

想写好行书,不掌握这“六变”怎么能行?

虽然不同书法家的行书面目各异,如王羲之行书有王羲之的风格,米芾行书有米芾的风格,赵孟頫行书有赵孟頫的风格,不一而足,但基本笔法的运用和变化却大同小异。归纳起来,大致有“六变”: 一、变方为圆 在笔画的转折处,楷书用的是方折,着眼书写便捷流畅,行书多用弹性十足的圆转。 二、变长为短 将横、竖、撇、捺等长的笔画,用最短的笔画——点代替。 如横为点: 竖为点: 撇...

书法写快好还是写慢好?

在运笔过程中,总有速度的快慢疾缓之分。如何掌握好,那可是练笔时不可忽视的大事。明·倪苏门说:“轻重疾徐四法,维徐为要。”此为主张先学孰慢者。唐·韩方明为主张快者,他说:“落笔要快,快则意出。”再如唐·欧阳询说:“最不可忙,忙则失势;次不可缓,缓则骨痴。” 上述主张均有不同。实际操作中应根据要求不同而论,笔者认为孙过庭《书谱》中论说较为科学、准确、辩证地阐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