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画 第3页

历代国画

元·王蒙《秋山草堂图》赏析 对自然的敬畏和对宁静生活的追求

15
初观此画,心中不禁涌起一种宁静与陶醉之情。那细腻的笔触、丰富的色彩和巧妙的构图,让人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与诗意。在这一片静谧的山水之间,仿佛能听到潺潺的流水声、鸟儿的鸣叫声,嗅到泥土和草木的芬芳。这种初印象,就像是一首悠扬的古曲,在心底奏响,引领着我们一步步深入探究这幅画的奥秘。 画作概况:细节与创作背景 《秋山草堂图》是一幅绢本设色的山水画卷,...
赞 (0)阅读(675)
历代国画

宋徽宗笔下的牧童:田园诗意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时代故事?

18
一 一幅画窥见北宋风华北宋那个时候,文风特别兴盛,经济也格外好,这就给绘画艺术的蓬勃发展创造了特别肥沃的条件。画家们拿着笔,仔细地把壮丽的山河勾勒出来;靠着五彩的颜料,细致地描绘着生活里的各种场景。每一幅画,就好像凝聚着他们对自然深深的理解,还有对人生深深的感悟。 今天咱们把目光集中到一幅传世的画作上,那就是宋徽宗赵佶的《风雨牧归图》。这幅画呀,不单是艺术方...
赞 (0)阅读(417)
历代国画

清代山水巅峰之作:《云白山青图卷》的独特魅力

22
惊鸿一瞥,《云白山青图卷》初印象在台北故宫博物院的众多珍藏里,有一幅画作经常能让观看的人停下脚步盯着看,那就是清代画家吴历创作的《云白山青图卷》。这幅用绢做成的设色长卷,靠着259厘米乘1172厘米的大小,仔细地把一片像梦一样虚幻的山水展现在人们眼前。这幅作品,凭借它很大的规模和很精巧的笔触,活灵活现地描绘出一幅好像仙境一样的山水画卷,让观赏的人忍不住停下来...
赞 (0)阅读(438)
历代国画

清 金农《墨戏图册》荷花、花卉、瓜果、梅花、兔子等诸多元素

13
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时期,书画艺术领域呈现出独特的氛围与发展态势。当时,政局稳定,经济繁荣,尤其明末以来渐渐勃兴的资本主义经济萌芽首先在南方商业城市扬州等地得到了长足发展。扬州地区凭借其优越的地理位置、便利的交通以及繁荣的商业,成为了东南沿海一大都会和全国的重要贸易中心,盐业兴盛,富甲东南。 经济的繁荣催生了文化艺术事业的蓬勃发展,各地文人名流汇聚于此。...
赞 (0)阅读(508)
历代国画

清 八大山人 朱耷《天光云景图册》书法风格与绘画的笔墨和气韵完美融合

12
《天光云景图册》共十开,每开纵 25.8 厘米,横 34.1 厘米,采用纸本水墨的形式呈现。从画面内容展现来看,这样的尺寸大小既不会因过大而显得画面空旷难以聚焦,也不会因过小而无法充分展现山水景色的丰富层次。比如在描绘山峦叠嶂、云雾缭绕的场景时,画家能够利用这有限的纸面空间,通过巧妙的布局,将远景的缥缈山峦、中景的错落山林以及近景的房舍树木等元素合理安置,使...
赞 (0)阅读(484)
历代国画

清 沈铨《蜂猴图》寓意“封侯”

20
《蜂猴图》是中国清代画家沈铨的国画作品,创作于 1742 年,沈铨六十一岁,是其画风成熟时的杰作。此画现藏于中国故宫博物院,绢本设色,立轴,尺寸为 183X96 CM。 沈铨(1682 – 约 1760),清代画家。字衡之,号南苹,浙江德清县新市镇人,一作吴兴(今湖州)。工写花卉翎毛,设色妍丽,画人物得不传之秘。尝写花蕊夫人宫词为图,殊极巧妙。日...
赞 (0)阅读(540)
历代国画

元 赵孟頫《鹊华秋色》笔法潇洒虚实相生 画境清旷恬淡 田园风味 元代文人画的先声

24
赵孟頫在元成宗元贞元年(1295)从济南路总管府事任上卸任后,回到吴兴老家为好友周密所画《鹊华秋色图》,以解周密思乡之苦。周密祖籍济南但从未回过故乡,赵孟頫凭借对济南的记忆描绘了济南北郊鹊山和华不注山一带秋景。 画面内容 《鹊华秋色图》是元代画家赵孟頫的传世之作,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此画的创作背景充满了浓厚的友情色彩。赵孟頫与周密相识,得知周密虽为济南人却从...
赞 (0)阅读(506)
历代国画

明 仇英《桃源图卷》纸本 明代青绿山水画的代表作之一 传统青绿山水的富丽堂皇

26
一、仇英及《桃源图卷》概述 (一)仇英生平简介 仇英出身寒门,幼年失学,初为漆工,后改学绘画。他移居苏州后得识唐寅、文徵明等当代名家,并拜周臣为师。仇英博取众长,集前人之大成,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他山水、花卉、界画、人物、仕女无所不能,既工设色,又善水墨、白描,能运用多种笔法表现不同对象。 其作品雅俗共赏,对传统的青绿山水和工笔人物有重大的发展。时人把他...
赞 (0)阅读(543)
历代国画

清 禹之鼎《王士祯放鸟图》《王士禛放鹇图》以景衬人、以景喻人

20
禹之鼎是中国清代画家,生于 1647 年,字尚吉,号慎斋。本籍扬州府兴化县人,后寄籍江都,自署 “广陵” 人。他擅长山水、人物、花鸟和走兽,尤其擅长肖像画。禹之鼎在康熙年间任鸿胪寺序班,这是一个掌管百官班次、负责侍班等仪节的从九品官职,但他似乎专司绘肖像的工作。 《王士祯放鸟图》的作者禹之鼎以其逼真、生动的肖像画著称,他的作品有白描和设色两种风格,传世作品众...
赞 (0)阅读(496)
历代国画

清 关槐 《上塞锦林图》乾隆皇帝命题描绘塞外锦绣风光

23
一、作品概述 (一)基本信息 简述《上塞锦林图》的尺寸、材质和收藏地点。 《上塞锦林图》为立轴,纸本设色,纵 142.6 厘米,横 64.6 厘米,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二)画家简介 关槐的生平及艺术成就 关槐,生卒年不详,清代画家。字晋卿,一字晋轩,号雪岩,一号署笙,又号柱生,晚号青城山人,仁和(今杭州)人。乾隆四十五年(1780)传胪,官礼部侍郎。词...
赞 (0)阅读(460)
历代国画

清 张若澄 《燕山八景图》北京故宫

9
清 张若澄 燕山八景(8开)绢本,设色,纵34.7cm,横40.3cm。北京故宫博物院藏自题:“臣张若澄敬写。”下钤“臣若澄”、“笔露思雨”二方印。对幅均有清乾隆帝题诗。钤清乾隆内府诸收藏印。 此册以北京城著名的“燕京八景”为题而画。乾隆十六年(1751年),乾隆曾御制《燕山八景 诗》,将八景定名为“琼岛春荫”、“太液秋风”、“玉泉趵突”、“西山晴雪”、“蓟...
赞 (0)阅读(400)
历代国画

元 胡廷晖《春山泛舟图轴》绢本 青绿山水 色彩绚丽 构图繁密 兼具高远、深远、平远之法

21
一、作品概述 (一)基本信息 《春山泛舟图》是元代画家胡廷晖的作品,绘于绢本之上,采用青绿设色,纵 143 厘米,横 55.5 厘米。本幅无作者款识,右侧有 “廷晖” 残印半方以及康有为、王季迁藏印。由于画工在元至明初的创作习惯中往往不署自己的名款,有的仅钤盖个人印章,且吴升《大观录》著录的胡廷晖《月洞仕女图》也未署款仅押 “廷晖印” 一方,所以此图中的 “...
赞 (0)阅读(517)
历代国画

近代 陈少梅 《仿刘松年松泉图》清逸淡雅、寓柔秀于阳刚的清劲画风

24
一、作品概述 陈少梅生于 1909 年,福建漳州人,是天津美术学校校长,同时任天津美协主席。他的绘画以传统中国画为主,作品充满古意。 在涯中,《仿刘松年松泉图》具有重要地位。陈少梅年少成名,十七岁成为画坛骨干,二十出头已是天津画坛领袖。他的作品被大量收藏,尤其传统山水画和人物画备受青睐。此幅作品展现了陈少梅精湛的绘画技艺,对树的描绘细致入微,结构、层次、前后...
赞 (0)阅读(532)
历代国画

北宋 张先 《十咏图》传世孤品 吴兴南园美景 人物儒雅风流 气氛轻松愉快 太平盛世

26
《十咏图》作为北宋画家张先的唯一传世画作,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历史意义和收藏价值。《十咏图》创作于北宋熙宁五年(1072 年),当时张先已 82 岁高龄。 张先出于对父亲的怀念,翻阅父亲生前诗作,其中一首七律《吴兴太守马大卿会六老于南园人各赋诗》的最后两句 “它日定知传好事,丹青宁羡洛中图” 触动了他,成为他创作《十咏图》的引子。 在这样的创作契机下,张先开...
赞 (0)阅读(510)
历代国画

南宋 赵伯驹 《江山秋色图卷》典雅、富丽、精致的全景青绿山水画杰作 绢本

26
一、作品概述 (一)基本信息 《江山秋色图》是南宋画家赵伯驹创作的绢本设色长卷,纵 56.6 厘米,横 323.2 厘米,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二)历史地位 北宋后期青绿重彩山水画复兴,《江山秋色图》与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是流传至今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它是故宫博物院所藏宋代青绿山水的国宝级作品,反映了一个时代的艺术特点、创作思想和艺术风尚。 赵伯驹,中国...
赞 (0)阅读(4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