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简称《药师经》,在历史上共有三个较为常见且重要的译本。
其一为唐三藏法师玄奘所译的《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一卷。玄奘法师奉诏进行翻译工作,其译本在流传过程中影响广泛,也是如今国内 “药师法门” 比较常用的经本。不过现今所流通的玄奘译本,比起原来的经文,增加了 “八大菩萨” 的名号、和 “药师灌顶真言” 等字句。
其二是隋天竺三藏达摩笈多译的《佛说药师如来本愿经》,同样为一卷。达摩笈多法师凭借深厚的佛学造诣与对梵文等原典语言的精通,将其翻译过来,为《药师经》的传播贡献了独特力量,在当时及后续的佛教传承中有着相应的受众与影响,为众多修行者提供了研习药师如来功德与愿力的重要文本依据。
其三则是唐三藏沙门义净所译的《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共两卷。此译本与前两者有所不同,前两种译本着重讲述药师如来一佛的事迹,而义净法师的译本上卷是讲述六位佛陀的事迹,下卷才是讲述药师如来一佛的事迹,所以该经本也常被简称为 “七佛药师经”。
这三个译本,从不同角度、以不同的表述方式展现了药师琉璃光如来的本愿功德等相关内容,在佛教的传播与发展历程中,各自都承载着重要价值,满足了不同时期、不同修行者对于药师法门经典研读的需求。
经文主要内容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的内容丰富且深邃,蕴含着深厚的佛教义理与慈悲救世的精神。
经文开篇,描述了佛陀游化诸国,至广严城,住乐音树下,当时有大比丘众八千人俱,菩萨摩诃萨三万六千,及国王、大臣、婆罗门、居士、天龙八部、人非人等,无量大众恭敬围绕,佛陀在此为众人说法。此时,曼殊室利法王子承佛威神,从座而起,向佛陀祈请,希望世尊能够演说诸佛名号,及本大愿、殊胜功德等内容,目的是为了消除听闻者的业障,利益安乐像法转时的诸有情众生。佛陀称赞了曼殊室利的大悲之心后,便开始讲述。
佛陀详细介绍了东方去此过十殑伽沙等佛土,有一个名为净琉璃的世界,那里佛号为药师琉璃光如来。药师琉璃光如来在行菩萨道时,发下了十二大愿,每一个大愿皆是为了满足一切众生的所需所求,有着宏大且极具针对性的期许。
比如第一大愿 “愿我来世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自身光明炽然,照耀无量无数无边世界。以三十二大丈夫相、八十随形,庄严其身,令一切有情,如我无异”,展现出药师如来希望未来成佛之时,能用自身的光明与庄严相好,来使众生也能获得同样的殊胜之身。
第二大愿 “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身如琉璃,内外明彻,净无瑕秽,光明广大,功德巍巍,身善安住,焰网庄严,过于日月;幽冥众生,悉蒙开晓;随意所趣,作诸事业”,描绘了药师如来期望以如琉璃般清净且光明广大的法身,照亮幽冥之处的众生,让他们能知晓方向,顺利去做各种事业。
第三大愿 “愿我来世得菩提时,以无量无边智慧方便,令诸有情皆得无尽所受用物,莫令众生有所乏少”,体现了要让众生在物质等各方面都不会有所匮乏的慈悲心愿。
第四大愿涉及引导行邪道者安住菩提道中,以及帮助行声闻、独觉乘者归入大乘。
第五大愿提到若有众生在药师如来法中修行梵行,哪怕有毁犯戒律的情况,只要听闻其名号,就能还得清净,不堕恶趣。
第六大愿针对那些身体有种种缺陷、疾病痛苦的有情众生,听闻药师如来名号后,能变得端正黠慧,诸根完具,消除疾苦。
第七大愿是说众病逼切、贫穷多苦等处于困境的众生,一旦听闻药师如来名号,众病悉除,身心安乐,家属资具也会悉皆丰足。
第八大愿关乎女性,若有女人为女百恶之所逼恼,愿舍女身,闻其名后可转女成男,具丈夫相。
第九大愿聚焦于让众生出魔罥网,解脱外道缠缚,引导他们修习菩萨行,速证无上正等菩提。
第十大愿是针对那些受王法惩处、牢狱之灾以及各种灾难凌辱,身心受苦的众生,听闻药师如来名号可解脱忧苦。
第十一大愿提到饥渴所恼的有情众生,得闻药师如来名后,先会获得上妙饮食饱足其身,后以法味获得毕竟安乐。
第十二大愿则是对贫无衣服,受蚊虻寒热等昼夜逼恼的众生,闻其名后能如其所好得到上妙衣服等各种满足。
整部经文通过阐述药师琉璃光如来的十二大愿以及净琉璃世界的殊胜庄严等内容,为众生展现了一个可依靠、可修行求解脱与利益的法门,也启示着修行者要秉持慈悲与智慧,去践行佛法、利益众生。
书法字体特点
泥金写版的《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采用小楷字体进行书写,展现出独特且精妙的书法艺术特点。小楷有着自身独有的技法,并非简单地将楷书写小,恰如苏东坡所论 “大字难于结密而无间,小字难于宽绰有余”,其运笔灵活多变,十分考验书家的真实功力。
在这一写版中,通篇的字既要笔笔不同,展现出变化的灵动性,又要协调一致,形成一个和谐的整体。每一行字写出来错落有致,然而却始终能保持在一条线上,使得行气自然贯串,看上去就如同串串珍珠项链一般,神采飞扬,足见书写者深厚的用笔功力,这种在当代书法家当中都已很难做到的功夫,让此写版成为小楷书法艺术的代表之一。
审美境界赏析
该泥金写版《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所呈现出的审美境界别具一格,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它追求一种质朴、天真、自然、平淡的气息,厚重却不轻佻,强烈但不腻滞,朴素又不浓艳,深沉而不恣狂,含蓄且不恢奇。整篇经文不事雕凿,不装巧思,全然是一种朴素自然、平淡率真、浑然天成的状态,毫无一丝一毫的做作之感,韵味醇厚,值得人们反复咀嚼、细细品味,与其他众多经典书法作品相较,在艺术风格方面独树一帜,彰显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与馆阁体的关联
从字体风格来看,泥金写版《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有着馆阁体的一些特征。馆阁体是以欧阳询、赵子昂两种风格为宗系演变而成,在明清时期是考场、官场的通用字体,其特点是正雅圆融、大气雄伟,非常符合皇家审美规范。而这一写版虽不知何人所写,却有着赵子昂的笔意,又能让人在字里行间体会到钟绍京的痕迹,用笔精湛、娴熟,构字别致、柔美,活灵活现,颇具 “天下第一小楷”《灵飞经》的神韵。
它既有着馆阁体工整、规整、丰满、圆润的特点,符合皇家审美,又独具神韵,在工整之中展现出了独特的艺术个性,毫无千人一面、千篇一律之感,堪称馆阁体的高水平之作,连启功老师看到后都赞叹连连,其艺术造诣相较于那些将馆阁体写到极致的诸如黄自元、成亲王等大家的作品,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佛教文化意义
泥金写版《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在佛教文化领域有着深刻且重要的意义。
首先,它承载着药师如来的本愿思想,药师佛在行菩萨道时所发下的十二大愿,通过经文的呈现传递给广大信众。比如 “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身如琉璃,内外明彻,净无瑕秽,光明广大,功德巍巍,身善安住,焰网庄严,过于日月;幽冥众生,悉蒙开晓;随意所趣,作诸事业” 这一愿,体现出药师佛愿以自身如琉璃般清净光明的法身去照亮幽冥众生,指引其前行方向,让众生知晓可依靠药师佛的愿力去追求更好的生活、更好地修行。而泥金写版的存在,使得这些本愿思想以一种更为庄重、珍贵的形式展现出来,让信众在瞻仰、诵读时能更真切地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慈悲与力量,引导信众去体悟佛教所倡导的慈悲救世精神,进而影响信众在日常生活中的思想与行为,激励他们秉持善念、积极修行。
其次,它是佛教教义的重要载体。整部经文围绕着药师琉璃光如来的本愿功德以及净琉璃世界的殊胜庄严等展开描述,为众生阐释了诸多佛教义理,像因果报应、修行解脱等观念都蕴含其中。信众通过对这一写版经文的研读,可以深入学习佛教对于世间万物、生命轮回、善恶因果等方面的认知,从而更好地理解佛教教义的深邃内涵,为自身的修行之路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再者,从佛教传播与发展的历史角度来看,泥金写版《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作为一种实物见证,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在漫长的岁月中,佛教的传承离不开各种经典文本的传播,而这种以精美泥金书写而成的经版,因其独特性与艺术性,更容易受到人们的珍视与关注,无论是在寺庙中供僧众和信众礼拜诵读,还是在民间被收藏、流传,都在客观上促进了《药师经》以及药师法门的传播,让更多的人知晓药师佛的慈悲愿力以及其法门所带来的种种功德利益,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为佛教不断扩大影响力发挥了积极作用。
转载注明出处并添加链接:墨韵书香 »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简称《药师经》秉持慈悲与智慧,去践行佛法、利益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