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类 第2页

历代国画

古画中的盛夏

4
盛夏即仲夏,是夏季中最热的时候。唐代诗人樊旬《仲夏》描写道:“江南仲夏天,时雨下如川。卢桔垂金弹,甘蕉吐白莲。”古代的盛夏是何种景色呢?古人又是如何消暑的呢?我们从古画中可窥一斑。 夏天的景色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晚唐名将高骈的《山亭夏日》描写了夏日情景。夏天万物勃发,山清水秀,景色优美。仇英的《凉亭消夏图》描...
赞 (0)阅读(111)
历代书法

为啥说颜真卿《离堆记》是 “标准中国字”?四川这处真迹给出答案

7
谁能想到,在四川嘉陵江西岸的离堆山上,藏着书法大家颜真卿流传于此的唯一真迹?这幅刻于山石之上的作品,不仅见证了颜真卿被贬途中的一段往事,更以字字刚健的姿态,颠覆着人们对 “传统书法之美” 的固有认知 —— 为何初学书法者常觉颜体 “丑陋”,可欧阳修、朱长文等大家却对其推崇备至?这幅名为《离堆记》的作品,又藏着怎样的书法密码? 提到中国书法,“书圣” 王羲之的...
赞 (13)阅读(161)
历代书法

河南出土一唐代墓志,被誉为“碑刻版兰亭序”,这字美得难以置信

6
古代的墓志书法普遍以篆、隶、楷三种字体为主,一者是因为它们应用广、易于辨识,二则是因为行书、草书镌刻起来难度太大,字与字的衔接、飞白、枯笔、绞转等细节难以呈现。在“行书入碑”技艺成熟之前,很多行、草碑刻都存在行气板滞、气韵不够生动的问题。 即使是大名鼎鼎的《温泉铭》《圣教序碑》也都存在这些不足。到了唐代中叶,经过李邕、徐浩、苏灵芝等人的推崇,行书刻碑水平突飞...
赞 (10)阅读(153)
历代书法

这是李自成亲笔所书的手谕,写给心腹高一功,这字一般人写不出来

6
明朝由社会底层劳苦之人建立,最终又是由底层所推翻,朱元璋和李自成有诸多相似之处,二人起于草莽、生活困苦,仅用数年便举起数十万只之众,最终成就霸业。只不过,朱元璋的明朝延续了200余年,李自成的大顺则如昙花一现。 崇祯四年(1631年)李自成于米脂揭竿而起,他先后投靠于农民军不沾泥、高迎祥。崇祯九年(1636年)高迎祥被杀后,李自成被推为闯王,之后连下阶州、陇...
赞 (12)阅读(173)
历代书法

贵州茅台酒的商标题字,原来是由他所写,被誉为“最值钱的书法”

5
曾有网友说:“抽着中华烟、喝着茅台酒,神仙看了不羡慕”,相比中华烟,茅台酒的价格要贵得多,不少人把它作为身份的象征,甚至把空酒瓶、空盒子摆在客厅最显眼的位置。但一直以来我们似乎忽略了很明显的一件事,那就是“贵州茅台酒”这五个字的到底是谁写的。 毕竟这可是被誉为“中国最贵书法”,它的作者是一位知名度并不高的书法家——麦华三。麦华三,1907年生于广州番禺一户书...
赞 (7)阅读(158)
历代书法

看看朝鲜的银字楷书,通篇闪闪发光,完美无瑕,令丑书者汗颜不已

7
古人抄写典籍,除了练习书法,还有祈福、发愿之用,譬如武则天时期,就挂起一阵“抄经”之风,当时为母祈福,武则天专门选出一批工匠,入宫抄写经书,由此“写经体”诞生,帝王喜好,朝野自然追捧,故而刮起一阵“抄经之风”,自此也算是真正打开,书法界的抄经风潮。 除了唐朝,元朝也流行抄写经书,虽然元朝乃是少数民族治朝,但是人们对于书法和经书的学习,颇为深入、痴迷,比如忽必...
赞 (5)阅读(87)
历代书法

雍正写给十三弟胤祥的八个字,被后人献给日本,用1000万元才买回

5
看过电视剧《雍正王朝》的朋友,一定对剧中老四胤禛和老十三胤祥的兄弟之情所感动,在亲情漠视、尔虞我诈的宫廷,两人能一直互相扶持、从不猜疑,这是很不容易的。雍正登基后,不仅加封十三弟为怡亲王,而且允许他不用将“胤”改为“允”,这样的殊荣在清朝历史上是独一份的。 雍正不仅在政治上对老十三加恩,生活上也极为照顾,还经常写诗、写书法赠给弟弟,以表示对他的关爱。雍正四年...
赞 (5)阅读(114)
历代国画

明代画家︱郭诩国画作品

15
郭诩,字仁弘,号清狂,江西泰和人,是明代中期画坛的一抹独特风景。他一生纵情山水,以笔墨为伴,其画作如清风拂面,既有豪放不羁的气韵,又藏细腻柔和的笔触。他尤擅描绘古人清士,笔下人物衣袂翩跹,眉目间隐现超逸之气,题款更是洒脱如云,令当时缙绅名流争相珍藏。 与吴伟齐名的他,深得沈周、杜堇等大家推崇。他的花鸟杂画信手挥洒,虫草跃然纸上,寥寥数笔却奇趣横生。其书法亦工...
赞 (6)阅读(117)
历代书法

康有为书法选 最全合集

129
康有为(1858—1927)是广东南海县人,字祖诒,幼有神童之目,读书日进,“忽见天地万物皆我一体,大放光明”之后,则号称“长素”。 29岁作品 39岁作品 40岁作品 41岁作品 42岁作品 53岁作品 54岁作品 55岁作品 58岁作品 59岁作品 60岁作品 61岁作品 62岁作品 63岁作品 64岁作品 65岁作品 67岁作品 67岁作品 68岁作品...
赞 (6)阅读(100)
历代书法

赵孟頫与空海,“元人冠冕”对比“日本书圣”,谁的字更胜一筹?

6
学界认为,唐代以来学习魏晋笔法最得其神采的有两个人,一是我国的赵孟頫,另一位是日本的空海。赵孟頫被誉为“元人冠冕”,后人称赞他:“松雪书用笔圆转,直接二王,施之翰牍,无出其右。”空海被誉为“日本书圣”,启功认为他:“实传东晋六朝以来真谛,盖自墨迹熏习,不染刀痕蜡渍也……此皆真行之典范,与中土中唐以来名家,固兄弟行也。” 在不少当代书家看来,空海把字写到了唐人...
赞 (6)阅读(134)
历代书法

这是明朝太子的课本,字迹雅致、插图美观,网友:放今天也不过时

8
我们都知道,皇家的生活质量是极高的,他们享受着全天下最顶级的资源,从衣食住行到教育、医疗,都令人艳羡。而对于培养皇子、尤其是皇太子,皇家更是不计成本、不嫌麻烦,请来当世大儒亲自教导并编撰“课本”,它们不论是内容、书法,还是插图、装帧都无可挑剔。 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就珍藏着一部明代皇太子的专用读本,名为《明解增和千家诗注》。学界认为,此书是在南宋进士谢枋得所编...
赞 (1)阅读(106)
历代书法

他被誉为“日本王羲之”,自称为汉献帝后代,启功:水平不输唐人

5
日本的“书道”是中国书法的分支,该国很多书法大师都受到了华夏书家的影响。唐代时,日本派遣大量使者来华,学习佛法和书法,回国时带走了很多碑帖真迹,这些作品可以看作“书道笔法”的源头。 启功认为,日本书法家在继承魏晋隋唐笔法,尤其是“纯正性”上,丝毫不输唐人,他写诗道:“羲献深醇旭素狂,流传遗法入扶桑。不珍古墨徒三笔,小野藤原并擅场。”并解释道:“日本嵯峨帝、橘...
赞 (0)阅读(83)
历代书法

书法界“超级神童”,3岁能写径尺大字,日本重金请他为国门题字

7
书法传承悠远,实力强悍的高手,数不胜数,甚至有些“神童”,天资卓越,年仅几岁,便能达到常人练习几十年,才进入的境界,比如明朝时期,就有一位“超级神童”,年仅3岁,能写径尺大字,之后因书法绝妙,7岁破格录取,选为翰林院秀才。 此人就是姜立纲,明黄佐《翰林院记·选充秀才》条云:“秀才之选始自太祖(朱元璋)时,然未始隶翰林也。英宗时,始选奇童及善书法,充本院(翰林...
赞 (0)阅读(92)
历代书法

这是“戊戌六君子”杨锐写给张之洞的密信,水平一流,可惜被冤杀

6
光绪皇帝听从康有为、梁启超的建议,重用维新人士,力求通过变法改变积贫积弱的国运,使清朝复兴。但这场变法触及到了以慈禧为首的旧贵族的利益。于是,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将光绪帝软禁,并大肆捕杀维新派成员。康、梁得知消息后逃到国外,而谭嗣同等决定以生命唤醒民众。 1898年9月28日,谭嗣同、康广仁、林旭、杨深秀、杨锐、刘光第六人被慈禧下令处决于宣武门外菜市口,后世将...
赞 (0)阅读(68)
历代国画

从《祥龙石图卷》看宋徽宗:艺术绝唱与王朝悲歌

12
提起北宋末年,绕不开一个极具矛盾的人物 —— 宋徽宗赵佶。他是书法 “瘦金体” 的开创者,是 “宣和画谱” 的推动者,将宋代文人画推向巅峰;却也是治国无方的帝王,最终沦为金国俘虏,让百年基业毁于一旦。而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祥龙石图卷》,正是这位 “天才艺术家,不合格帝王” 的人生缩影,画卷里的奇石与题跋,藏着北宋兴衰的密码。​ 一、一幅画的 “顶配出身”:...
赞 (0)阅读(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