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皇帝听从康有为、梁启超的建议,重用维新人士,力求通过变法改变积贫积弱的国运,使清朝复兴。但这场变法触及到了以慈禧为首的旧贵族的利益。于是,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将光绪帝软禁,并大肆捕杀维新派成员。康、梁得知消息后逃到国外,而谭嗣同等决定以生命唤醒民众。

1898年9月28日,谭嗣同、康广仁、林旭、杨深秀、杨锐、刘光第六人被慈禧下令处决于宣武门外菜市口,后世将他们称为“戊戌六君子”。这六君子中,有一个人一直备受争议,他便是杨锐,说他是被冤杀一点也不为过。

因为杨锐既不是“康党”成员,又对康有为、梁启超多有不满,他与刘光第都是张之洞的门生,可惜因为是被光绪提拔,又有密奏权力,最终没能逃过一死。在中国考古博物馆,珍藏着杨锐写给恩师张之洞的一封密信。这件文物史料价值、书法价值极为丰富,从中不仅可以看到他对康氏的不满,也是研究杨锐书法的罕见实物。

在此信中,杨锐批评康有为行事荒谬:“近日变法,都下大哗。人人欲得康有为而甘心之,然康固多缪妄,而诋之者至比之洪水猛兽,必杀之而后快,岂去一康而中国即足自存乎?京师大老,空疏无具,欲以空言去康,何能有济!”
张之洞、杨锐师徒一直认为康有为“沽名钓誉”,批评他的学问是“野狐禅”。但是,由于杨锐担任四品军机章京,参与新政,又不得不与康有为为伍,据谭嗣同所记,杨锐、刘光第常与康有为爆发冲突。

杨锐被捉后,张之洞多方“捞人”甚至找到了荣禄,让他代为转告太后:“杨叔峤者,端正谨饬,素恶康学,确非康党,平日议论,痛诋康谬者不一而足,弟所深知……此次被逮,实系无辜受累。”不幸的是,慈禧宁可错杀、绝不放过,杨锐终难逃一死。杨、刘被杀头时还非常诧异,大喊:“未提审,未定罪,即杀头耶?何昏聩乃尔!”

《杨锐致张之洞密函》取法颜真卿的厚重与米芾的劲健,起笔多藏锋逆入,笔锋逆折后转中锋,笔画似“老藤缠石”,比何绍基的颤笔更显自然。含蓄不张扬,保留颜体气势却弱化其肥壮,显清瘦劲挺。转折处方折带圆,重按轻挑。
结字偏扁,中宫宽松,疏密得宜,左收右放,上下结构比例匀称,避免刻意压缩或拉伸,既保端庄又避呆板。杨锐的字笔画的沉雄、结字的宽博源自颜体,而转折的灵动与连笔的简捷则吸收了米芾“刷字”的爽利,弱化了碑学的生涩,强化帖学的书卷气,与晚清“尊碑贬帖”的主流形成差异。

书画古籍爱好者可免费下载/转存墨韵书香全站高清资源文件 现有书法、国画、古籍电子文件2.2TB >>点击免费下载<< 文中涉及的电子文件请到此页面末尾下载。 |
转载注明出处并添加链接:墨韵书香 » 这是“戊戌六君子”杨锐写给张之洞的密信,水平一流,可惜被冤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