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李自成亲笔所书的手谕,写给心腹高一功,这字一般人写不出来

明朝由社会底层劳苦之人建立,最终又是由底层所推翻,朱元璋和李自成有诸多相似之处,二人起于草莽、生活困苦,仅用数年便举起数十万只之众,最终成就霸业。只不过,朱元璋的明朝延续了200余年,李自成的大顺则如昙花一现。

崇祯四年(1631年)李自成于米脂揭竿而起,他先后投靠于农民军不沾泥、高迎祥。崇祯九年(1636年)高迎祥被杀后,李自成被推为闯王,之后连下阶州、陇州、宁羌。崇祯十六年(1643年),建立大顺政权,崇祯十七年(1644年)攻取北京,推翻明朝统治。

之后,李自成与吴三桂、多尔衮战于山海关,惨遭失败。也正是在这危急存亡之际,他亲自写了一封手谕给心腹高一功,这也成了李自成仅存于世的一幅书法,学界将其命名为《李自成手谕》,全文8行、60字,以行书写成。

释文为:“山海关吃紧,吴逆进逼。著令高一功见谕速率所部驰援。沿途如遇吴逆,军队可见机而行,或速击灭,或督师直趋山海关。切切!永昌元年七月十日”此作发现于湖南岳阳邵阳村一户居民家中,藏在其家谱内。

李自成贫苦出身,早年没有经过系统的书法学习,直到有一定势力后,才开始恶补。这一点朱元璋也是如此,如果我们对比朱元璋的《大军帖》和李自成的手谕,就能发现用笔风格上的相似。

此作笔法简劲率直、不计工拙,没有刻意安排侧锋、中锋,而是信笔写就。笔画凌厉,行笔提按自然,中段可见硬挺少涩的质感,无晋唐帖学的含蓄蕴藉。横画左低右高,收笔轻顿即止,适配快速拟写公文的需求。

转折处方折为主,内角无刻意圆转,似刀削斧劈,保留民间书法的生拙,长捺末端偶见飞白,因笔锋自然耗墨形成,无刻意追求的破锋效果,显书写时的力度变化。结字疏密不拘、因字赋形,突破程式化规范。中宫松紧随需变化,左右的宽窄、轻重、高低也都较为自然,无刻意平衡的雕琢感,比馆阁体的端正多份动感,却无失认读功能。

墨法随书写节奏呈现浓淡渐变的层次,起笔蘸墨饱满,行至长句末端墨色渐淡,连笔处游丝短细,既保笔势连贯又不影响认读。整幅作品墨色因书写速度波动,急写的军务指令处枯笔增多,缓写的落款处墨色温润,无炫技成分却见真情实感。

李自成的字“虽未入书家流,却有枭雄气象”,少了规范训练,多了民间书写的鲜活,与文人书法的含蓄相比,多了雄奇,是记录时代、传递情感的载体的实物。

书画古籍爱好者可免费下载/转存墨韵书香全站高清资源文件
现有书法、国画、古籍电子文件2.2TB
>>点击免费下载
<<
文中涉及的电子文件请到此页面末尾下载。

转载注明出处并添加链接:墨韵书香 » 这是李自成亲笔所书的手谕,写给心腹高一功,这字一般人写不出来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吧!毕竟写作不易,网站运维花费不少,为了确保能够持续提供资料与文章,我们需要您的支持!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