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明朝太子的课本,字迹雅致、插图美观,网友:放今天也不过时

我们都知道,皇家的生活质量是极高的,他们享受着全天下最顶级的资源,从衣食住行到教育、医疗,都令人艳羡。而对于培养皇子、尤其是皇太子,皇家更是不计成本、不嫌麻烦,请来当世大儒亲自教导并编撰“课本”,它们不论是内容、书法,还是插图、装帧都无可挑剔。

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就珍藏着一部明代皇太子的专用读本,名为《明解增和千家诗注》。学界认为,此书是在南宋进士谢枋得所编诗集基础上改良而成,收唐宋绝诗、律诗数十首,根据内容按春、夏、秋、冬四季来分类排列。

而且,每一篇都是由翰林学士手抄而成,并由宫廷画师绘制插图,诗歌原文、释义、注解以及相关知识一应俱全,清晰明了、通俗易懂,诗书画一体,即使放在今天也不过时,堪为国学、书法、国画启蒙的范本。

此文物中收录的诗歌,有一些今天的语文课本里仍然收录,比如韦应物的《滁州西涧》、刘禹锡的《再游玄都观》、苏轼的《春宵》、朱熹的《春日》等。插图均为设色工笔,尺幅极小但细节工致,令人叹为观止。

再来看书法,纯正的“台阁体”,可以看作楷书学习的“敲门砖”了。笔法精严、结字端庄、墨法匀净,实用性与艺术性和谐统一。起笔藏锋逆入,笔锋内敛后缓出,行笔提按幅度稳定,笔画骨肉匀称、挺拔刚健。结字遵循中宫收紧,四周匀展的标准化原则,字形多呈正方比例,中宫紧凑、四面舒展,重心统一,比例和谐

墨法浓淡均匀,起笔蘸墨量多,运笔速度不疾不徐,确保长笔画中段与两端墨色一致。通篇行距间无洇染,即使书写至纸页末端,墨色仍保持浓淡得宜,展现极强的控墨稳定性。“台阁体”主要是延续明初“二沈”的书写方式,《明史·艺文志》载“度书独为上所爱,凡金简玉册,国家大典,必命度书之”,明确其官方地位。

而沈度沈粲的楷书取法于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诸家,法度深厚且严谨,这也符合“取法乎上”的原则。客观来看,其“程式化”恰恰是宫廷书法、御用文书核心优势,对于皇子们来说,笔法标准化降低学习的难度,结字统一确保可识可读,墨法匀净适应复制需求。

即使放在今天又,这种规范化经验依然沿用了下来,现代硬笔书写规范、电脑字体设计均借鉴其结构规律,证明实用书法在规范化进程中的独特价值。而且,图文并茂、诗歌难度适中也启发了中小学语文课本的编排。

免费下载/转存墨韵书香全站高清资源文件
现有书法、国画、古籍电子文件2.2TB
>>点击免费下载<<

文中涉及的电子文件请到此页面末尾下载。

转载注明出处并添加链接:墨韵书香 » 这是明朝太子的课本,字迹雅致、插图美观,网友:放今天也不过时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吧!毕竟写作不易,网站运维花费不少,为了确保能够持续提供资料与文章,我们需要您的支持!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