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征明与《滕王阁序》的邂逅
明代的文征明诗书文画各个方面都很精通,大家都叫他“四绝之才”。身为“吴门四家”中的一员,他的书法水平那是相当深厚,尤其以小楷和行书出名。笔力很稳,在老练辛辣之中能看出他的功力;运笔很流畅,既自然又有着独特的韵味;风格清新秀丽,在雅致当中蕴含着那种韵味;笔墨既苍劲又润泽,在刚健妩媚之间充分展现出他的风采,被后世之人所尊崇。
王勃的《滕王阁序》,绝对是千古第一骈文。这篇文章在一场盛宴中诞生,王勃拿起笔就开始写,先挥毫接着又泼墨,一下子就写完了,把滕王阁周围那壮观的景色、历史的兴衰跟个人的抱负、感慨都完美地融合到了一起。文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样的名句,一直流传千古。它华丽的辞藻、宏大的气势以及深远的意境,让很多人都被迷住了。
当文征明碰到《滕王阁序》时就好像开始了一次穿越时空的灵魂交流。文征明凭借他极为高超的书法技巧,把这篇流传了很久很久的名文带入了一场很有特色的“聚会”之中给《滕王阁序》增添了全新的生命气息与活力,让我们能够在笔墨相互交织的过程里,体会到古韵味慢慢流动和传承的感觉。
二文征明书法风格溯源
(一)成长之路奠定风格基础
文征明的成长历程充满坎坷,却也为他的书法之路奠定了坚实基础。他自幼便对书法展现出浓厚兴趣,尽管天赋并非出类拔萃,甚至有些“开窍”较晚但凭借着过人的勤奋与执着,硬是闯出了一片天地。早年他师从李应祯,这位老师不仅书法技艺精湛,而且极具创新精神,教导文征明不要一味模仿,要敢于突破。
在老师的引导下,文征明格外努力地去钻研,每天都一定会照着字帖去临摹,一刻都不休息。别人休息玩耍时,他沉浸在笔墨之中,反复揣摩每一个笔画的起笔、行笔与收笔,力求精准到位。这个时候他广交文人雅士,与唐寅祝允明等相互切磋,在交流中不断拓宽视野,汲取灵感。
家庭的影响也很关键。文征明出生在书香世家,家里有很多书,长辈们那种文雅的气质,让他从小就处在很浓的文化环境里。对诗词书画的欣赏能力,在年轻的时候就开始慢慢培养起来了,这给它以后书法风格的形成打下了文雅的基础。
(二)广纳百家形成独特风貌
文征明的书法风格并非是一下子就形成的,而是在广泛吸取众人之长的过程里逐步地形成。他对于前人书法的学习研究可以说是达到了入迷的程度,从“二王”那飘逸且洒脱的风格,到欧阳询那严谨又工整的特点,再到赵孟頫那圆润且清秀的韵味,他都专心地去钻研,吸收其中的精华。
他学习“二王”领悟其笔法的灵动多变,笔画间的呼应与连贯,让字体仿佛有了生命,翩翩起舞。借鉴欧阳询时,他将那份结构的规整、笔画的刚劲融入自身,使得字体在灵动之余多了几分稳健。而赵孟頫的书法风格,更是对他影响深远,圆润的线条、优雅的体态,在文征明的笔下化为一种温润如玉的质感。
但文征明绝非简单的模仿,他在融合各家之长时加入自己的理解与创新。他根据书写内容与心境,巧妙调整笔法与结构,让每一幅作品既有深厚的传统底蕴,又独具文征明的个人特色,或清丽典雅,或苍劲古朴,展现出书法的多元魅力。
三、《滕王阁序》书法精妙剖析
(一)用笔:细腻灵动,笔笔含情
文征明在书写《滕王阁序》的时候用笔那叫一个细腻精妙,让人忍不住拍案叫绝。他大多会用露锋起笔,笔尖轻轻地碰到纸,接下来顺着势头往下走,就像蜻蜓点水一样,既轻盈又灵动,眨眼间就给笔画赋予了鲜活的生命力。在行笔的过程中,他经常会把笔提起来再运行,很少用力按下去,这样就让线条变得很纤细,但又不会失去骨力,就好像是用蚕丝精心编织出来的一样,既坚韧又富有弹性。
笔画间的呼应更是一绝,前一笔的收笔与后一笔的起笔,顾盼生姿,似有一条无形的丝线牵连,气脉贯通。遇到转折处,他巧妙地运用使转技巧,灵动小巧,不拖泥带水,如行云流水般自然流畅。牵丝的运用更是细致入微,细丝如发,若隐若现,将一个个字串联成一首优美的乐章,节奏感十足,让观者仿佛能听到笔尖在纸上摩挲的韵律,尽显其用笔之巧,宛如一位指尖灵动的舞者,在宣纸舞台上翩翩起舞。
(二)结构:平正稳健,寓动于静
从结构这方面来讲,“《滕王阁序》”体现出文征明在布局上有着极为出色的智慧。整体上字体平正稳健,给人一种端庄大气之感。他精心处理字体的疏密关系,对于笔画繁多的字,适当压缩笔画间距,使其茂密而不拥挤,如“郁”“霭”等字内部笔画相互穿插避让,紧凑有序;而笔画简单的字,则舒展笔画,拓宽空间,像“一”“人”等字虽寥寥数笔,却疏朗开阔,与周围的字形成鲜明对比,相得益彰。
在开合处理上,文征明更是妙手生花。有的字上半部分紧密收敛,下半部分则舒展放开,犹如一个深呼吸,先抑后扬,动感十足;有的左右结构的字,一边相依相偎,另一边则潇洒伸展,动静结合,打破呆板格局,于平稳中蕴含灵动变化,恰似一位太极高手,在动静转换间演绎着结构的美学。
(三)章法:疏朗大气,一气呵成
章法布局是《滕王阁序》书法的又一亮点。字距与行距的把握恰到好处,字距适中,既不过于紧密导致局促,也不过于松散而失连贯;行距则稍宽,营造出疏朗空灵的氛围,仿佛给每个字都预留了一方自由呼吸的天地。
通篇观之,文字大小错落有致,随着书写内容与情感起伏自然变化。
开篇叙述背景时,字体稍显平稳小巧,如同轻声诉说;写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等高潮部分,字体渐大,笔力加重,墨色也稍显浓郁,如激情澎湃的呐喊,将情感与气势推向巅峰。这种变化一气呵成,毫无违和感,让整幅作品宛如一首气势恢宏的交响乐,起承转合间,尽显和谐韵律,展现出文征明驾驭通篇布局的超凡功力。
转载注明出处并添加链接:墨韵书香 » 结构美学大师:文征明如何让《滕王阁序》平正稳健又不失灵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