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知识 第9页

中国画写生的四种方法

潘天寿 墨笔画稿《劳山写生图》 深入生活的写生对于创作很重要,但是对于中国画来说,由于受写实主义的影响,中国画的写生也存在一些不太正确的方向,给中国画的创作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中国画是重传情达意、畅神载道的这样一个画种,所以对于生活的认识一旦有了不好的倾向以后,就影响中国画的发展。中国画的两大基本特征,一个是意象,一个是传神,对这两方面不正确的认识都会给中国...

学书法,这些技巧要熟知

1、毛笔在书写过程中的动作 不同 “笔画部位”,对笔豪的使用也是要讲究的。笔豪的动作、笔杆的相应动作,用语言很难描述,所谓“心之所达,不易尽于明言,言之所通,尚难形于纸墨”,这是古人的感慨。 2、笔画的“外延线” 比如: 我们看三个“乎”的第一笔短撇:第一个是《多宝塔》,短撇的上沿线是比较直的,下沿线是向内弯曲的;第二个是《九成宫》,短撇的上沿线向内弯曲,下...

欧颜柳赵四大楷书基本笔画解析,写好书法就这20个词!

七个笔画,把四大楷书总结完! 一、横画 欧体—斜上姿态,中端不含有弧形。 颜体—短横前细后粗,左轻右重。长横中部(段)比较细,略带有弧形。 柳体—短横粗壮,长横细瘦。 赵体—短横左重右轻,长横弧势明显不隐瞒,中段略有一些细。 二、竖画 欧体—悬针竖多为主笔。垂露竖中段略细。 颜体—悬针竖坚持中锋用笔,中段挺拔。垂露竖两头比较圆润,中间稍略粗。 柳体—悬针竖粗...

书法运笔与笔法透析

一、运笔手法 执笔时手需注意四个要点: 手指实:意思是手指皆需确实的压在笔管上,稳固的持者。 手心虚:意思是手掌心不须绷的太紧,适度并足以灵活运笔即可。 手背圆:是形容执笔时,手掌背圆弧且上竖的样子。(不须硬将手臂托圆,适度足以让手指灵活即可) 手掌竖:意思是将手掌竖起直立,能使手把笔拿直即是。 唐代唐太宗有言:「指实则筋力平均,掌虚则运用便易」。手需注意的...

书法要写出有笔锋的字,三个要领

写对联赵子昂作品《洛神赋》局部行书“流”字欧楷碑文书体“永”字书法作品展运笔书写 很多人学了一辈子的书法,写出来的字怎么看都觉得不够韵味,似乎缺少些什么。其实纵观历史上那些写字写得好的书法家,他们在用笔方面是大有讲究的。要想写出书法的韵味,其实就是要熟练掌握起笔、运笔和收笔三大要领。起笔很关键,运笔有讲究,收笔有技巧。“要使笔落纸上,精神能冲其中,气韵目晕于...

古今山水画写生观比较研究

李可染 北京八大处写生 写生是山水画基本功训练的重要环节,“外师造化”是自古以来山水画创作的优良传统。传统山水画写生倾向于概括化和类型化处理,通过对物象的“传神”和表现的“意似”揭示客体的本质特征,以抽象的笔墨形式表达人格与精神,并升华为“意造”境界。现代的山水画写生以对景写实为主要方式,注重客观真实,训练心、眼、手、的高度协调统一能力,有机衔接消化系统、酝...

详细剖析楷书几个最难笔画的书写技艺!

一、短平撇 1、角度要平。取决于带笔方向,所以点之后要向左平缓带笔,而不是斜下带笔。 2、转笔变大。随之而来的是转笔幅度加大,笔锋由向左前转为向右,写成的撇自然是较平的(不需要绝对水平)。 二、横折折撇 由横折和撇折加撇组成。横折折钩折法与此相同。 三、斜捺 1、捺脚拐弯处下方上圆。此处用长横起笔的带、转法,即换向时保持原来的按笔力度水平向右带笔,形成下方上...

为什么草书不见横?

草书不见横画,行草书有横线条的只管短些,要有纵向感。可用虚、细线替换。一字不能成行,字与字之间有呼应,上承下启,左映右带,行距和字距不能相等。书眼放中央,可大些,字与周边气贯。 2 墨淡无神。从头起笔用浓墨,浓墨字的笔划要交接分明。墨干时速率稍慢,湿时略快,粗时略慢,细时略快。整体上展出适合墨迹浓重的作品。挂家中适合疏淡的作品。 3 忌单字中的“眼”,避免“...

学习行书,这些书写,要领一定要懂!

行书书法相对于楷书来说,在书写速度和用笔上都有所不同,书写速度加快,用笔也不像楷书那样笔笔逆锋,笔笔回锋收笔。但是,行书也有行书的特点和规律,学习的方法也有所不同。 行书的基本特点: 1、书体流畅 行书是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一种书体,从某种意义上讲,是楷书的书写,草书的慢写。 2、笔法简洁 行书的笔法相对于楷书来说,其特点表现在运笔过程中的简洁性、快捷性,但...

书法如何调锋?

运笔之法的关键在如何调动笔锋,毛笔前部呈锥形,后部呈圆柱形,笔尖谓之锋,锋着纸即出墨迹,笔下的线质如何,全在运笔。此处需要指出的是,中国书法的运笔之法当有碑、帖两个笔墨语言体系,本文只就帖而言。古人以为,运笔之时以正锋藏气为贵“能运中锋,虽败笔亦圆;不会中锋,即佳颖亦劣。优劣之根,断在于此。”(笪重光《书筏》) 当然,古人强调中锋行笔,但也并不否认侧锋的作用...

笔法请看,提笔、顿笔、蹲笔、驻笔、转笔、折笔

提笔 笔锋在书写点画时不可能一样粗细,当点画要求变细时毛笔就要提起。因此,提与顿是相对而言的,互为依存的。提笔大多用于横画的中间及字的转折连接处、露锋出锋时。即前人所说:“密处险处用提”。注意提不要过虚、过细。 顿笔 线条点画要求变粗变特出时,用力下按,所谓“力透纸背者为顿”。字的收笔处或转折处常用顿笔,其顿的力度大于“蹲笔”与“驻笔”。在书写过程中提与顿时...

练书法要看这5种能力

临摹是创作的基础,没有临摹的创作是“无源之流”、“无本之木”。我们常说某作品没有师承,就是作者没有临摹。而创作是临摹的目的,是对临摹积累的知识进行整合、提炼。 明末书画家王铎通常是“每日写一万字,自订字课,一日临帖,一日应请索,以此相间,终身不易,五十年终日矻而不缀止。”这就像两只脚在走,一个临摹一个创作。 贯穿于临摹和创作过程中,有五种能力值得我们注意。 ...

写意,是用笔造境,讲究技法

用笔拿中锋做中干,侧锋去帮助它。中锋把体势建立起来,侧锋来增加它的意趣。中锋要质直,侧锋要姿媚。 勾勒必定用中锋,皴擦就用侧锋。点戳是用中锋,渲染则是中锋、侧锋都要。 用墨也有方法,最简单也是最重要的,砚池要时时洗涤,不可留宿墨。因为宿墨胶散,色泽暗败,又多渣滓,无论画人物、山水、花卉都不相宜。 至于水法,更难拿方式规定出来,无法解说得清楚,在自己心领神会而...

行书三大体系

行书是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一种书体。行书脱胎于隶书,萌生于东汉而成形于魏晋,至东晋趋于成熟。 苏东坡说:“楷如立,行如行,草如走。”张怀也说:“行书非草非真,离方遁圆,在乎季孟之间,兼真者谓之真行,兼草者谓之行草。”行书较楷书简约、流畅,较草书易识、易学、实用。 王羲之行书是行书的极至,他被称为书圣,作品《兰亭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历代行书名家百出,行书风...

书法用笔对写意花鸟画的影响

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云:“陆探微亦作一笔画,连绵不断,故知书画用笔同法。”“吴道玄(子)古今独步,前不见顾、陆,后无来者,受笔法于张旭,此又知书画用笔同矣。”元赵孟頫诗云:“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应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须知书画本来同。”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诗云:“日日临池把墨研,何曾粉黛去争妍?要知画法通书法,兰竹如同草隶然。”历代前贤对“书画同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