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传统文化复兴,文房四宝再度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文房四宝中砚台为首,中国四大名砚之一的歙砚,因其玉德金声的品质、丰富灿烂的纹理、多样独特的色泽、积淀厚重的形制,已成为中国砚文化无可争议的代表。
近年来,汪顺清大师不断锐意创新,致力拓展传统非遗年轻化创新之路。在这个“万物皆可盘”的时代,他法古融今,将原本只能在案头陈设的文房珍品,制作成可在手中盘玩的把玩件,为传统歙砚的发展开启全新创意理念。把玩砚顾名思义,就是能够握于手中、掌控把玩的小砚台,在歙砚雕刻界能够将把玩件与歙砚合二为一、融为一体的,汪顺清是迈出创新步伐“第一人”。
汪顺清表示,他之所以花很大功夫研创把玩砚,一是为了满足众多把玩件爱好者的把玩与收藏需求,从而进一步扩大传统歙砚的普及面。二是对歙石不可再生资源保护的最大化利用,让每一方歙砚小料都能创造出更大的价值。三是为了探索当代歙砚新路,延伸歙砚作品链,以抛砖引玉之势,激发更多传统砚雕的创新之举。
“歙砚把玩砚虽小,却是完整的砚作。其选料考究,制作精良,在方寸之中,融入唐诗宋画和现代人的审美情趣,尽显高远意境,让人一见倾心,爱不释手。在人们的把玩间,传统砚文化与书画艺术的融合之美流淌于指间,令人心静神怡。由于老坑歙石极度稀缺,歙石把玩砚的出现,有利于更多人接触歙砚,感受歙砚鬼斧神工的技艺与传统文化的魅力,日益成为文玩爱好者的‘心头好’和‘掌中宝’。” 汪顺清大师说道。
“我们讲创新不是否定传统,而是在新的时代环境下将传统文化的精髓发扬光大。其实,砚台的技艺创新,型制创新,材料创新,设计创新,自古以来就没有停止过,每一次历史上的创新之作,都成为了我们今天的经典代表。我认为,作为一名新时代的砚雕施艺者应多在创新上下功夫,多在创新上见实效。”汪顺清大师表示,砚台在古代是书写必备工具,可以说是文人的至爱。如今,砚台更多的时候是作为一种具有实用价值的艺术收藏品存在。砚台作为传统文化的载体,具有艺术象征性;作为中小学普及传统书法的工具,具有回归体验性。传统的文房四宝产品并没有因为时代的发展而停滞不前,当代歙砚产业欣逢盛世,一幅广阔的产业发展蓝图正在徐徐展开,大放异彩。
转载注明出处并添加链接:墨韵书香 » 大器小作 老文房“盘”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