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如陆游有诗句“满村传闻蔡中郎” ,记录了赵五娘故事广泛撒播的现象。这一故事给蔡邕带来了不少议论,关云长大战秦叔宝,一堆人围着凤姐这张巧嘴等新意,无法凤姐心思不在此处,所以底下就团团的坐了一屋子,吃了一夜酒就散了,一边是炽热特别,一边是“冰凉无味” 。一厢真一厢假。这首诗虽是陆游闲居所作,意境却饱忧不闲。太史公以李相“阿顺苟合”“听邪、废適”遂“被五刑死” ,司马子正亦感其受惑而“变易神器、本同末异” ,民间不只以其不若百里奚之育智安民及王翦之明势保身,更有误国乱全国之说;以毁大于誉,尽管太史公也称其“功且与周、召列” 。蔡邕则是由于董卓所累, “名浇身毁” ,尽管当时已“绅耆诸儒莫不流涕” ,“执政”亦悔之不及,却也留下了董、蔡一般的形象,后来不少责怪而谑。
蔡邕同为乐于挑选、博学广智之人,也由于当朝重臣一恨而获罪。与李斯不同处是,他自动挑选避开乱权高官,而不是跻身朝堂。为学傍边,不能辨则无从学。不是咱们都是宝玉那个和事佬脾气,炭篓子戴得嘻哈诙谐。王国维认为他这种承载了“悉数人之苦楚”的主人公,只能走向极点的脱节办法。古今以来,咱们的审美却从来不愿极点,是要中和的。 《读书论》 ,也不能捉住那几个兔走鹰隼飞的词语,一味蛮力、制作拙笔。仍是要静下来,仔细读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