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材施艺 开启全新“艺术之门”

免费下载/转存墨韵书香全站高清资源文件
现有书法、国画、古籍电子文件2.2TB
>>点击免费下载<<

文中涉及的电子文件请到下方下载。

  汪顺清大师向记者介绍,歙石石质优良,色泽曼妙,莹润细密,有“坚、润、柔、健、细、腻、洁、美”八德,具有不吸水、不拒墨、不损毫、贮水不涸、易洗涤等特点,享有“孩儿面”“美人肤”之称。歙砚的制作流程主要有选料、制坯、设计、雕刻、打磨、配盒等工序。每一方砚台的制成都要经过十几道工序。其中,歙砚在选料要经过严格挑选,所选石材的块度、粒度、硬度要适中,并不是所有的歙石石料都能用于制砚。在砚坯的制作中分为定型坯、自然形坯两大类。定型坯是按计划生产的规格型坯,如正方形、圆形、不规则形等。自然形坯则是就砚石之自然形状加以修整,锯磨成坯。设计是制作砚台过程中极其重要的关键性工序,要根据砚石的石质形态,认真考虑题材、立意、构图、造型以及雕刻的刀法刀路。

  “歙石本身具备了自然的美,制作者要能够根据这些特点因材施艺,不同的石品采用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法,取其美之特点,合理地加以运用,要用得恰当、用得协调,制作出的歙砚才能呈现出良好的艺术效果。”汪顺清大师如是说道。

  据介绍,歙砚的名贵,除了砚雕匠人巧夺天工的技艺外,起决定作用的是稀有的石质与纹理。龙尾石绝大多数都有内在的天然纹理,且纹理形态多种多样,美妙异常。古人对龙尾石的天然纹理十分看重,按纹理的特征一一赋名。歙砚的制作材料被称为歙石或歙砚石,需要5—10亿年的地质变化才能形成,歙石的产地以婺源龙尾山(罗纹山)下溪涧为最优,因此歙砚又称“龙尾砚”,而龙尾山则是大部分存世歙砚珍品的石料出产地。龙尾石是一种稀有的不可再生的矿产资源,每一方龙尾石都是充满天地精华的珍品。然而,前人制砚都是从原石上取方正之坯,因此石材损耗很大。

  有道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为了最大限度地保留歙石的天然之美,汪顺清大师利用随形石和砚石矿附近河道采撷的歙砚子石,创作出前无古人的自然形歙砚。在创作中,他充分利用歙石之长,把传统中国画空灵、幽远的意境,与对家乡山水内化于心的浓浓情愫融于一方素石之上,眉纹勾勒出潺潺流水,金星化作了绵绵秋雨,金晕则巧作出山川、雾霭或是几支残荷、一羽翠鸟……从此,具有汪氏鲜明艺术特色的山水砚,开启了歙砚千年传承道路上的全新“艺术之门”。

  “万物皆有灵韵,砚石更是如此。只有读懂一方顽石,并与之产生心灵的共鸣,方能成就一方好砚。”在汪顺清的眼中,“因材施艺”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施艺者必须对石料的性能、特点、纹理有透彻的了解,创作并不急于动刀,通过对一方歙石的把玩与琢磨,待“日久生情”后才能察人之所未察,生发出与众不同的艺术构想。这个过程更像是一场“天人合一”的配合,要时刻对砚石心存感激与敬畏,在雕凿剔刻之间,施艺者仿佛在和大自然进行一场无声的对话,而技法的本质则是将歙石这本“无字的天书”,以艺术的表现形式向世人徐徐展开。

合作伙伴

转载注明出处并添加链接:墨韵书香 » 因材施艺 开启全新“艺术之门”

评论

2+5=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吧!毕竟写作不易,网站运维花费不少,为了确保能够持续提供资料与文章,我们需要您的支持!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