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文章第29页
我们总结一下构字美学8点基本原则 01 笔画少且形体比较高的字 宜书写得偏瘦一些 字里面的主要笔画 应适当圆润一些 可比较显得整个字瘦而无力 02 笔画少且字形比较矮的字 宜写得比较肥硕一点 注意把起笔、收笔以及 转折处的棱角显露出来 字才会显得俏丽而不臃肿 03 笔画多的字 宜写得比较瘦长一点 笔画书写较细 排列远近匀称 迎让有序,布白得当 04 笔画偏倾...
书法是建立在汉字基础之上的独特的东方艺术品种,通过汉字单色的线条、色块的有机组合,凭借飞灵的笔法,严谨的结体和通篇贯通的气韵,撞击着欣赏者的视觉,给人以美的享受。 而行书在篆、隶、楷、行、草五种书体中既兼顾了快捷灵动的笔法,又保持了汉字结体的严谨,有着独特的审美情趣。 在欣赏历史上各位书法大家行书的名帖名碑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同样一个字在不同的作品里,或是在...
宋人院体画作品在历经岁月之后,出现了泛黄、磨损、渍痕、脱落等自然古旧现象,产生了朦胧而丰富的画面,使之变得生动而富于变化,形成了一种新的视觉效果。所以在我们临摹宋人院体画作品时要用到一种表现技法—“仿古做旧”。 “仿古做旧”原本是过去书画市场制作赝品的手段,在这里我们为什么要单独讲做旧这种技法呢?因为现代画家化腐朽为神奇,将这种“做旧”的手段,改造成为一种绘...
书法注重用笔, 国画里也是如此,掌握正确的用笔要点,可使得事半功倍。 用笔中锋 用笔不是笔杆垂直竖起,就是中锋。中锋的好处,在于丰实壮健,而无偏枯纤弱之病。所以不论写字作画,都贵中锋。写字可以用同一个执笔姿势,只要中间能换笔,就可以达到中锋的效果。作画要求不同,它横拖竖抹,作用多端,因之不能永远竖起笔杆,有时把笔卧倒,也可取得中锋的效果。我们所谓中锋,要求笔...
山水画的树大都取材于乔木、灌木和藤蔓植物,尤以乔木为多。林木是山川的衣装,它覆盖着山峦,给大自然予生机,众山交会,点丛树以为深。细路斜穿,缀荒林而自远。 山水以树始,画树以树干为先。树木的造型,无外是树干的高低、出入、曲址、倚扶之状。画树木,要有攒攒聚疏散,以浓阴深浅分其远近,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把握其组织结构,运用各种笔墨技法来表现。 画树,必须到自然中去...
在我认为美术的作用主要是陶冶情操,尤其是在绘画的过程当中,画家是一种享受的过程,才应该是正确的,现在看到很多的画家画的绘画作品,痛苦狰狞,整个画面就给人的感受并不是积极阳光向上的,而是一种负面的情绪,像这样的作品真的不知道应该挂在什么地方才合适,这样的作品并不是好作品。 其实好的画家往往虽然自己会很痛苦,但是他的画面当中却能够看到...
写意品格首先是在精神意义上的一种思考,体现了中国画的核心价值。《庄子·天道》中讲到意与言的关系时指出“语之所贵者意也”。王维《山水论》也说“凡画山水,意在笔先”。郭熙《林泉高致》中评“四时不同”后指出:“画见其大意,而不为刻画之迹,则烟岚之景象正矣。”“景象之正”的取得,在于景之正大,象之正气。山水为大物,取其势,取其质,归结于写其意的品格而已。中国画关于“...
一、山水画基本步骤 中国山水画在前人经过长期的总结、观察、概括、舍取、归纳下,大致 可分勾勒、皴擦、点苔、设色这几个过程。 1.勾勒 勾勒的起笔可以用侧锋,也可以用中锋,用笔应当有虚实和轻重变化,一般先画近景再画远景,用墨略干,大石和小石要搭配均匀,聚散有致。画石不宜太方,也不宜太圆。 2.皴法 皴原是指肌肤受冻后破裂的裂纹,表现在山水画中就是指山石、峰峦的...
玩书画究竟能有什么好处?让你看世界美好一些,看世界深刻一些,那就是你能得到的。玩书画、玩艺术,只要方向是对的,不光为了挣钱,最后的好处肯定是自己的。不管是作者、收藏者还是读者,多年积累下来,你的生活会比原来更有意思一些。 中国的传统文化重农轻商,但到了今天这个社会,好像就觉得只要不谈钱,其他都是假话、空话,我觉得也是比较片面的。其实人生活的方式有很多很多种,...
一、临帖要认真对待细节; 二、选什么碑帖入手好; 三、要懂得并正确使用毛笔; 四、一波三折很重要; 五、 如何使作品有气韵; 六、 熟能生巧 一、临帖 大家知道,一幅书法,只有结字、用笔、布白、用墨都到位,才称得上是一幅好作品。而所有这些技法,几乎就隐藏在古人遗留下来的经典碑帖作品当中。碑帖不会说话,那怎么学呢?当然,如果王羲之们还活着,我们就可以拜他们为师...
色彩是中国画很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新式的绘画材料不断出现,这给我们画面的表现力提供了更多的可能,而身处中西文化碰撞交流的当口,对于外来文化,不是盲目模仿追随,以多元开放的视角审视、借鉴、吸取外来文化的营养成分,在传统绘画基础上将色彩语言表现力的拓展作为当代山水画发展的一条途径和突破口,不失为明智之举。 中国绘画色彩发展的历史源远流长,早在周秦时代极具美感的彩...
中外艺术史中杰出的绘画都有着共性特征, “情感”因素。也可以说绘画不能少了这个因素和特征。 中西方的经典绘画艺术都有许多感人的杰作,这些画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使人向善热爱生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的世界观价值观审美观。 中外美术史上这些杰出绘画,靠什么千百年来述说着往昔的故事并感染后世的人们,穿越历史悠远的雾霭,持久地散发着迷人的光芒?在遥远的时空隧道两端,后世...
学习书法应多临些碑帖,广收博取,熔为一炉,才形成独特风貌,这是历来不少人这样讲才。有些人就把熔合看成好比是化学上的化合,以为另成一体,就有办法了。其实并不这样简单。“学好书”还有些课题,下面要讨论。即是:要融会贯通。 有人提出:多临了历代碑帖,也易造成夹杂不纯的现象,倒不如直学清代人,原因是清代书家已做了融会工作,包含成分要比古人更多了。又举出如邓石如以写隶...
我们先看看这两件书法作品 再看看清华大学的校训石刻 为什么上面这些作品中,“德”字中间没有横画?是书家写错了吗? 我们从当代印刷体、电脑体中一眼看出,“德”字的“心”上面有一横,似乎没什么争议的。但是,我们在字帖里或观赏书法作品的时候,所看到的“德”字却基本都是没有横的。这是为什么? 图/“德”字依次为钟繇、王羲之、智永、欧阳询、褚遂良、颜真卿、柳公权、赵孟...
1 临帖是在临什么 临帖是每一个学书法者不可缺的功课,首先要弄明白临帖是在临什么。他说,我们入门学古人的时候,就是把古人的规矩摆在了桌面上,临帖就是学规矩,而不是别的。在临帖中你要弄点轻重、虚实、浓淡、正欹出来,这些都是微观变化,是情绪化的东西,而宏观的东西不能没有,这是关键,否则就没有从理上去处理它,让人一看就不合规矩。因此外形的东西从理,也就是说,字的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