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韵书香墨韵书香墨韵书香


微信关注,获取更多

24小时更新:2篇     一周更新:6篇最新发布

佳作趣话

米点山水的艺术价值几何,鲁迅为什么会坚决否定米点山水?

10
米点山水,作为中国山水画中的一朵奇葩,由北宋时期的米芾、米友仁父子所开创 ,在中国绘画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米芾,这位个性怪异、举止颠狂,被世人称作 “米颠” 的书画家,不仅在书法领域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合称 “宋四家”,其在绘画上的创新更是独树一帜。他的儿子米友仁,自幼受家庭艺术氛围的熏陶,继承并发展了米芾的绘画风格,父子二人共同创立的米点山水,以其独...
赞 (1)阅读(8)
佳作趣话

江湖体与传统书法的界限在哪里,江湖体是否有艺术价值?

23
书法世界的 “江湖风云”​ 在武侠的世界里,江湖是一个充满传奇与纷争的地方,有行侠仗义的英雄,也有自立门户的草莽。而在书法的天地中,同样存在着 “江湖体” 与 “传统书法” 的风云际会 ,二者之间的界限与争议,就像武侠江湖中的门派纷争一样,引发了众多书法爱好者和艺术评论家的探讨。传统书法,犹如名门正派,有着悠久的历史传承和严格的技法规范,从笔法、结构到章法...
赞 (0)阅读(15)
佳作趣话

谁能想到!金戈铁马的辛弃疾,字比词还温柔

10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 每当吟诵起辛弃疾的这首《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那金戈铁马的战争场景便跃然眼前,一位壮志豪情的爱国将领形象也随之浮现。辛弃疾,这位南宋时期的风云人物,在文学与军事领域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的词作豪放激昂,充满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恢复中原的渴望,被誉为 “词中之龙”,...
赞 (0)阅读(32)
历代国画

从解元到囚徒,再到山水归客 ——《骑驴归思图》 背后的血色人生

6
作者:唐寅,字伯虎,后改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等,南直隶苏州府吴县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诗人。 创作时间:正德元年(公元 1506 年),时唐寅三十七岁。 尺寸材质:绢本淡设色,纵 77.7 厘米,横 37.5 厘米,现藏于上海博物馆。 画面内容:描绘了峻险的山崖、盘曲的栈道、急湍的溪流、危立的小桥以及葱郁的林木。画面中一位旅人骑驴前行,似在...
赞 (1)阅读(34)
佳作趣话

日本“书圣”的字,真能媲美王羲之,超越元明清3代?

11
中日书法渊源与差异开篇​ 中国书法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其历史可追溯至殷商时期的甲骨文,历经数千年的发展演变,篆、隶、楷、行、草五种书体各具特色,诞生了无数书法大家,如王羲之、颜真卿、欧阳询等 ,他们的作品不仅是艺术的典范,更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作为一衣带水的邻邦,日本在文化上深受中国影响,书法也不例外。早在汉代,中国书法就传入日本,随后在奈...
赞 (2)阅读(35)
历代国画

天下一人的绝笔:宋徽宗《桃鸠图》背后“逃咎”的隐喻与帝王悲歌

7
一、帝王与画师的双面人生 宋徽宗赵佶,一个被皇位耽误的艺术家。他自诩“天下一人”,以瘦金体题跋、生漆点睛的绝技,将北宋宫廷美学推向巅峰。然而,这位“诸事皆能,独不能为君”的皇帝,却在《桃鸠图》中埋藏了怎样的隐秘? 《桃鸠图》创作于赵佶26岁(约1108年),正值他继位初年,意气风发。画中仅一枝桃花、一只鸠鸟,却暗含“桃鸠”谐音“逃咎”的隐喻。彼时北宋内忧外患...
赞 (2)阅读(62)
历代国画

隐逸江湖四百年:蓝瑛《秋山渔隐图》中的诗画人生与未解之谜

7
在明末清初的江南烟雨中,一位画坛奇才以一支画笔,将文人的隐逸理想与职业画家的精湛技艺融于纸上。他,便是蓝瑛。而他的代表作《秋山渔隐图》,不仅是一幅山水画,更是一卷“隐士江湖”的传奇密码。今天,让我们穿越时空,走进这幅画中的秋山秋水,揭开蓝瑛笔下那些被时光掩藏的江湖故事。 蓝瑛:从“浙派”争议到“武林派”开山鼻祖 蓝瑛(1585-1664),字田叔,号蝶叟,晚...
赞 (2)阅读(52)
佳作趣话

一口气读完中国画极简史!

13
中国画,作为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承载着数千年的文化底蕴与审美情趣。它以独特的笔墨语言、丰富的表现形式,记录着时代的风貌与艺术家的情思。今天,就让我们沿着历史的长河,一口气读完这篇中国画极简史。​ 一、起源:混沌初开,艺术萌芽​ 中国画的源头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原始岩画和彩陶画是其最初的形态。那些刻凿或绘制在岩石、陶器上的简单图形,虽然质朴,却充满了原始人类对...
赞 (2)阅读(53)
古籍善本

新刻批评绣像后西游记四十回 乾隆四十八年苏州书业堂刊本

9
成书年代:《后西游记》成书年代尚无定论,有明末清初等多种说法。此刊本刻于乾隆四十八年(1783 年)。 作者:不题撰人,署 “天花才子评点”,作者有吴承恩、梅子和等说法,但都缺乏确凿证据。 版本特点:苏州书业堂刊本,属于金阊书业堂系统。可能有绣像插图,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且带有批评文字,有助于读者深入领会作品的思想和艺术特色。 故事梗概:该书为《西...
赞 (2)阅读(58)
历代书法

董其昌行楷诗札:一纸书尽明代风流  “南北宗” 论等书法理论

5
创作者:董其昌,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松江华亭(今上海闵行区马桥)人,明代书画家。他在书法领域造诣深厚,与邢侗、张瑞图、米万钟并称 “晚明四家”,其书法风格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作品形式:诗札通常是董其昌书写的诗词作品,以书信、手札等形式呈现。行楷是其常见的书写字体,兼具行书的流畅与楷书的规整,笔画圆润秀逸,结构疏密得当,体现出一种高雅的艺术气质。 ...
赞 (2)阅读(66)
历代国画

《万壑松风图》:北宋山河入画,李唐情思凝墨 北宋三大巨碑式山水画之一

3
作品名称:《万壑松风图》 创作者:李唐,字晞古,河阳(今河南孟州)人,北宋末南宋初画家,是两宋间起着承上启下作用的重要画家。 创作年代:北宋宣和六年(1124 年)。 作品材质:绢本水墨淡设色。 作品尺寸:纵 188.7 厘米、横 139.8 厘米。 作品构图:全景式构图,画面主峰劲峭壮丽,布置于画幅中央,左右伴随着高低错落的云峰,山腰间烟云缭绕;...
赞 (2)阅读(58)
佳作趣话

千年追捧:怀素大醉后的 “鬼画符”凡人难辨,魅力究竟在哪?

16
当我们在博物馆或者网上,偶然看到怀素大醉后留下的书法时,第一反应估计都是一脸懵。那纸上弯弯曲曲、扭来扭去的线条,就像一场线条的狂欢派对,又好像是毫无章法的乱涂乱画,简直跟 “鬼画符” 没啥两样,让人忍不住怀疑:这真的算书法吗?咱普通人往往都认不出具体写的啥字,更别提从中感受啥美感了。可神奇的是,这些作品却被历代书法家们当成宝贝,追捧了 1000 多年。同样是...
赞 (2)阅读(74)
历代国画

雍正寿礼背后:郎世宁《嵩献英芝图》藏在清宫廷画卷里的吉祥密码与艺术融合

2
作品名称:《嵩献英芝图》 作者:郎世宁,意大利米兰人,原名朱塞佩・伽斯底里奥内,1715 年抵达中国,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是清代宫廷十大画家之一。 创作时间:雍正二年(1724 年)十月。 材质与尺寸:绢本,设色,纵 242.3 厘米,横 157.1 厘米。 收藏地点:北京故宫博物院。 画面内容:正中是一只兀立于石上的白鹰,右边是一棵弯曲盘绕...
赞 (3)阅读(65)
历代国画

《寒林图》:曹知白笔下的诗意 “僧缘”

2
作者:曹知白,字又玄,一字贞素,号云西,华亭(今属上海松江)人,工诗文,善画山水。 创作时间:泰定乙丑年(1325 年),曹氏时年 54 岁,为其中年之作。 画作规格:绢本,水墨,纵 27.3 厘米,横 26.2 厘米。 画面内容:绘坡石寒林,枯林一行于坡石之间,树干劲挺,疏落有致,枯枝苍劲挺拔,上仰似鹿角,下抑如蟹爪,坡石杂树穿插错落,一派荒寒萧瑟之...
赞 (4)阅读(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