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韵书香墨韵书香墨韵书香

所有文章第23页

历代书法

溥儒 行书《好静卓然七言联》

溥儒 行书《好静卓然七言联》 纸本 墨书 108.7×25.5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溥心畲(1896-1963),名儒,字心畲,别号西山逸士,北京人,满族,为清恭亲王之孙。近现代著名书画家、收藏家。 溥心畬先生早年的大楷主要取法颜柳欧三家,后于裴休《圭峰碑》用力颇多。而《圭峰碑》的笔法结构出自于柳欧。楷法道媚,极尽清尽方整之至。此碑略似柳公权,较...
历代书法

娄坚行书《五言古诗卷》

明代娄坚书五言古诗卷,明神宗万历三十九年(1611),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纯中道兄方有子妇之戚。戏以奕解之。物情见成毁。意思何由闲。如奕本嬉戏。所争方罫间。何论金瓦注。决赌尊酒前。已耦一为二。遂分触与蛮。守即营壁垒。战即据孱颜。收匳竟何有。得路辄自贤。种此我相根。枝蔓谁复删。愚者滞前境。翻嗤坠空顽。黠者解非实。未了仍拘牵。信唯修行人。涉有长翛然。白黑彼...
历代书法

祝允明草书《古诗帖》

拂旦梅花发一枝,融融春气到茅茨。 有花有酒有吟咏,便是书生富贵时。 ——祝允明 明代奇才祝允明(祝枝山),与唐伯虎、文徵明、徐祯卿并称“江南四大才子”,并由于与唐伯虎遭际与共,情性相投,民间流传着两人的种种趣事。 祝允明擅长诗文和书法,特别是其狂草颇受世人赞誉,有“唐伯虎的画,祝枝山的字”之说。 《草书古诗帖》便是祝允明晚年竭平生感悟所书,系中华十大传世名帖...
历代书法

颜真卿行草书《文殊帖》

颜真卿《文殊帖》未署书写年月,刻帖,行书,信札,35.6×16.5厘米,凡8行,计37字。浙江省博物馆藏南宋留元刚《忠义堂帖》本。此帖行草夹杂,书近二王,又有自我宽博大气风格。不可多得的行草学习范本。 颜真卿《文殊帖》一版 【1】近作一《文殊师利菩萨碑》,但欲 【2】发扬主上圣意,盖不近文律耳。 【3】今奉呈,充盖酱之用可乎?真卿白。 颜真卿《文殊帖》二版 ...
历代国画

禹之鼎《春泉洗药图》

《春泉洗药图》是清代画家禹之鼎创作的一幅作品,现收藏于美国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画中人物为史申义,他因多病而常与药石为伴。禹之鼎以“春泉洗药”为题,描绘了史申义在春泉边洗药的场景。这幅画卷创作于清康熙四十二年,卷后还有王士禛、陈廷敬、王鸿绪、宋荦、刘岩、曹寅、汪士鋐、王式丹、陈时夏等人题跋和题诗。 平台上安坐者为康熙二十七年进士的史申义(一字蕉饮)。周围是盛开...
历代国画

顾恺之《列女仁智图》

《列女仁智图卷》是一部描绘汉代刘向《古列女传》第三卷《仁智传》中人物故事的画作。据传,该作品由东晋画家顾恺之创作。这部残本包含了十段共二十八个人物,每段上都有人名和颂辞。值得一提的是,卷后还有元代新安汪注、明代叶隆礼等四家题记,为这部作品增色不少。如今珍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此卷描绘了汉代的衣冠制度,展示了当时的风俗时尚。男子头戴进贤冠,身着曲线大袖袍,腰系...
历代书法

齐白石 行书《松阴梅影联》

齐白石 行书《松阴梅影联》 镜心 水墨纸本 138.5×31.3 cmx2 释 文 松阴半榻有山意,梅影一窗移月来。 题 识 沁园夫子大人之命。门下齐璜。 钤 印 齐璜之印、一字笠渔 出 版 1.《齐白石全集•第九卷》,第1页,湖南美术出版社,1996年版。 2.《齐白石辞典》,第384页,中华书局,2004年版。 3.《中国书法家全集•齐白石》,第62页,...
历代国画

李可染《牧童图》

李可染先生妙笔生花,以淡墨之轻盈、浓墨之深邃、焦墨之凝重,辅以渍染之细腻、溢染之恣意,水牛之肌肤纹理,跃然于素绢之上,仿佛能听其低沉之鸣,感其稳健步伐。牧童之衣袂飘飘,线条古朴苍劲,每一笔皆蕴含千钧之力,又似孩童纯真无邪之态跃然眼前。池中未着一墨,却似有碧波轻漾,涟漪轻拂心田,令人心旷神怡。 其笔力,犹如老松盘虬,遒劲而不失温润,老辣中见细腻;笔墨之间,不仅...
历代国画

李可染《山水画四条屏》

在中国现代画坛上,李可染无疑是一位举足轻重的艺术家,他的山水画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厚的意境,赢得了广泛的赞誉与关注。特别是他的《山水画四条屏》,不仅是他艺术生涯中的杰作,更是中国山水画史上的一朵奇葩。本文将从绘画内容、意境技艺、市场行情及收藏价值四个方面,深入探讨李可染《山水画四条屏》的非凡魅力。 ###绘画内容:四幅佳作,各具千秋 《山水画四条屏》由四幅独立...
历代国画

王綦《山水田园册》

王綦的《山水田园册》是一套描绘明末文人在隐居中种种惬意的田园山水画作,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文化意义。 王綦,字履若,一字履石,是明代的画家,吴郡(今江苏苏州)人。他性狷介,不善交际,淡泊名利,终日以山水为伴,书画自娱为乐。 王綦在风格上继承了吴门画派所追求的雅致清新。他的作品在某些程度上类似于吴门画派陆治的风格,喜欢在画作中保留大面积的留白。 《山水田园...
历代国画

传高然晖《山水图》

明 传高然晖《山水图》,材质与形式:册页,纸本,水墨。尺寸:46×59cm。收藏于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 此图具有米氏云山特色,即米芾、米友仁父子所开创的云山画法,以水墨渲染表现云雾迷蒙的山水景象。 近处溪水汀渚、山坡丛树,远处山峦起伏,云烟缥缈,轻笼慢回,营造出一种幽远深邃的意境。 山头墨色浓郁,云层缥缈,或浓或淡,用笔雄浑淋漓,展现了高超的笔墨技巧。 历史...
历代国画

范宽《溪山行旅图》

范宽《溪山行旅图》,绢本设色,纵206.3厘米,横103.3厘米,现藏于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 《溪山行旅图》一峰直下千仞,占了整幅的一大半,山体的营建是先用墨笔确定了内外轮廓线,复以密密层层的短条子皴依势而布,充实在轮廓线内,峰峦顶巅布密林,一如米芾所言,于是一派雄奇险之势便迎面而来了。树叶间落“范宽”二字款。 范宽(约967年前一1027年后),字中立,一...
历代国画

宋徽宗《梅竹聚禽图》

在台北故宫博物院的静谧殿堂中,北宋徽宗赵佶笔下的一幅《梅竹聚禽图》悠然铺展,仿佛穿越了千年的时光隧道,引领我们步入一幅春意盎然的郊野画卷。此画,宛若一曲自然界的交响乐,以白梅之清雅、翠竹之坚韧、荆棘之野趣为音符,共同谱写着生命的赞歌。   画中,白梅傲立,犹如冬日未尽时便已悄然绽放的仙子,以她那不染尘埃的纯洁,点缀着初春的梦境。翠竹则挺拔坚韧,枝叶...
历代国画

钱维城《苏轼舣舟亭图》

钱维城《苏轼舣舟亭图》 手卷 设色纸本 引首:26×78 cm. 画:26×74.7 cm. 书:26×17 cm. 钱维城字幼安,一字宗磐,号纫庵,又号稼轩。江苏武进人,乾隆十年一甲一名进士,授翰林院修撰,复迁右中允,转侍讲学士。乾隆十六年擢内阁学士。并屡充会试正、副考官,乾隆二十六年调刑部侍郎,深究律例,对清代律法建议甚多。后尝任浙江学政等职,卒后赠尚书...
历代国画

于非闇《玉兰鹦哥图》

于非闇《玉兰鹦哥图》 立轴 设色纸本 90.0×51.5 cm 题 识 辛卯新春,寄萍二兄属为益寿乡兄制此,即希正之。非闇于照。 钤 印 于照私印、非闇六十后作、古都花木禽虫写记、我见如是 出 版 《侨岷华园藏画》,第226-227页,鸿禧艺术文教基金会(台北),1994年版。 上 款 “寄萍二兄”即高行素(1887-1961),原名幼攀,字寄萍,江苏淮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