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韵书香墨韵书香墨韵书香

所有文章第22页

历代书法

米芾行书《粮院帖》

米芾行书《粮院帖》 (又称《历子帖》) 纸本,行书 纵25.6厘米,横37.2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 芾再启。历子倅车送去,粮院欲推过他人,不任其责。傥粮院知于法无碍,即自勘,使句院自驳,驳处即求直之端也。度此事必辨于上下乃已,幸左右明察,公文非得已也。或携示倅,佳。芾皇恐。 图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责任编辑:zgshw)
历代书法

董其昌行书《正阳门关侯庙碑》卷

明董其昌行书赏析《正阳门关侯庙碑》卷,前段纵33.3cm,横412.7cm,后段纵28.8cm,横175.3cm,故宫博物院藏。 此卷为碑文与自识合装而成。《正阳门关侯庙碑》为明万历十九年(1591)冬日由焦竑撰写,万历二十年(1592)春董其昌返回京城时所书,时年38岁。明天启二年(1622)作自识,已是书碑文30年后之事,其时董其昌已68岁。他自万历二十...
历代书法

鲜于枢行草书《饮酒有真乐》

鲜于枢行草书《饮酒有真乐》欣赏 来源:朱锐春社醉归图卷后题跋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饮酒有真乐。我昔初未知。十载愁怀困吴楚。酒中之趣方得之。归来忽遇云居子。却怪前身谪仙是。高堂日饮三百杯。一笑相忘醉乡里。散发歌呼望白云。举觞遥酹云中君。世间得失荣枯扰扰了不顾。但觉六合之内别有他乾坤。吁嗟。末俗恶高洁。晦迹含光乃明哲。当时陶阮诸公是以识其然。往往沉冥物外逃曲...
历代书法

王铎《录语轴》

王铎《录语轴》 绫本 立轴 墨书 254.2×48.2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云之为体无自心,而能合电章,霑被天下,自彼盘古罔有衰歇之貺。宋公以岱云别号,不独仰景泰翁也。嘘枯洒润,田文明,其望熙亯非棘欤。庚辰夏宵奉,王铎。 此轴录语一段,无鉴藏印。从题款可知此轴作于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王铎时年48岁。此轴题款处距边缘很近,且题款形式也似有...
历代书法

王澍《临神仙起居法》

杨凝式传世最为著名的三帖为:《韭花帖》、《神仙起居法》和《夏热帖》。《神仙起居法》是杨凝式七十六岁时的作品,似随意点画,不假思索,用墨浓淡相间,时有枯笔飞白。书字的结势于攲侧险劲中求平正,且行间字距颇疏,在继承唐代书法的基础上,以险中求正的特点创立新风格,尽得天真烂漫之趣。此书是杨凝式行草书传世作品的代表作,对宋代书法影响较大。 王澍,字蒻林,号虚舟,江南金...
历代书法

董其昌行书《辋川诗册》

董其昌《辋川诗册》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册从外面看一片淡泊 其实善于藏锋,内含筋骨 或含蓄收敛,或灵动飞跃 力量的控制恰到好处 高清大图 图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责任编辑:zgshw)
历代书法

米南宫《十七帖》

《十七帖》是著名的王羲之草书代表作,因卷首由“十七”二字而得名。原墨迹早佚,现传世《十七帖》是刻本。此帖为一组书信,据考证是写给他朋友益州刺史周抚的。书写时间从永和三年到升平五年(公元347-361年),时间长达十四年之久,是研究王羲之生平和书法发展的重要资料。唐宋以来,《十七帖》一直作为学习草书的无上范本,被书家奉为“书中龙象”。它在草书中的地位可以相当于...
历代书法

怀素小草《论书帖》

唐代是中国书法史上草书的一个完善成熟时期,这个时期有这样一件草书神作,此作被后世奉为草书“神作”,韩偓曾经评价这幅字说:字字如龙!可谓1000年来无出其右者! 怀素《论书帖》草书长卷 我们首先来看这幅字正文的内容: 为其山不高,地亦无灵;为其泉不深,水亦不清;为其书不精,亦无令名,后来足可深戒,藏真自风废,近来已四岁,近蒙薄减,今所为其颠逸,全胜往年。所颠形...
历代书法

谭延闿 楷书《桥月沼水联》

谭延闿 楷书《桥月沼水联》 纸本 未知 水墨 227×44厘米X2 延闿幼承家学,天资聪颖,少年临池,颇有笔力,翁同龢见而爱之,尝语谭父曰:“三令郎伟器也,笔力殆可扛鼎。” 上款人“秋圃”或为吴穀祥。吴穀祥(1848-1903)字秋农,号秋圃,室名瓶山草堂,浙江嘉兴人,曾寓居天津。晚客沪上卖画。吴穀祥长于山水,兼绘人物、花卉。其山水画多师法明吴门四...
历代书法

成亲王行书《临赵孟頫二十四赞》

永瑆行书临赵孟頫书卷,纸本, 纵35.2厘米,横248.5厘米,故宫博物院藏。 永瑆 (1752—1823),字镜泉,号少庵、诒晋斋主人。清乾隆皇帝第十一子,封成亲王。其书法初师赵孟頫、欧阳询,又多观内府所藏,深得古人笔意。善真、行二体,与翁方纲、刘墉、铁保并称“乾隆四家”。 永瑆书法于赵孟頫临习至勤,得益颇深。此书临赵孟頫之作,录中峰明本《(观音...
历代书法

沈尹默 行书扇面《宋之问诗》

沈尹默 行书扇面《宋之问诗》 尺寸:24×50厘米 沈尹默,名君默,字中、秋明,号君墨,别号匏瓜、鬼谷子。近现代学者、诗人、书法家、教育家。早年二度游学日本,归国后先后执教于北京大学、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与陈独秀、李大钊、胡适等同办《新青年》,后任河北教育厅厅长,北平大学校长,1932年南下上海,任中法文化交换出版委员会主任。抗战开始赴重庆任监察院委...
历代书法

陈鸿寿 行书《文有书如联》

陈鸿寿 行书《文有书如联》 材质:水墨团龙纹色笺 尺寸:126X29cmX2 释文:文有子瞻华藏海,书如宝晋上皇山。 —版权声明— 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责任编辑:zgshw)
历代书法

董其昌行书《枯树赋》

褚遂良《枯树赋》为630年所书,原迹不存,仅有刻本传世,《听雨楼帖》所刻尤精。董其昌刻《戏鸿堂帖》亦收。此卷用洒金笺临,书于1626年,董氏72岁。虽为临书,但自家笔意时有流露,结体疏朗,气脉贯畅。开始笔势柔缓,温雅自如,进而渐趋迅疾,连绵相属。褚书劲挺腴润、摇曳多姿,美如瑶台婵娟,对董氏书风影响颇大。 图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责任编辑:zg...
历代书法

宋濂小楷《题欧阳修谱图序》

宋濂(1310-1381),初名寿,字景濂,号潜溪,祖籍金华潜溪(今浙江义乌),后迁居金华浦江(今浙江浦江)。宋濂自幼多病,且家境贫寒,但他聪敏好学,号称”神童”。明初时受朱元璋礼聘,被尊为”五经”师,为太子朱标讲经。累官至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时朝廷礼仪多为其制定。元末明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思想家,...
历代书法

李斯篆书《峄山碑》

李斯(约前280年-前208年),秦朝丞相,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协助秦始皇统一天下。秦统一之后,参与制定了秦朝的法律和完善了秦朝的制度,力排众议主张实行郡县制、废除分封制,提出并且主持了文字、车轨、货币、度量衡的统一。秦始皇驾崩后与宦官赵高合谋立少子胡亥为二世皇帝,后为赵高所忌,腰斩于市。因其政治主张的实施对中国和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奠定了中国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