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关注,获取更多

艺术类 第11页

历代国画

唐 阎立本 从《萧翼赚兰亭图》看萧翼如何巧夺《兰亭序》引发千古争议

19
一初唐风云与阎立本传奇大唐是让无数后人特别向往的繁华时期。国家的实力超级强大,好多邦国都纷纷跑来朝见,还献上了贡品。文化艺术就像盛开的花儿一样,绚丽地开放着;它们互相比较谁更美,都争着展现自己的魅力,彼此比着谁更漂亮。阎立本出身极为显赫,家族门第高贵,外祖父乃是北周武帝宇文邕,父亲阎毗身为殿内少监,母亲是清都公主,兄长阎立德更是在唐太宗时期官至将作大匠,主持...
赞 (0)阅读(309)浏览/下载
历代国画

宋徽宗眼中的珍品:《临韦偃牧放图卷》为何让皇帝赞不绝口?

26
惊世之作:《临韦偃牧放图卷》来袭在中华绘画那璀璨的星空中,北宋的李公麟所作的《临韦偃牧放图卷》,犹如一颗极为耀眼的巨星,不断地散发着无尽的光辉。它乃是中国古代鞍马画之中的超级大作,但凡对国画有一点儿涉猎的人,就绝对不可能没有听闻过它的大名。想象一下,一幅长卷徐徐展开,1286匹马如汹涌浪潮奔腾而来,143位马夫穿插其中,或挥鞭驱赶,或轻声吆喝,那场面是不是瞬...
赞 (0)阅读(412)浏览/下载
历代国画

从宫廷宠儿到民间画家,冷枚因何被雍正抛弃又得乾隆重用?《百子图》见证传奇人生

26
一冷枚与《百子图》的传奇邂逅冷枚这位于清代康雍乾三朝颇为活跃的宫廷画家,大约生于1669年,字吉臣号金门画史,山东胶州人,作为焦秉贞的得意弟子,他继承了老师的精湛技艺,并在此基础上大胆创新,形成了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 其绘画题材广泛,人物界画皆精,尤其擅长描绘仕女和孩童,所画人物工丽妍雅,笔墨洁净,色彩韶秀,兼工带写的画法使得画面生动而富有神韵,点缀的屋宇器...
赞 (0)阅读(363)浏览/下载
历代国画

当书法遇上绘画:赵孟頫如何在《兰亭修禊图卷》中巧妙融合书画艺术,成就传世经典之作?

26
在众多以兰亭修禊为主题的画作之中,《兰亭修褉图卷》毫无疑义是格外引人瞩目的一种存在。从古至今,有不少画家都对把这一饱含文人雅趣以及历史韵味的题材呈现在笔下这件事情极为感兴趣,像五代的周文矩、元代的王振鹏、明代的杜堇、清代的禹之鼎等等,他们都留存下了与之相关的优秀作品。 不过,《兰亭修禊图卷》特有魅力,在好多同类题材的作品当中,它能把人的目光吸引住,让观看者特...
赞 (1)阅读(429)浏览/下载
古籍善本

清朝杂技家半生心血,唐芸洲《鹅幻汇编》揭开魔术不传之秘!

14
惊鸿一瞥:《鹅幻汇编》现世你是否曾被一场奇幻魔术秀深深吸引?舞台上魔术师长袖轻轻一挥,白鸽便翩然飞起;空箱在刹那间就满是鲜花,烈火之中竟然变出了活鱼……在令人目不暇接的时候,可曾对这些神奇的戏法源自何处感到好奇呢? 在魔术世界里,有一部可称之为“魔法宝典”的古籍——《鹅幻汇编》,它是中国现存最为古老的魔术专著,就如同一把神秘的钥匙一般,开启了传统幻术那奇幻的...
赞 (0)阅读(534)浏览/下载
历代国画

从宋元交替看文人画变革:赵孟頫《幽篁戴胜图》中竹子与戴胜鸟的完美结合竟有如此深意,引人深思

13
画作简介 《幽篁戴胜图》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为纸本设色画4厘米横362厘米这幅画描绘的内容十分简洁却极具韵味,图中绘有幽篁细枝,一只戴胜鸟停栖其上,正回首张望着,仿佛下一秒就要展翅欲飞,那姿态极为生动。从笔法方面来看,此画做工规整且细致,在多个地方都运用了勾勒这样的技法,其画风既严谨又细腻,与此同时还留存着南宋院体花鸟画法所蕴含的韵味。 设色方面也是颇为...
赞 (0)阅读(476)浏览/下载
历代国画

清 沈铨《桂鹤图》“南苹派” 写生画 “舶来画家第一”

18
沈铨生于 1682 年,是浙江湖州市德清县新市镇(今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人。年少时,他家境贫寒,为了维持生计,跟随父亲学习扎纸花的手艺。这段经历虽然艰苦,却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他对手工艺以及造型艺术的感知能力,为日后绘画创作中对物体形态的把握奠定了基础。 在沈铨十二、三岁时,常随父亲去浙江平湖贩卖绵绸,每次经过花鸟画家胡湄门前,看到胡湄作画时的挥洒自如,他都...
赞 (0)阅读(391)浏览/下载
历代国画

清 金农《墨戏图册》荷花、花卉、瓜果、梅花、兔子等诸多元素

13
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时期,书画艺术领域呈现出独特的氛围与发展态势。当时,政局稳定,经济繁荣,尤其明末以来渐渐勃兴的资本主义经济萌芽首先在南方商业城市扬州等地得到了长足发展。扬州地区凭借其优越的地理位置、便利的交通以及繁荣的商业,成为了东南沿海一大都会和全国的重要贸易中心,盐业兴盛,富甲东南。 经济的繁荣催生了文化艺术事业的蓬勃发展,各地文人名流汇聚于此。...
赞 (0)阅读(408)浏览/下载
历代国画

清 八大山人 朱耷《天光云景图册》书法风格与绘画的笔墨和气韵完美融合

12
《天光云景图册》共十开,每开纵 25.8 厘米,横 34.1 厘米,采用纸本水墨的形式呈现。从画面内容展现来看,这样的尺寸大小既不会因过大而显得画面空旷难以聚焦,也不会因过小而无法充分展现山水景色的丰富层次。比如在描绘山峦叠嶂、云雾缭绕的场景时,画家能够利用这有限的纸面空间,通过巧妙的布局,将远景的缥缈山峦、中景的错落山林以及近景的房舍树木等元素合理安置,使...
赞 (0)阅读(389)浏览/下载
历代国画

明 朱瞻基 宣宗《唐苑嬉春图卷》纸本 寓意耄耋之年 《五狸奴图》

24
明宣宗朱瞻基在书画方面极有造诣,其作品《唐苑嬉春图卷》更是别具一格。朱瞻基号长春真人,是明成祖朱棣之孙,明仁宗朱高炽长子,明朝第五位皇帝。他不仅在文治武功方面有所建树,还雅尚翰墨,尤工于画,山水、人物、走兽、花鸟、草虫俱佳,是和赵佶齐名的书画皇帝。 《唐苑嬉春图卷》(又称《五狸奴图》)展现了朱瞻基对猫这一题材的独特描绘。画中五只猫姿态各异,一只叼着禽鸟,一只...
赞 (0)阅读(390)浏览/下载
历代国画

清 沈铨《蜂猴图》寓意“封侯”

20
《蜂猴图》是中国清代画家沈铨的国画作品,创作于 1742 年,沈铨六十一岁,是其画风成熟时的杰作。此画现藏于中国故宫博物院,绢本设色,立轴,尺寸为 183X96 CM。 沈铨(1682 – 约 1760),清代画家。字衡之,号南苹,浙江德清县新市镇人,一作吴兴(今湖州)。工写花卉翎毛,设色妍丽,画人物得不传之秘。尝写花蕊夫人宫词为图,殊极巧妙。日...
赞 (0)阅读(407)浏览/下载
历代国画

清 任伯年《梅花仕女图》秀雅清丽 充满诗意的画卷

14
《梅花仕女图》在艺术特色上独具匠心。首先,从人物刻画来看,以圆劲方折的线条表现仕女的清秀纤细,将仕女的柔美与灵动展现得淋漓尽致。这种线条的运用,既体现了任伯年对传统绘画技法的继承,又融入了他个人的创新与理解。通过细腻的笔触,仕女的神态、姿态得以生动呈现,仿佛能让人感受到她的内心世界。 其次,作为背景的梅花采用没骨法晕染,营造出一种迷蒙的氛围。没骨法的运用使得...
赞 (0)阅读(445)浏览/下载
历代国画

宋 李迪《雪树寒禽图》唐人 “洒粉法” 和五代后水墨烘染留白法 “精俊如生,气韵绝伦”

18
《雪树寒禽图》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首先,从主题意境来看,画家将此图画得极有意境。在冰天雪地中,枯树挺立于风雪,虽木叶尽脱但枝干如铁,其上栖息的山禽自在平和,全然无惧恶劣环境。旁边的雪竹凌寒不凋,画面紧扣 “雪”“寒” 二字,营造出冬季寒冷肃寂的气氛,同时又透出自然界生命的活力,显示出一种生生不息的力量。 其次,在技法运用方面,画家采用工笔钩填法细腻刻画出寒...
赞 (0)阅读(433)浏览/下载
历代国画

元 赵孟頫《鹊华秋色》笔法潇洒虚实相生 画境清旷恬淡 田园风味 元代文人画的先声

24
赵孟頫在元成宗元贞元年(1295)从济南路总管府事任上卸任后,回到吴兴老家为好友周密所画《鹊华秋色图》,以解周密思乡之苦。周密祖籍济南但从未回过故乡,赵孟頫凭借对济南的记忆描绘了济南北郊鹊山和华不注山一带秋景。 画面内容 《鹊华秋色图》是元代画家赵孟頫的传世之作,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此画的创作背景充满了浓厚的友情色彩。赵孟頫与周密相识,得知周密虽为济南人却从...
赞 (0)阅读(395)浏览/下载
历代国画

五代 周文矩《文苑图卷》独创 “战笔” 描法 宁静雅致、琉璃堂聚会

17
周文矩的《文苑图卷》作为五代时期的绘画珍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这幅画卷尺寸为 37.4×58.5cm,以细腻的笔触和精湛的技艺展现了文人雅士的生活场景。 周文矩约活动于南唐中主李璟、后主李煜时期,后主时任翰林待诏。他工画佛道、人物、车马、屋木、山水,尤精于仕女,也是出色的肖像画家。《文苑图卷》虽无作者款印,但通过多方面考证,...
赞 (0)阅读(344)浏览/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