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关注,获取更多

艺术类 第14页

历代国画

张大千《致张群山水花卉合册》笔墨松秀润滋 清新俊逸

27
一、合册背景与渊源 1929 年,张大千借居上海,一次偶然的机会,在朋友家中结识了张群的秘书冯若飞。冯若飞喜好书画,对艺术有着浓厚的兴趣。经冯若飞的引荐,张大千登门拜访了时任上海市长的张群。张群是一位 “石涛迷”,对清代名家石涛等人的作品兴致浓厚。当张大千见到张群所展示的石涛的十二幅通景屏风时,连连佩服张群的眼力,两人从此订交。 此《致张群山水花卉合册》创作...
历代国画

明朝的超级巨作:《出警图》“一部出警入跸图,半部大明史”

24
一、惊世巨作的震撼亮相 《出警图》作为明朝的超级巨作,其震撼之处令人叹为观止。这幅长达 26 米的画卷,与《入跸图》共同组成了《出警入跸图》,成为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手卷画作中最长的两幅之一。 画卷中人物众多,据资料记载,《出警入跸图》包括数千位护卫、仪仗、侍从、随行百官等,场面之宏伟在历代绘画作品中极为罕见。画家以精湛的技艺,将每一个人物都刻画得栩栩如生,仿...
赞 (0)阅读(451)浏览/下载
历代国画

中国绘画史上经典之作:清院本《清明上河图》

27
一、清院本的诞生传奇 (一)创作背景 乾隆继位后,一改雍正时期的严苛,实施相对宽济的政策。在经济方面,减轻人民负担;在政治方面,改善宗室关系,任用老臣,限制僧道活动,改良不良风俗,使政治清明。到乾隆元年末,一系列措施初见成效,国内外局势安定,天下太平。 十七世纪到十八世纪,大批欧洲传教士来到中国,以绘画为手段争取传教特权。虽未成功打开宗教大门,但对清代宫廷绘...
赞 (0)阅读(390)浏览/下载
历代国画

清 钱维城 《万有同春图卷》不同时节的几十种花卉穿插排列在画面中

24
一、画作传奇 (一)钱维城其人 钱维城,1720 年生于江苏武进。自幼聪敏有悟性,读书每日千余言,十岁能诗。乾隆十年中状元后,开启了他的仕途之路。他先后担任翰林院修撰、刑部侍郎等职务。钱维城不仅在为官上表现出色,在艺术领域更是成就斐然。 他喜爱绘画,初从族祖母陈书学习画写意折枝花果,后得益于董邦达的指导学画山水。其绘画远学元代四家,近学清初四王,风格独特。他...
赞 (0)阅读(398)浏览/下载
历代国画

清 溥儒《秋山访友》 “南张北溥” 超然物外、萧疏隐逸的情感

18
一、溥儒与《秋山访友》的声名 溥儒,原名爱新觉罗・溥儒,作为清恭亲王奕訢之孙,身份尊贵。他在书画领域成就卓越,与张大千并称为 “南张北溥”,又与吴湖帆并称 “南吴北溥”。 溥儒自幼潜心绘画、书法,深受 “古法” 熏陶。四岁学习书法,五岁拜见慈禧太后被赞为 “本朝灵气都钟于此童”,此后更是饱读诗书,展现出非凡的天赋。在绘画方面,他以山水见长,风格独特。其山水画...
赞 (0)阅读(434)浏览/下载
历代国画

金农《花卉图册》古朴拙趣的笔法神韵 淡雅墨色的灵动运用

13
一、金农与花卉图册的传奇邂逅 金农,这位清代的书画巨匠,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在画坛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生于康熙二十六年(1687 年),浙江仁和人,别号众多,如金牛、冬心先生等。金农自幼聪颖,早年读书于学者何焯家,与众多名士交往,博学多才。 金农青年起便携友漫游苏浙,37 岁起远游十五年,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在此期间,他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上至名门公...
赞 (0)阅读(413)浏览/下载
历代国画

宋 刘松年款 《青绿山水长卷》 “南宋四大家”之一

24
一、长卷初印象 宋刘松年款青绿山水长卷,犹如一颗璀璨的艺术明珠,在历史的长河中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刘松年生活在南宋时期,历孝宗、光宗、宁宗三朝。他的作品创作背景与当时的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紧密相连。南宋时期,江南地区经济繁荣,文化艺术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刘松年以其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了南宋画坛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在艺术史上,刘松年款青绿山水长卷具有极...
赞 (0)阅读(410)浏览/下载
历代国画

中国古代绘画经典之作:宋 赵佶《听琴图》简洁高雅宁静专注 超脱尘世氛围

24
一、画作概况 《听琴图》是一幅绢本设色工笔人物画,由宋徽宗赵佶所作。此画完成于政和七年,其画面布局生动自然,给人以美的享受。 这幅画的尺寸虽未有确切记载,但从流传至今的版本中可以看出,其画面空间安排得恰到好处。画面中,人物形象与细节刻画入微。弹琴者身着道袍,神情专注,仿佛完全沉浸在音乐之中。旁边的听众们也各具神态,有的微微低头,似乎在沉思;有的则仰首远望,仿...
赞 (1)阅读(427)浏览/下载
历代国画

明 李在 《阔渚遥峰图轴》“闽派” 开山鼻祖

21
一、画作的艺术魅力 《阔渚遥峰图轴》作为明代画家李在的杰作,展现出了令人惊叹的艺术魅力。此画取全景式山水,画面山峦叠起,状若卷云,杂树丛生。那雄伟的气势仿佛能将观者带入一个宏大的山水世界之中。 皴笔细密扎实,使得山石的纹理清晰可辨,仿佛能感受到画家在创作时的用心与专注。墨韵浑厚,为整个画面增添了一份深沉的底蕴。画中的树木呈 “蟹爪枝” 状,从意境和笔法来看,...
赞 (0)阅读(393)浏览/下载
历代国画

宋 李公麟 《维摩演教图卷》介于兰叶描和铁线描之间的线条塑造全图二十个饱满清秀的人物面貌

23
一、画卷概述 《宋李公麟维摩演教图卷》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为纸本墨笔之作。此画卷生动地展现了维摩向文殊师利宣扬佛教大乘教义的情景。 画卷中,维摩坐于榻上,面目清癯,风度文雅。他虽面带病容,却精神矍铄,以手作势,仿佛正在滔滔不绝地讲述着深奥的佛教教义。对面坐着的文殊菩萨,相貌端庄,雍容自在。她脚踩莲花,双手合十,静静地倾听维摩的讲话,对其说法心悦诚服。 四周...
历代国画

明 陈洪绶 《蕉林酌酒图》高古奇骇的古拙美

21
一、陈洪绶与《蕉林酌酒图》的地位 陈洪绶在明末清初画坛的地位举足轻重。他出生于官宦世家,幼年便显聪颖天性,诗文书画无一不精。后入京临摹历代帝王像,以精湛技艺和高古奇诡的品格名扬京华,与崔子忠并称 “南陈北崔”,更被当代国际学者评选为 “代表 17 世纪出现许多有彻底的个人独特风格艺术家之中的第一人”。 《蕉林酌酒图》在陈洪绶的作品中极具代表性。此画纵 156...
赞 (0)阅读(463)浏览/下载
历代国画

明 陈淳 花卉图册 与徐渭并称 “青藤白阳”

15
一、陈淳其人其艺 陈淳出生于 1483 年,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字道复,后以字行,更字复甫,号白阳,又号白阳山人。他出生在一个文人士大夫家庭,祖父陈璚官至南京左副都御史,家中颇多书画收藏,父亲陈钥与文徵明为通家之好。陈淳既有家学渊源,又师从文徵明学习诗文、书法、绘画,青年时便崭露头角,选补邑庠生,“时流推高,令誉日起”。 在绘画方面,陈淳早期多习元人的绘画...
赞 (0)阅读(361)浏览/下载
佳作趣话

《兰亭集序》版本之谜:探寻千古墨宝的真相

22
《兰亭序》冯承素摹本 书圣墨宝,版本纷纭在中国书法的灿烂星河里,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肯定是里面最闪亮的那颗大星星,它被称作“天下第一行书”。这幅作品出现在东晋永和九年(公元353年)的会稽山阴兰亭雅集活动中,那会儿王羲之跟一群文人雅士在这儿聚一块儿了,他们把酒杯放在弯曲的水流上,顺着水流漂动,一边喝酒一边作诗,接着兴致一来就拿起毛笔写下了这篇序文。 《兰亭序...
赞 (1)阅读(405)
历代书法

晋 王羲之《兰亭序》(冯承素摹本)兰亭八柱第三

22
东晋永和九年(公元 353 年)三月初三,正值上巳节,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是当时人们到水边洗濯、清除污垢、祓除不祥的日子。时任会稽内史的右军将军、大书法家王羲之,召集了筑室东土的一批名士和家族子弟共 42 人,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举办了一场意义非凡的诗词会,也就是著名的 “兰亭雅集”。 当时参与兰亭雅集的人物众多,皆是一时之俊彦,像谢安、孙绰、郗昙、王凝之等都在...
赞 (0)阅读(401)浏览/下载
历代书法

(宋)黄庭坚 草书《公以道安帖》翩翩欲飞而意气虚和,非若寻常务以欹侧取势者也

5
《公以道安帖》约元祐初(1086 年)作于京师开封。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后世称黄山谷。出于苏轼门下,与张来、秦观、晁补之并称为 “苏门四学士”,后与苏轼齐名,世称 “苏黄”。 黄庭坚生于仁宗庆历五年(1045 年),卒于徽宗崇宁四年(1105 年),江西省修水县双井村人。他自小聪颖,五岁读《五经》且能背诵如流,七岁能赋诗。少年时随舅父李常赴淮南游学,...
赞 (0)阅读(389)浏览/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