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一、作品概述 (一)基本信息 程璋,1869 至 1938 年,原名德璋,号瑶笙,原籍安徽新安,移居江苏泰兴,后寓上海。程璋生于清朝末年,早年为学徒,后师从汤润之学习绘画。曾执教江苏省立第二中学(草桥中学)、清华大学、苏州草桥中学及上海中国公学等。《双猫窥鱼图》创作于 1930 年,材质为纸本设色,纵 148cm、横 80.8cm,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
9清 张若澄 燕山八景(8开)绢本,设色,纵34.7cm,横40.3cm。北京故宫博物院藏自题:“臣张若澄敬写。”下钤“臣若澄”、“笔露思雨”二方印。对幅均有清乾隆帝题诗。钤清乾隆内府诸收藏印。 此册以北京城著名的“燕京八景”为题而画。乾隆十六年(1751年),乾隆曾御制《燕山八景 诗》,将八景定名为“琼岛春荫”、“太液秋风”、“玉泉趵突”、“西山晴雪”、“蓟...
12宋神宗时期,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有着独特的发展。宋神宗后向氏作为皇后,在当时的宫廷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这幅坐像画可能是为了记录皇后的尊荣地位,或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场合下创作而成。它不仅反映了当时的宫廷礼仪和审美标准,也为我们了解宋代的历史文化提供了珍贵的视觉资料。 宋神宗皇后端坐于装饰考究的凳上,脚踏长方形小凳,姿态端庄大方。画面以皇后为中心...
13清 居廉 清代晚期书画家。字梅生,号梅巢,生于1811年,卒于1889年。他将所居称为“今夕庵”。 他是番禹(今广州)人,当时广州为接触西方文化最多的城市,他的绘画也受到些影响。他所绘山水、花卉多秀雅,草虫则活灵活现,书法师承恽寿平,工诗词。居巢年青时善游览名迹,饱览桂林山川,结交著名画家,对其艺术发展起到重要作用。他善作花鸟,重视自然真情实景。提...
21一、作品概述 (一)基本信息 《春山泛舟图》是元代画家胡廷晖的作品,绘于绢本之上,采用青绿设色,纵 143 厘米,横 55.5 厘米。本幅无作者款识,右侧有 “廷晖” 残印半方以及康有为、王季迁藏印。由于画工在元至明初的创作习惯中往往不署自己的名款,有的仅钤盖个人印章,且吴升《大观录》著录的胡廷晖《月洞仕女图》也未署款仅押 “廷晖印” 一方,所以此图中的 “...
24一、作品概述 陈少梅生于 1909 年,福建漳州人,是天津美术学校校长,同时任天津美协主席。他的绘画以传统中国画为主,作品充满古意。 在涯中,《仿刘松年松泉图》具有重要地位。陈少梅年少成名,十七岁成为画坛骨干,二十出头已是天津画坛领袖。他的作品被大量收藏,尤其传统山水画和人物画备受青睐。此幅作品展现了陈少梅精湛的绘画技艺,对树的描绘细致入微,结构、层次、前后...
26《十咏图》作为北宋画家张先的唯一传世画作,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历史意义和收藏价值。《十咏图》创作于北宋熙宁五年(1072 年),当时张先已 82 岁高龄。 张先出于对父亲的怀念,翻阅父亲生前诗作,其中一首七律《吴兴太守马大卿会六老于南园人各赋诗》的最后两句 “它日定知传好事,丹青宁羡洛中图” 触动了他,成为他创作《十咏图》的引子。 在这样的创作契机下,张先开...
26一、作品概述 (一)基本信息 《江山秋色图》是南宋画家赵伯驹创作的绢本设色长卷,纵 56.6 厘米,横 323.2 厘米,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二)历史地位 北宋后期青绿重彩山水画复兴,《江山秋色图》与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是流传至今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它是故宫博物院所藏宋代青绿山水的国宝级作品,反映了一个时代的艺术特点、创作思想和艺术风尚。 赵伯驹,中国...
25《溪山鱼隐图》是明代画家唐寅创作的一幅绢本设色水墨画,现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画卷纵约 30 厘米,横约 610 厘米,堪称唐寅传世作品中技法精湛的一幅。描绘了隐居山水之间的场景,有松树、枫树,瀑布泉水相互掩映,溪岸的石间错落着茅舍水榭。 《溪山鱼隐图》从透过一处松枫间的湖水展开,江水荡漾,山石耸立,树木成荫。江干岩岸,杂林疏朗,渔舍水榭坐落于丹枫之中。 画...
24北宋政和二年(公元 1112 年),元宵节刚过,汴京的热闹氛围尚未消散。此时,天空中突然出现一群仙鹤,它们在皇宫宣德楼上空盘旋,久久不散。宋徽宗目睹此景,认为是祥瑞之兆,于是欣然命笔,绘下了这幅《瑞鹤图》。 《瑞鹤图》采用平视的视角展现,画面中共有 20 只形态各异的仙鹤。其中两只站在宣德楼的左右两边,犹如护卫一般,剩下 18 只和谐地排布在空中,翅膀大多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