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周(1427-1509年),字启南,号石田,晚年号白石翁,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明代中期文人画“吴门画派”的开创者,与文徵明、唐寅、仇英并称“明四家”。 《采菱图卷》描绘了江南夏日采菱的景象,远山青暝,湖光粼粼,水村曲桥,渔舟浮萍,一派江南胜景。画面中充满了生活气息和田园风光,展现了江南水乡的独特韵味。 沈周擅画山水、花卉,尤以水墨浅绛山水著称。在《采菱图...
2025-10-14
于非闇《玉兰鹦哥图》 立轴 设色纸本 90.0×51.5 cm 题 识 辛卯新春,寄萍二兄属为益寿乡兄制此,即希正之。非闇于照。 钤 印 于照私印、非闇六十后作、古都花木禽虫写记、我见如是 出 版 《侨岷华园藏画》,第226-227页,鸿禧艺术文教基金会(台北),1994年版。 上 款 “寄萍二兄”即高行素(1887-1961),原名幼攀,字寄萍,江苏淮安人...
2025-10-14
钱维城《苏轼舣舟亭图》 手卷 设色纸本 引首:26×78 cm. 画:26×74.7 cm. 书:26×17 cm. 钱维城字幼安,一字宗磐,号纫庵,又号稼轩。江苏武进人,乾隆十年一甲一名进士,授翰林院修撰,复迁右中允,转侍讲学士。乾隆十六年擢内阁学士。并屡充会试正、副考官,乾隆二十六年调刑部侍郎,深究律例,对清代律法建议甚多。后尝任浙江学政等职,卒后赠尚书...
2025-10-14
在台北故宫博物院的静谧殿堂中,北宋徽宗赵佶笔下的一幅《梅竹聚禽图》悠然铺展,仿佛穿越了千年的时光隧道,引领我们步入一幅春意盎然的郊野画卷。此画,宛若一曲自然界的交响乐,以白梅之清雅、翠竹之坚韧、荆棘之野趣为音符,共同谱写着生命的赞歌。 画中,白梅傲立,犹如冬日未尽时便已悄然绽放的仙子,以她那不染尘埃的纯洁,点缀着初春的梦境。翠竹则挺拔坚韧,枝叶...
2025-10-14
范宽《溪山行旅图》,绢本设色,纵206.3厘米,横103.3厘米,现藏于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 《溪山行旅图》一峰直下千仞,占了整幅的一大半,山体的营建是先用墨笔确定了内外轮廓线,复以密密层层的短条子皴依势而布,充实在轮廓线内,峰峦顶巅布密林,一如米芾所言,于是一派雄奇险之势便迎面而来了。树叶间落“范宽”二字款。 范宽(约967年前一1027年后),字中立,一...
2025-10-14
明 传高然晖《山水图》,材质与形式:册页,纸本,水墨。尺寸:46×59cm。收藏于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 此图具有米氏云山特色,即米芾、米友仁父子所开创的云山画法,以水墨渲染表现云雾迷蒙的山水景象。 近处溪水汀渚、山坡丛树,远处山峦起伏,云烟缥缈,轻笼慢回,营造出一种幽远深邃的意境。 山头墨色浓郁,云层缥缈,或浓或淡,用笔雄浑淋漓,展现了高超的笔墨技巧。 历史...
2025-10-14
王綦的《山水田园册》是一套描绘明末文人在隐居中种种惬意的田园山水画作,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文化意义。 王綦,字履若,一字履石,是明代的画家,吴郡(今江苏苏州)人。他性狷介,不善交际,淡泊名利,终日以山水为伴,书画自娱为乐。 王綦在风格上继承了吴门画派所追求的雅致清新。他的作品在某些程度上类似于吴门画派陆治的风格,喜欢在画作中保留大面积的留白。 《山水田园...
2025-10-14
在中国现代画坛上,李可染无疑是一位举足轻重的艺术家,他的山水画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厚的意境,赢得了广泛的赞誉与关注。特别是他的《山水画四条屏》,不仅是他艺术生涯中的杰作,更是中国山水画史上的一朵奇葩。本文将从绘画内容、意境技艺、市场行情及收藏价值四个方面,深入探讨李可染《山水画四条屏》的非凡魅力。 ###绘画内容:四幅佳作,各具千秋 《山水画四条屏》由四幅独立...
2025-10-14
李可染先生妙笔生花,以淡墨之轻盈、浓墨之深邃、焦墨之凝重,辅以渍染之细腻、溢染之恣意,水牛之肌肤纹理,跃然于素绢之上,仿佛能听其低沉之鸣,感其稳健步伐。牧童之衣袂飘飘,线条古朴苍劲,每一笔皆蕴含千钧之力,又似孩童纯真无邪之态跃然眼前。池中未着一墨,却似有碧波轻漾,涟漪轻拂心田,令人心旷神怡。 其笔力,犹如老松盘虬,遒劲而不失温润,老辣中见细腻;笔墨之间,不仅...
2025-10-14
石涛《山水十二帧册》共含十二幅小品,每幅独立成章,又相互呼应,构成了一个完整而丰富的山水画卷。石涛以其独创的“搜尽奇峰打草稿”之法,将心中丘壑化为纸上云烟,每一笔一划都透露出他对自然山川的热爱与敬畏。册页中的山水,既有江南水乡的温婉细腻,也有北国山川的雄浑壮阔,展现了石涛博大的艺术视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石涛在《山水十二帧册》中,巧妙运用了干湿浓淡的墨色变化...
2025-10-13
在中国浩瀚的艺术长河中,画家王时敏(1592-1680)以其卓越的山水画技艺,独步清初画坛,成为“四王”画派中的领军人物。他的山水画作不仅传承了宋元名家的精髓,更在摹古与创新之间找到了独特的艺术语言,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艺术遗产。本文将深入探讨王时敏《山水画》的传统水墨画绘画技艺、画中的山峰表现、画作所蕴含的意境,以及其在历史上的收藏价值。 ### 一、传统水...
2025-10-13
黄慎《美人图》,清朝书画家黄慎真迹,纵长132厘米,横长64厘米,现藏河南博物院。 黄慎(1687—1768)字躬懋,号瘿瓢,福建宁化人,扬州八怪之一。工草书,法怀素,画人物多取神仙故事为题材,初学上官周,后用狂草笔法作画,间作山水花鸟,得荒率之致,亦能诗。 此画为轴式,纸地,上绘着色写意美人图。美人低头收颚,神态安详,一手托物,一手似拿绢,双目注视手中器皿...
2025-10-13
许道宁之《枯木溪禽图》,一幅静谧而深邃的北宋遗韵,悠然栖息于耶鲁大学艺术博物馆的璀璨殿堂之中。许道宁,这位跨越历史长河的艺术巨匠,其生卒年虽隐于尘埃,但其艺术光华却在北宋初至中期的画坛上熠熠生辉,犹如长安古城(今陕西西安,亦或传为河间沃土,今河北河间县)间一缕不羁的风,穿梭于时空的缝隙。 他以笔为舟,墨海为航,擅长驾驭林木之葱郁、...
2025-10-13
文徵明《三友圖》 立軸 水墨紙本 59×31.5 cm 鈐印:徵明、悟言室印、停雲 題識:青蘭堪結佩,枯梅尚吹香。誰知殘雪後,空谷自春光。徵明。 鑒藏印:慶邸鑒賞書畫之章、竇桐庵鑒藏印、竇子武、顯烈珍藏 簽條:文徵明蘭竹圖。桐庵藏,仲玄題。 —版权声明— 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2025-10-13
吴昌硕《竹堂寺观梅》 镜心 水墨绫本 163×41 cm 题 识:竹堂寺与李敬敷、杨启同观梅图。石田翁曾画之。兹临一过,并录其诗,曰:竹堂梅花一千树,香雪塞门无入处。秋官黄门两诗客,珂马西来为花驻。老翁携酒亦偶同,花不留人人自住。满身毛骨沁冰影,嚼蕊含香各搜句。吉祥牡丹清本久,定惠海棠亦幽未。只凭坡口讬繁华,似恐同花不同趣。酒酣涂纸作横斜,笔下珠光湿春露。只...
2025-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