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书法 第6页

(明)文征明篆书千字文 “吴门四才子”之一

8
一、文征明与篆书千字文的邂逅 文征明,明代著名书法家、画家、文学家,生于苏州府长洲县。他学文于吴宽,学画于沈周,书法学李应祯,在诗文、绘画、书法等领域皆取得极高成就。与祝允明、唐寅、徐桢卿并称 “吴门四才子”,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 “吴门四家”,与祝允明、王宠并称为 “吴中三家”。文征明的一生充满坎坷,屡试不第,却在失意中成就了卓越的艺术人生。 文征明生活...
赞 (0)阅读(545)

元|赵孟頫《陶渊明像传》连环画形式记载陶渊明弃官归田后的生活镜头

26
一、作品概述 赵孟頫书《陶渊明像传》以独特的卷轴形式呈现在世人面前。这幅作品从右至左,仿佛一部生动的连环画,又似一场精彩的多幕剧,将陶渊明的一生娓娓道来。 此作品真迹现收藏于日本早稻田大学,尺寸为高度 35cm、长度 642.9cm(外寸 35.0×663.3cm)。它以陶渊明本人真身为依据,通过多组画面,图文并茂地展现了陶渊明不同阶段的人生历程。在这幅长卷...
赞 (0)阅读(510)

赵孟頫《洛神赋》《秋兴赋》“和美浑穆”“风流飘逸”

14
一、赵孟頫其人其书 赵孟頫,作为元代著名书画家,在中国艺术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博学多才,不仅在诗文方面有着卓越的成就,书画、音律等领域也同样精通。 在书法方面,赵孟頫自五岁习书,几无间日,对书法的热爱近乎痴迷。他擅长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其书风遒媚、秀逸,结体严整、笔法圆熟,世称 “赵体”。赵孟頫的书法是唯美和阴柔美的代表,是书...
赞 (0)阅读(766)

怀素草书《四十二章经》名经、名僧、名迹 “三绝” 之作

15
一、怀素与《四十二章经》的历史渊源 唐代大历十三年,42 岁的怀素被佛经中对雁荡山的美妙记述所吸引,踏上了南方之旅。他背着简单的行囊,怀揣着 “秋毫茧纸”,一路历经艰辛。这年秋天,怀素终于抵达雁荡山,投宿于雁荡精舍。精舍主人对他极为敬重,给予了殷勤周到的接待。 怀素尽情领略了雁荡山的奇峰、怪石、巨嶂、飞瀑,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让他陶醉其中,也为他的书法创作带来了...
赞 (0)阅读(681)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董其昌书.乾隆题诗并书字.清拓本 “香光法宝”“永镇云栖”

14
一、清拓本的独特魅力 董其昌书乾隆题诗并书字的《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清拓本,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从书法艺术角度来看,此清拓本展现了董其昌高超的楷书技艺。董其昌作为明代大书法家,以善书称,通禅理。他的书法主张柳公权“心正则笔正”之说,又借佛法阐述书法之“八还说”。 这本楷书《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字迹工整隽秀,是董其昌书法艺术的杰出代表。由于董书...
赞 (0)阅读(547)

(宋)黄庭坚 草书《廉颇蔺相如列传》中侧交替,方圆并济 “苏黄” “宋四家”

10
一、作品概述 (一)历史背景与作者简介 北宋时期,文化繁荣,诗词、书法等艺术领域硕果累累。黄庭坚出生于一个家学渊博的世家,自小聪慧过人。他在文学方面与苏轼齐名,并称 “苏黄”,是江西诗派的代表人物。其书法更是与苏轼、米芾和蔡襄并称 “宋四家”。 (二)作品特色与艺术价值 黄庭坚草书《廉颇蔺相如列传》纸本,纵 32.5 厘米,横 1822 厘米,现藏于美国纽约...
赞 (0)阅读(556)

(明)文征明 楷书 《明妃曲》对王昭君品格的赞赏

11
一、文征明与《明妃曲》的邂逅 文征明,这位明代著名的书画家,在艺术的长河中留下了璀璨的印记。他对王昭君品格的欣赏,促使他创作了楷书《明妃曲》。 王昭君,作为中国四大美人之一,自古以来,她的美貌与为国家献身、远嫁匈奴的精神备受推崇。文征明极为欣赏王昭君的品格,或许在他眼中,王昭君的勇敢与坚韧,正是那个时代所需要的品质。 北宋名臣王安石的《明妃曲》二首被称为咏王...
赞 (0)阅读(622)

(宋)苏轼 行书 洞庭春色赋中山松醪赋合卷 “大海风涛之气”“古槎怪石之形”

12
一、合卷概述 《洞庭春色赋中山松醪赋合卷》作为纸本行书,不仅在艺术价值上有着卓越的表现,更承载着苏轼晚年的人生感悟。此合卷纵 28.3 厘米,横 306.3 厘米,其篇幅之长,字数之多,足见苏轼在创作时的用心与才情。 苏轼在被贬往岭南的途中,遭遇大雨,留阻襄邑。在这样的困境之中,他以酒名抒怀,将自己对政治和人生的感慨融入到《洞庭春色赋》与《中山松醪赋》之中。...
赞 (0)阅读(1098)

(唐)虞世南楷书《破邪论序》 “精能之极,几夺天巧”

8
一、《破邪论序》的艺术地位 虞世南楷书《破邪论序》在书法史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是虞世南小楷的代表作品之一,广受赞誉。虞世南作为初唐四家之一,其书法作品韵味优美,格调高雅。《破邪论序》更是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了无数书法爱好者。 这部作品在艺术技巧上堪称高超。其笔触丰满圆润,兼具方圆之美,柔中寓刚,韵味独具。虞世南用遒劲有力的笔触和圆润婉转的线条相结合,...
赞 (0)阅读(654)

智永 草书 字帖 米字格-临摹学习 “疏处可跑马,密处不透风”

13
一、智永草书的历史地位 (一)传承二王,开唐新风 作为王羲之七世孙,智永继承家学,笔法更接近 “二王” 本源,对唐代书法影响深远。智永既能严守王氏一脉家法,又能继往开来。他每日足不出户,精研家传笔法,通过 “退笔成冢” 的勤奋,将王羲之的《兰亭序》学习透彻,并写下草书《兰亭序》。 其草书作品笔画秀润、行笔圆劲饱满,转折自然凝练,尽显魏晋风度。唐代李世民、武周...
赞 (0)阅读(493)

道徳経.晋右軍王羲之.書.邨井漸.編

7
《道德经》作为中国古代哲学的瑰宝,自诞生以来便以其深邃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表达方式,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晋代书法家王羲之的书法技艺,更是将这一经典著作的文字之美推向了极致。邨井漸先生所编纂的《道德经.晋右軍王羲之.書.邨井漸.編》便是对这一完美结合的一次精彩呈现。 王羲之,字逸少,东晋时期著名的书法家,被誉为“书圣”。他的书法技艺不仅在当时无人能及,更是...
赞 (0)阅读(466)

明 董其昌 《琵琶行》灵巧婉转 收放轻重恰当

10
一、董其昌与《琵琶行》的邂逅 董其昌生于 1555 年的松江华亭,出身寒门的他凭借自身努力在书画领域取得了卓越成就。十七岁参加松江府会考因字体不工屈居第二后,发奋学习书法,以古人佳作临摹为起点,绘画上学习元代画家黄公望笔法。1589 年高中进士入翰林院,其书画技艺精湛,备受追捧。 《琵琶行》是唐朝诗人白居易的长篇乐府诗,作于元和十一年(816 年)。当时白居...
赞 (0)阅读(769)

古香斋宝藏蔡帖.4卷.蔡襄书.宋珏集.清拓本 “宋四家”之一

14
一、古香斋宝藏蔡帖的神秘面纱 古香斋宝藏蔡帖是一部由蔡襄书、宋珏集、清拓本组成的艺术瑰宝。蔡襄,北宋名臣,书法家、文学家、茶学家,其书法浑厚端庄,淳淡婉美,自成一体,为“宋四家”之一。宋珏,明代著名书法家、篆刻家、画家及诗人,八分行草尤为瘦劲有神,画荔枝色泽肤理与生无异。 这部清拓本的古香斋宝藏蔡帖,将两位不同朝代的艺术大师的作品融合在一起,展现出独特的魅力...
赞 (0)阅读(538)

(唐)怀素 草书 秋兴八首 “草圣” “如壮士拔剑,神彩动人”

11
一、怀素与《秋兴八首》的邂逅 怀素,这位在中国书法史上被誉为 “草圣” 的唐代杰出书法家,生于唐开元二十五年(737 年)的零陵。自幼聪明好学的他,10 岁出家为僧,对书法的热爱近乎痴迷。因家贫买不起纸,他在木板和圆盘上涂漆书写,甚至种植万株芭蕉以叶练字,“芭蕉练字” 的故事传颂千古。 杜甫的《秋兴八首》创作于天宝战争年间(约 752 年或前些),当时战火不...
赞 (0)阅读(558)

(宋)苏轼 楷书 《罗池庙碑》

13
罗池庙是为唐代著名散文家柳宗元所建。柳宗元字子厚,早年参加王叔文革新派的政治活动,后被长期贬官,最终死在柳州刺史任上。传说柳宗元死后成了 “神”,并托梦给他的部将,要求把庙建在罗池,于是便有了罗池庙。 庙建成后的第二年,柳的部将到京城 “请书其事于石”,刻成了韩愈撰文,沈传师楷书的《罗池庙碑》。然而,这块碑石久已遗失,现只有宋拓本留存。 南宋宁宗嘉定十年,有...
赞 (1)阅读(5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