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一、蔡襄与自书诗卷的诞生 蔡襄出生于仙游县枫亭赤湖村的一个农家,自幼在外祖父的教导下学习,展现出非凡的才华。天圣八年,蔡襄登进士甲科第十名,开启了他的仕途之路。他先后在多个重要职位上任职,政声卓著。 北宋皇祐二年,蔡襄从福建转运使的位置被召回汴京修起居注。这一时期,他从福州一路北行,历时半年多。沿途的见闻让他感慨万千,皆成诗章。蔡襄的《自书诗卷》正是在这样的...
13一、董其昌与行书《白羽扇赋》的邂逅 董其昌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举足轻重的书画家,是继苏东坡、赵孟頫之后又一位集大成者。他出生于松江华亭,自幼聪颖,颇具盛名。董其昌在书法上自成一家,与邢侗、张瑞图、米万锺合称晚明四家;在绘画上,他以佛家禅宗喻画,倡 “南北宗” 论,为 “华亭画派” 杰出代表。 董其昌书《行书白羽扇赋》于天启二年(1622 年),当时他已 68 岁...
11一、文征明与《莲社图记》的邂逅 文征明,这位明代的艺术巨匠,以其漫长的人生岁月和不懈的艺术追求,为后世留下了众多璀璨的艺术瑰宝。他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高寿的他在艺术的道路上不断耕耘,成就了无数令人赞叹的作品。《莲社图记》便是其中的一颗耀眼明珠。 文征明生于 1470 年,原名璧,字徵明。因先世为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 “文衡山”。他在绘画、书法、文学等领...
9一、传世之作的诞生 董其昌《方旸谷小传卷》作为一件艺术瑰宝,诞生于董其昌五十岁前后这个特殊的时期。此作以行书书写于金笺之上,与陈继儒行书《方旸谷像赞》合册,共同被苏州博物馆珍藏。 据资料记载,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他是明代著名的书画家,其书法出入晋唐,自成一格,绘画方面更是师法董源、巨然、黄公望、倪瓒等大家,笔致清秀中和,恬...
19一、发愿文的诞生与背景 黄庭坚生活在北宋时期,自幼接触佛教,其祖母刘氏信佛,对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此外,他的家乡江西修水是禅宗杨歧、黄龙两派的盛行之地。在这样的环境下,黄庭坚博览儒释道典籍,好学深思,深受禅宗影响。 元丰七年(1084 年),39 岁的黄庭坚从老家修水出发,赴德州德平镇监任。三月,他途经扬州到达泗州(今江苏泗阳),路过泗洲僧伽塔时,有感于斯,...
17一、张旭与草书古诗四首的传奇 (一)张旭其人 张旭出生于苏州吴县一户门第不低的家庭,其母族为江南大族,曾外祖父是书法家虞世南,在这样的书法世家氛围中,他从小跟随堂舅陆彦远学习书法,为其日后的书法成就奠定了坚实基础。入仕后的张旭,以草书成就最高,其草书风格独特,常常在醉中以头发濡墨大书,故被世人称为 “张颠”。他与怀素并称 “颠张醉素”,两人在草书领域各有千秋...
12一、《闲居赋》的创作背景与作者心境 赵孟頫身为宋朝皇室后代,却在元朝为官,这种特殊的身份使他一直处于仕与隐的矛盾之中。在那个动荡的时代,一人前后属于两个朝代甚至三个朝代的情况并不少见。敏感的文人在战乱中深刻感受到人生的短促、生命的脆弱以及命运的难卜。赵孟頫以旧王孙的身份出仕元朝,内心充满了煎熬和痛苦。他既想在仕途上有所作为,又渴望回归田园,过上逍遥自在的生活...
13一、赵孟頫小楷作品概述 赵孟頫作为元代书法大家,其小楷作品丰富多样,在书法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大学贴》《松雪斋法书 – 大学》等作品展现了赵孟頫深厚的书法功底。 赵孟頫的小楷博采众长,以钟繇、萧子云书法为宗,融入二王笔意,取法杨羲和唐代写经能手,经过岁月磨砺,达到了登封造诣。他的小楷作品不仅在国内备受推崇,在国外也有众多狂热粉丝。相传印度曾派使...
12一、蔡襄与《茶录》的诞生 蔡襄有感于陆羽《茶经》及丁谓《北苑茶录》的不足,撰写了《茶录》,这是一部向皇帝推荐北苑贡茶之作,诞生于宋皇佑时期。 陆羽的《茶经》被誉为 “茶叶百科全书”,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介绍茶的第一部专著。然而,蔡襄认为《茶经》“不第建安之品”,即没有明确指出建茶产地的重要性。丁谓的《北苑茶录》虽独论采造之本,但对于烹试之法...
15一、张旭与《郎官石记序》的传奇邂逅 张旭,唐代著名书法家,以草书闻名,被誉为 “草圣”。其草书与李白的诗歌、裴旻的剑舞并称 “三绝”,常于醉中以头发濡墨大书,故称 “张颠”。 然而,张旭不仅草书成就斐然,其楷书作品《郎官石记序》同样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此作品创作于唐开元二十九年,由陈九言撰文,张旭书写。当时的唐朝,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为张旭的创作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