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作品概述
(一)基本信息
《桂菊山禽图》是明代吕纪创作的绢本工笔重彩画,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二)画面内容
《桂菊山禽图》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秋日景象。画面中,高大茂盛的桂花树占据显著位置,树干苍健,绿叶茂密,桂花簇聚,仿佛能让人感受到金桂的幽香阵阵。桂树上,几只八哥或对唱,或翘首远眺,灵动活泼。低一些的树枝上,一只蓝色绶带鸟朝着树下鸣叫,其黑白相间的羽翼间长着蓝色羽毛,嘴和爪子为红色,十分醒目。
树下,三只绶带鸟正争食一只草虫,翘起高高的羽翎。桂树下生长着野草和形状各异的石头,石后几株菊花正开得鲜艳,颜色有红、黄、白等,色彩斑斓,竞相斗艳。整幅画面将桂花、秋菊、八哥、绶带鸟等祥瑞、珍贵之物巧妙组合,不仅展现了生物的自然本性,还寓有富贵长寿和君子节操的深刻含意,明显地反映了皇家的艺术和审美旨趣。
二、作者简介
吕纪,字廷振,号乐愚,浙江宁波人。明孝宗弘治年间宫廷画家,官至锦衣卫千户和指挥同知。
吕纪以花鸟画著称,初学边景昭工笔法,亦受林良水墨法影响,后临仿唐宋诸家名迹,遂自成一体,独步当代。其花鸟画风呈两种面貌,一作工笔重彩,精工富丽,多绘凤鹤、孔雀、鸳鸯之类,辅以树木坡石、滩渚流泉背景,既具法度,又富生气;另一类为水墨写意画,粗笔挥洒,简练奔放,接近林良的风格。他亦兼善人物、山水,宗法南宋马远、夏圭画法。
明朝有画院,但无正式编制,画师的画一旦得到皇帝赏识,便可能赏赐黄金白银甚至官职。画院挂靠到锦衣卫下面,所以吕纪有了锦衣卫指挥使的官职,虽有名无实,但和真正掌握实权的锦衣卫指挥使牟斌相安无事,使他能在绘画上投入全部精力。
吕纪历经明代成化、弘治、正德三代,为迎合不同皇帝的喜好,画风由水墨淡色画转为工笔重设色画。尤其是弘治皇帝朱祐樘的欣赏口味与父辈成化皇帝朱见深不同,使得吕纪多画凤凰、雉鸡、仙鹤、孔雀、鸳鸯之类,杂以花木草石,具有生气。
他的作品多赋予吉祥富贵寓意,形式上追求富丽华美的审美意趣,具有鲜明的宫廷艺术特色。其笔墨表现多工写结合,花鸟工细,背景粗健,通过对比、陪衬,有力地突出了主体禽鸟。在明代宫廷花鸟画中影响甚大,继承者不乏其人。他作画时,常以寓意手法规谏皇帝,被明孝宗称赞 “工执艺事以,谏吕纪有之”。代表作品有《新春双雉图》《桂菊山禽图》《残荷鹰鹭图》《秋鹭芙蓉图》《五德大吉图》《狮头鹅图》等。
三、创作背景
(一)时代画风影响
明代画院花鸟画以南宋院体为基础发展,注重设色浓艳,笔势劲健奔放。吕纪的《桂菊山禽图》充分体现了这一画风特点。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画家们继承了南宋院体花鸟画的传统,同时又融入了自己的创新元素。
这种画风的形成与当时的社会文化环境密切相关。明代社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画院作为官方艺术机构,承担着为皇室和贵族服务的重任。因此,画院花鸟画在风格上追求华丽、富贵的审美效果,以满足统治者的需求。
(二)画家风格形成
吕纪工笔重彩花鸟画承袭五代黄筌工整精细画风,受南宋马远、夏圭影响,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黄筌的画风以细腻、精致著称,注重对物象的细致描绘和色彩的丰富运用。吕纪在继承黄筌画风的基础上,又吸收了马远、夏圭的构图和笔法特点。马远、夏圭的山水画以简洁、豪放著称,吕纪将这种风格运用到花鸟画的背景树石用笔上,使画面更加生动有力。
此画刻意精细,显然是奉召而作。作为宫廷画家,吕纪的作品往往需要迎合皇帝的审美需求。在创作《桂菊山禽图》时,他充分发挥了自己的绘画技巧,精心描绘每一个细节,以展现出皇家的艺术和审美旨趣。
(三)迎合皇帝口味
弘治皇帝朱祐樘与父辈成化皇帝朱见深欣赏口味不同,这对吕纪的绘画风格产生了重大影响。吕纪由水墨淡色画转为工笔重设色画,多画祥瑞之物。《桂菊山禽图》中的桂花、秋菊、八哥、绶带鸟等均属于祥瑞、珍贵之物,寓有富贵长寿和君子节操含意。
弘治皇帝的审美偏好使得吕纪在绘画题材和风格上进行了调整。他多选取具有吉祥寓意的花鸟,如凤凰、雉鸡、仙鹤、孔雀、鸳鸯等,并配以花木草石,营造出富贵、华丽的画面效果。这种风格的转变不仅体现了吕纪对皇帝口味的迎合,也反映了明代宫廷绘画在不同时期的审美变化。
四、艺术特色
(一)主题
《桂菊山禽图》所绘花鸟均为祥瑞之物,如桂花象征富贵,菊花寓意长寿,八哥代表君子气节,绶带鸟也有吉祥之意。整幅画通过这些祥瑞之物,反映出皇家艺术和审美旨趣,营造出欢乐华美的意境。画家巧妙地将花鸟的自然本性与深刻寓意相结合,使观者在欣赏画面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富贵长寿和君子气节。
(二)构图
- 画面的景物主要集中于右侧和下部,给人以充实饱满之感。右侧的桂花树高大茂盛,树干苍健,枝叶繁茂,桂花簇聚,仿佛能让人闻到阵阵幽香。树下的石头和菊花形态各异,色彩斑斓,与树上的花鸟相互映衬。而画面的左侧中部则留有较大的空白,与右侧的景物形成强烈对比,使整个画面更加富有层次感和节奏感。
- 画家通过巧妙安排桂树枝杈上的八哥和绶带鸟来平衡画面。由于桂树干重心偏向右侧,画家在向左伸出的枝杈上安排了两只八哥和一只绶带鸟,与右侧树枝上的八哥遥相呼应,使画面更加生动活泼,真实自然。同时,画面左下角的绶带鸟在草丛中争食蚱蜢,也为画面增添了一份热闹和趣味。
(三)技法
- 用笔秀劲,勾勒敷色,颇具功力。画家在描绘山石时采用斧劈皴,使山石具有立体感和质感。这种笔法较为粗放,棱角方硬,与细笔工绘的花、叶、鸟形成强烈对比,达到了粗细相间、和谐统一的效果。
- 此画继承南宋院体中花鸟画法,工细中稍加放纵,形成了精工富丽的艺术风格。细笔工绘的花、叶、鸟与粗笔水墨的树石相互映衬,自然生动。禽鸟造型准确,形象逼真,生动活泼,小趣盎然。
- 设色方面,此图色彩浓重艳丽,厚重而无俗媚之气。绶带鸟斑斓的羽毛和艳丽的长尾,漂亮的红嘴、脚爪,描绘极为真实自然,色彩的深浅厚薄变化表现了羽毛的质感。八哥虽体以黑色为主,但层次分明,活泼自然,生动毕肖,每一只八哥的神情刻画得特别贴切。花叶用石青染出,以浓淡分向背,极富有变化。
(四)不足之处
八哥与绶带鸟之间缺少有机联系,这反映了皇家贵胄对繁多华丽的要求以及宫廷画家的无奈。画家为了满足皇家的审美需求,不得不将多种祥瑞之物组合在一起,导致八哥与绶带鸟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缺乏自然的互动和情感交流。
转载注明出处并添加链接:墨韵书香 » 明 吕纪《桂菊山禽图》绢本 皇家艺术和审美旨趣,营造欢乐华美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