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关注,获取更多

《歴代名臣奏議》楊士奇(明)/明張溥刪正 明崇禎08年東観閣刊本 历代名臣奏议

《歴代名臣奏議》楊士奇(明)/明張溥刪正 明崇禎08年東観閣刊本 历代名臣奏议

一、杨士奇其人

杨士奇的人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出生于元末明初的乱世,一岁丧父,家境贫寒。母亲带着他改嫁,继父罗性起初对他并不友好,但在看到杨士奇偷偷祭祀生父后,对他刮目相看,准许他恢复杨姓,并开始重点培养他。然而好景不长,继父被贬官流放,杨士奇母子再度陷入贫困。

《歴代名臣奏議》楊士奇(明)/明張溥刪正 明崇禎08年東観閣刊本 历代名臣奏议

尽管生活艰难,杨士奇却从未放弃学习。他一边教授学生维持生计,一边刻苦钻研学问。建文元年,建文帝召集儒生修撰《太祖实录》,杨士奇被推荐为编纂官,从此步入仕途。在吏部的考核中,他以出色的才能被列为第一名,晋升为吴王府副审理。

永乐年间,杨士奇被选进内阁,主管机要事务,成为明太宗朱棣的重要谋士。他数次协助太子朱高炽度过难关,在汉王和赵王的离间中,坚定地站在太子一边,凭借着机智和忠诚,一次次化解危机。

《歴代名臣奏議》楊士奇(明)/明張溥刪正 明崇禎08年東観閣刊本 历代名臣奏议

明仁宗即位后,杨士奇被提升为礼部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他直言上谏、力保赵王,为 “仁宣之治” 的政治清明、国家安定局面做出了巨大贡献。宣德十年,明英宗即位,杨士奇晋升为少师,与杨荣、杨溥三人共同辅政。

杨士奇先后历经五朝,任内阁辅臣四十余年,任内阁首辅二十一年,成为明朝历史上任职时间最长的重臣之一。他的一生见证了明朝的兴衰,是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物。

《歴代名臣奏議》楊士奇(明)/明張溥刪正 明崇禎08年東観閣刊本 历代名臣奏议

二、《历代名臣奏议》之概况

(一)丰富内容呈现

《历代名臣奏议》内容极为丰富,上自商周迄宋元,涵盖了六十七个子目,包括君德、圣学、孝亲、敬天等诸多方面。其中宋元名臣奏议约占全书的百分之七八十。该书所收奏议多为原始资料,举凡历代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典制沿革、民族关系等,无不收录。

《歴代名臣奏議》楊士奇(明)/明張溥刪正 明崇禎08年東観閣刊本 历代名臣奏议

例如,元世祖时东平布衣赵天麟上《太平金镜策》前后达三十余篇,真实反映了元初一些官吏抢劫百姓的情况;大德年间郑介夫上《太平策》,讲到当时儒、吏素质的低下等情况。这些奏议为研究中国古代历史提供了极高的史料价值。

《歴代名臣奏議》楊士奇(明)/明張溥刪正 明崇禎08年東観閣刊本 历代名臣奏议

(二)编纂背景缘由

《历代名臣奏议》是杨士奇等人奉敕编纂。永乐七年二月,《圣学心法》成书后,明成祖为了给皇太子、皇太孙及大臣提供借鉴,以玺书谕皇太子,令学士黄淮、杨士奇等采古名臣直言并奏疏汇类,以便观鉴。于是,杨士奇等人开始编纂《历代名臣奏议》。

《歴代名臣奏議》楊士奇(明)/明張溥刪正 明崇禎08年東観閣刊本 历代名臣奏议

该书于永乐十四年十二月成书,共三百五十卷,收录了自殷商以迄元代诸名臣奏议及君臣问答之语等。《圣学心法》主要为 “君道”,标榜帝王道德,附论 “父道”“子道”“臣道”,以明伦理、纪纲。而《历代名臣奏议》所收奏疏多与实际政务有关,弥补了《圣学心法》的不足。

《歴代名臣奏議》楊士奇(明)/明張溥刪正 明崇禎08年東観閣刊本 历代名臣奏议

三、《历代名臣奏议》之影响

(一)国内广泛流传

《历代名臣奏议》在国内流传广泛,明代又有两种节录本。一是欧阳一敬与魏时亮合编的《历代名臣奏议集略》四十卷,有隆庆三年(1569)王廷瞻刻本。二是崇祯时张溥删正本,《四库全书总目》云:“其《序》自言生长三十年,未尝一见其书。最后乃得太原藏本,为删节重刊,卷目均依其旧。”《中国古籍总目》著录有 “明崇祯间东观阁刻本” 及 “崇祯八年(1635)聚英堂刻本” 两种,前者为三百五十卷,后者三百二十卷。

《歴代名臣奏議》楊士奇(明)/明張溥刪正 明崇禎08年東観閣刊本 历代名臣奏议

除此之外,张溥本在清代又有文德堂改板重印本、光绪十二年(1886)河宝树堂刻本等。弘治十三年(1500),兵科给事中戴铣上奏明孝宗,指出《名臣奏议》“在当时未大颁行”,提出再次刷印,由 “福建布政司给帑翻刻,以广其传”。礼部覆奏后,孝宗只是将重印的《名臣奏议》赐各五府及部院寺监等机构,虽未翻刻,但也可见其在国内的受重视程度。

《歴代名臣奏議》楊士奇(明)/明張溥刪正 明崇禎08年東観閣刊本 历代名臣奏议

(二)海外传播远扬

《历代名臣奏议》不仅在国内影响深远,在海外也传播远扬。据日本江户时代的舶载书目,张溥本《名臣奏议》于宝历四年(1754)就已随船传入东瀛。后小田瀛决定将张溥本翻刻广传,限于财力,拟分四编出版,初编选取《名臣奏议》中紧要者,勒为三十一卷,书版藏于长门明伦馆,文久三年(1863)京都出云寺松柏堂据此书版刊印。初编刊印不久,小田瀛去世,后三编未能继续出版。

《歴代名臣奏議》楊士奇(明)/明張溥刪正 明崇禎08年東観閣刊本 历代名臣奏议

张溥本传入朝鲜半岛后,又有朝鲜活字本,为三百十九卷,今日本东洋文库有藏本。清祝霆月、陈时谷又从《名臣奏议》中辑选成十六卷,命名为《历代名臣奏议粹》,有康熙三年(1664)序刊本,今南京市金陵图书馆藏有残本,日本东洋文库有全本。可见,《历代名臣奏议》在海外的传播范围之广,影响之大。

《歴代名臣奏議》楊士奇(明)/明張溥刪正 明崇禎08年東観閣刊本 历代名臣奏议

四、杨士奇的历史地位

(一)明朝重臣地位

杨士奇作为 “三杨” 之首,在明朝历史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他历经四朝,先后辅佐明成祖、明仁宗、明宣宗和明英宗,为明朝的稳定和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

在永乐盛世和仁宣之治的缔造过程中,杨士奇发挥了关键作用。他以卓越的政治智慧和谋略,数次协助太子朱高炽度过难关。面对汉王和赵王的离间,他坚定地站在太子一边,凭借着机智和忠诚,一次次化解危机。在明成祖朱棣时期,他被选进内阁,主管机要事务,成为朱棣的重要谋士。明仁宗即位后,他被提升为礼部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直言上谏、力保赵王,为 “仁宣之治” 的政治清明、国家安定局面做出了巨大贡献。

《歴代名臣奏議》楊士奇(明)/明張溥刪正 明崇禎08年東観閣刊本 历代名臣奏议

杨士奇在明朝的政治舞台上,始终秉持着忠诚、正直和勤勉的品质。他敢于直言进谏,为国家和百姓谋福祉。他的政治才能和领导风范,赢得了皇帝的信任和尊重,也为后世树立了榜样。他的一生,见证了明朝的兴衰,是明朝历史上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

《歴代名臣奏議》楊士奇(明)/明張溥刪正 明崇禎08年東観閣刊本 历代名臣奏议

(二)文学成就斐然

杨士奇是明代 “台阁体” 领军人物,在文学领域取得了斐然的成就。他著有《东里集》《西巡扈从纪行录》等众多著作,其文章备受赞誉。

明代史学家王世贞认为,在明代官员中,杨士奇的文章写的最好。他的文章风格雍容典雅,创造了一种辅杨功德、建缀太平的诗风,左右了当时的诗坛。杨士奇的文学成就不仅体现在他的诗歌创作上,还体现在他对文学的推动和发展上。

《歴代名臣奏議》楊士奇(明)/明張溥刪正 明崇禎08年東観閣刊本 历代名臣奏议

他重视学校教育,主张严格考试制度,以选拔和造就匡扶社稷的栋梁之才。他爱才重才,不拘一格举荐人才,认为各级官吏的好坏关系到百姓的安危,应该提拔博学多才、品德好的人当官。他的文学理念和实践,对明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歴代名臣奏議》楊士奇(明)/明張溥刪正 明崇禎08年東観閣刊本 历代名臣奏议

转载注明出处并添加链接:墨韵书香 » 《歴代名臣奏議》楊士奇(明)/明張溥刪正 明崇禎08年東観閣刊本 历代名臣奏议

评论

6+3=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吧!毕竟写作不易,网站运维花费不少,为了确保能够持续提供资料与文章,我们需要您的支持!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