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文章第20页
15一、《袁中郎先生批评红梅记》的版本流传 《袁中郎先生批评红梅记》在历史的长河中有着丰富的版本流传。明崇祯时期,有三元堂刻本,此版本被北京大学图书馆收藏,为一函二册的善本,还被不登大雅文庫珍本戲曲叢刊影印。此外,还有众多其他版本散见于各大图书馆。上海图书馆收藏有善本《玉茗堂批評紅梅記二卷》刻本,1 册,13.3X20.8cm,白口,四周单边,行字 10 行 2...
13一、尚善其人 尚善作为和硕庄亲王舒尔哈齐之孙,在清朝初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顺治元年(1644 年),他承袭其父费扬武的爵位为辅国公,随后进位为固山贝子。清军入关时,尚善跟随大军一同入关,开启了他波澜壮阔的军事生涯。 顺治二年(1645 年),尚善跟从豫亲王多铎南征,成功击败李自成的农民军主力。当时李自成部队以三百骑兵冲击清军,却被尚善轻松击败。此后,他又参...
13一、陈高其人 陈高出生于元延祐二年十一月,出生地为平阳州金舟乡咸通里(今苍南县钱库镇三秀桥附近的小河川底)。其先世从福建搬来,据陈高所撰《族谱序》记载,陈氏自虞帝以来,历经数世,在五代时为避乱迁居平阳,入宋后成为乡之望族。 陈高从小博闻强记,16 岁时才名已震动温州路,与同里林齐、何岳合称为 “瀛州三杰”。至正午应行省试,因不满时文格调卑下,上书秘书卿台哈布...
13一、《五凤吟》清刻本的历史渊源 《五凤吟》由云阳嗤嗤道人编著,苏潭道人鉴定,在清刻本中有着丰富的版本情况。存世有凤吟楼刻本,藏于日本浅草文库。目录前题 “凤吟楼新刻续六才子书”,卷前题 “五凤吟”,署 “云间嗤嗤道人编著,古越苏潭道人鉴定”。此外,还有草闲堂刊本,现藏大连图书馆;稼史轩刊本,藏北京图书馆。《五凤吟》四卷二十回,首卷有 “引场细事”。又清末石印...
6此帖又称《书杜工部桤木诗卷帖》,为澄心堂纸本,墨迹,十九行,一百五十九字。原藏于台北兰千山馆,现寄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前面部分是苏轼书写的杜甫关于桤木的诗,全诗共七行五十六字。苏轼所书杜甫桤木诗全文为:“背郭堂成荫白茆,缘江路熟俯青郊。桤林碍日吟风叶,笼竹和烟滴露梢。暂下飞乌将数子,频来语燕定新巢。旁人错比扬雄宅,懒惰无心作解嘲。”此诗描绘了草堂建成后的景象...
8董其昌在书法史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他是明代中后期的大书法家、画家,其作品以清秀、俊逸、刚劲、简约而著称,对后世书法和绘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董其昌的草书临作更是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他遍临古帖,一生不辍,其草书临冠军帖展现了他深厚的书法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墨色丰富,淡而不薄、枯而不浮,给人以独特的视觉感受。 董其昌出生于 1555 年,松江华亭(今上海...
15《吴江舟中诗卷》是北宋书法家米芾的晚年力作,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成为书法艺术的经典之作。此卷不仅展现了米芾高超的书法技艺,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为后人研究北宋时期的书法艺术、社会风貌和文化特色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从艺术价值方面来看,《吴江舟中诗卷》的书法风格独特,既有中年书风的痛快淋漓,又有晚年老道的清古从容。米芾在书写过程中,运用枯笔...
20一、画作的传奇身世 《溪山雪意图卷》的身世可谓充满传奇色彩。此画最初被认为是北宋画家高克明所作,其创作背景反映出画家对自然的深刻感悟和独特的艺术追求。高克明的山水画创作大多从实地观察中获取素材,经过深思熟虑和苦心经营,采撷诸家之美,自成一格。 这幅画在历史的长河中历经多位名人收藏。从明朝的朱棡(1358 年 12 月 18 日-1398 年 4 月 22 日...
17一、画作概述 《扬鞭催马送粮忙图》是一幅充满故事性和艺术价值的作品。作者燕文贵大概出生在北宋初年,主要活动于赵光义、赵恒和赵祯三朝。他行伍出身,早年当过兵,虽没有明确的学画经历和师承,但通过临摹前贤作品,尤其是工细精致风格的山水,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绘画风格。 这幅《扬鞭催马送粮忙图》描绘的是老百姓辛苦为前线军队送军粮的场面。画作纸本设色,纵 51.4 厘米...
17一、赵雍与先贤图卷的初印象 雍,生于 1289 年,卒于 1369 年,字仲穆,元代画家、书法家和诗人。作为宋朝皇室赵氏家族后裔,他在父亲赵孟頫的帮助下成为高级官员,先后担任集贤待制、湖州路总管府事等职务。赵雍擅长多种绘画题材,尤其精于人物、山水和马鞍上的马,其书法也十分出色,擅长正、行、草,亦长篆书。 赵雍的作品《先贤图卷》可谓是元代人物画中的神品。此图卷...
14一、暮归图的神秘面纱 《暮归图》作为宋代杨柳的杰作,如今安静地躺在北京故宫博物院,散发着神秘而迷人的魅力。这幅绢本设色的作品尺寸为 44x92cm,虽历经岁月沧桑,却依然能让我们感受到那个时代的艺术气息。 画面描绘的是江南新春傍晚的景色,几棵杨柳垂条,仿佛是大自然的舞者,在微风中摇曳生姿。它们掩映着溪桥田野,为整个画面增添了一份宁静与诗意。远处山峦淹没在层层...
16一、《听阮图》的整体风貌 《听阮图》如一幅静谧的诗意画卷缓缓展开。画中,身着高冕宽服的文人抱膝而坐,神态悠然,沉浸在阮琴的美妙旋律之中。他身旁的歌女专注地弹奏着阮琴,那悠扬的琴声仿佛能穿透画面,萦绕在观者耳畔。周围芳草如茵,以大面积花青渲染的草地,如同涌动的云雾,重色细笔根根绘出的草叶,间以浓淡变化,营造出一种雾动云涌的奇幻之感。 梧桐枝叶繁茂,近乎淡墨白描...
24一、画家与作品简介 南宋画家扬无咎,字补之,号逃禅老人、清夷长者、紫阳居士,临江清江(今江西樟树)人,寓居洪州南昌。他以墨梅著称于世,绘画常使诗(词)书画相互配合,共为一堂,著有《逃禅词集》传世。其绘画风格独特,既工致逼真又富文人豪放的写意情趣。 《四梅图卷》是扬无咎的代表作品之一。此卷作于画家 69 岁,应友人范端伯之请而画。全卷共分四段,分别描绘了梅花未...
20一、梁楷与《耕织图卷》的初印象 梁楷,南宋人,祖籍山东,南渡后流寓钱塘。他曾为画院待诏,却因厌恶画院规矩,将皇帝赐予的金带悬壁,离职而去,号称“梁疯子”。梁楷善画山水、佛道、鬼神等题材,其作品以简练的笔墨表现人物的音容笑貌,准确抓取事物本质特征,把写意画推上了新高度。 《耕织图卷》以绢本呈现,尺寸为 25x210cm,现藏于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此图卷描绘了南...
24一、李唐与《晋文公复国图》的背景 李唐,字晞古,河阳三城(今河南孟县)人。北宋末南宋初画家,精于山水画和人物画。约在北宋宣和年间入宫廷宣和画院供职。1127 年金兵陷汴梁后,李唐颠沛流离,南渡流落临安,以近八十的高龄入绍兴画院,并以成忠郎衔任画院待诏。 北宋末年,时局动荡,金兵南下,攻破北宋都城汴京。李唐在战乱中历经艰难险阻,一路南渡。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