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写毛笔字,特别是大书法家写字,从舔好笔尖开始一挥而就到底能写多少个字而不停顿,这反映了一个书法家的艺术水平。可能很多人认为研究这个东西很无聊,只要能把字写好就成了,何必管他一笔到底能写多少个字呢?笔者通过深入研究,发现其中大有文章。 首先,一笔能写多少个字,真书即楷书是看不出来的,为了减少败笔的出现,书者可能每写一笔就舔一下笔尖也未可知。但草书就不同了,...
“水墨画”指中国传统绘画中纯用水墨的画作。相传始于唐,成于宋,盛于元明,清以来继续有所发展。以笔法为主导,充分发挥水墨交融的功能,取得“水晕墨章”、“如兼五彩”的艺术效果。在中国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运墨而五色具。”所谓“五色”,说法不一,或指焦、浓、重、淡、轻。实际上都是指的浓、淡、干、湿、黑、灰来表现墨色变化的丰富。 “青绿”指以...
、宋 佚名 溪山雪意图 王世襄先生说:“宋代画者,最喜谈理。”可见“理”作为万物存在的法则,在宋代山水画中得到了较大的体现,具有普遍性。山水画创作中对于理的追求不同于理学对于天理的追求,而在于体现艺术特征、艺术创作规律的把握上。 宋 李成 寒林平野图 以形求理 宋代山水画家对万物的描绘是最为丰富和细腻的,对于山水画创作理解也是建立在对于真实山水的把握,是最为...
潘天寿 指墨鱼乐图 放眼世界艺林,画种琳琅满目,技法层出叠见,但若要找出像中国画那样蕴藏有如此深刻性笔墨内涵的画种,难矣,何也?毛笔,是一种笔锋似锥形,能施展出千变万化线条及墨块粗细随意的作画工具,而西方画家手里的油画笔,便于大块面的形体塑造,但欲拟中国画书写灵动表达,即一笔见出浓淡细微处,恐难得好。一幅中国画,纵使创作意图新颖,布局章法巧妙,若笔墨乏味、气...
颜真卿在书学史上以“颜体”缔造了一个独特的书学境界。他的书法既以卓越的灵性系之,境界自然阔大。其晚年犹求炉火纯青,出神入化的境界。正如范文澜所说:“初唐的欧、虞、褚、薛,只是二王书体的继承人,盛唐的颜真卿,才是唐朝新书体的创造者。”颜真卿的楷书,已形成一种范式,后世学习者极多,甚至有“学书当学颜”的说法。 下面梳理了颜真卿楷书的五个面貌,希望能够使大家脱离“...
冯超然(1882-1954),名迥,号涤舸,别号嵩山居士,晚号慎得。原籍江苏常州,寓居上海嵩山路,署其居室为“嵩山草堂”。虽没有历史记载师承何人,但自幼喜欢画画,临摹各种古书古画,结识了很多精湛的书画艺术家,给自己的绘画垫下了结实的基础,提高了自己的绘画水平。 在早年冯老先生以人物为主,多画仕女,以学习唐寅、仇英技法,画法苍秀、构思巧妙、笔墨俊雅。到了晚年时...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少数民族统治者为主的政权,在其统治的97年间,不仅征服了中原以及江南地区,甚至控制了整个西亚地区,有效地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出身贵族的高克恭是元代最有影响的画家之一,同时也是一位声誉卓著的少数民族政治家,他的生平事迹主要见元人邓文原写的《故大中大夫刑部尚书高公行状》。后来,《新元史》卷的《高克恭传》以及白寿彝先生撰写的《回族人物...
写字最大的忌讳是布如算子,就是像算盘一样像算盘一样有计划地均匀布局。一定要让写字透气,要疏朗,要解决矛盾,要创造对比,要有冲突的释放。一个字是如此,一篇也是如此;行草是如此,正书也是如此。 中国书法,体现的是性情,本质上更接近道家精神。重视虚静。一幅作品,一定要有虚静处。不虚,就是房子没有窗,没有内部空间一样。房子不虚,那就没法用,也不叫房子。书法中,没虚静...
国画是一门伟大的艺术,作为一种艺术,已经在中华大地绵延千年,经久不息。历经几千年的变化、发展,融合了众多学派,形成了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书画体系,也成了雅俗共赏的珍贵艺术。 那国画艺术何谓雅与俗呢? 我们说的雅,并不是在咖啡厅喝咖啡,听着西式小提琴的浪漫。雅,正也。是什么意思呢?从国画立意上说,至少要有文人的傲骨,清高及一点情趣。有了这点精神,才能谈到雅。 ...
弄清楚这个问题之前首先需要弄明白的是5个当代书法中最重要而容易忽视的概念。把这5个概念弄清楚之后,问题不解自明。 本文将从理论的角度对这几个问题进行论述,欢迎各位书友跟帖讨论。 写字 中国人和同处于汉字文化圈的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的人从入学启蒙起便会接触汉字的学习。 能准确地书写汉字则是判断是否掌握汉字知识的标准。在学校教育中,语文老师都会教育我们写字...
一、书体类 1、什么是甲骨文? 甲骨文是指殷商时期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 2、什么是金文? 金文是指殷周时期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 3、金文的代表作品有哪些? 西周金文比较盛行,主要有《毛公鼎》《散氏盘》等。 4、什么是石鼓文? 石鼓文是刻在十个鼓形石碣上的文字,又称“猎碣文”。 5、什么是大篆? 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前的所有文字统称为大篆,包括甲骨文、金文(...
“字内功”与“字外功”是书法学习中常常被强调的一对概念。正如在文学创作中,陆游的“功夫在诗外”一名被强调为箴言一样,在书法中,人们也提出了“功夫在书外”的意见。简经纶《书法漫谈》中说:“盖字本为文人之末技,而书字之本,在能书外求之,乃为上乘。”潘伯鹰在《中国书法简论》中说:“我们可以毫不迟疑地说,要想书法学得好,工夫在‘书’外。” 那么,什么是“字内功”,什...
毛笔(主要是笔毫)的运动是在时间中完成的一系列动作,所以把握笔毫的运动形式必须考虑到空间和时间两个维度。 在时间维度,笔锋运行有缓急之别。在书写过程中的毛笔并非一味地在做匀速运动,而是表现着或舒缓或急促的节奏感。正草隶篆不同字体之间、不同书法家之间、同一书法家的不同作品之间、同一书家同一作品的不同部分之间,节奏感往往多有不同。书法作品中的点画是笔锋运行的“轨...
一、唐寅简介 唐寅,字伯虎,今人多称唐伯虎,明代书画家,是“江南四大才子”中名气成就最高的一位才子。 唐寅在绘画、书法、诗文上都有很高的造诣。不过唐寅的一生却是十分坎坷的,二十多岁时父母与妻子相继去世,家境衰败,凄凄惨惨。后来在好朋友祝枝山的鼓励下,埋头读书,准备考取功名。过了几年功夫不负人心,唐寅在乡试中考取了第一,次年入京会试。 然而不幸从天而降,再次撞...
01 如果熟读古代书论,是看不到“调锋”这一词语。真正的书写,笔毫的锋面是会自己调整的,属于“自动化”状态。倘若书写过程中一定要调,锋才翻转顺畅,需要考虑的是起笔时的笔毫问题。 靠熟练去解决问题,什么熟能生巧,肌肉记忆,熟至潜意识,等等,与真正的书写无关。 我所讲的不赞成调锋,不是锋不调,而是不调锋,让锋自己调,书写者人不过是给毛笔一个动力,这个动力其实也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