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知识 第15页

笔法的“方”与“圆”

学习书法,就要懂得笔法,笔法就是用笔方法,通俗地说,就是每一个笔画的书写方法。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方笔和圆笔的运用,方笔与圆笔同许多笔画因素是相通的。圆笔可涉及逆入、中锋、藏锋、提笔、转笔等;方笔可联系切入、侧锋、露锋、顿笔、折笔等。由用笔之方圆,还直接体现出结构、体势之方圆。因此,人们认为方、圆乃运笔之纲领。 书法之方、圆不能等同于同几何形的方、圆。“方...

天下十大行书,学透哪一个都了不得!

《兰亭序》是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书作,记述的是王羲之和友人雅士会聚兰亭的盛游之事,抒发作者好景不长、生死无常的感慨。传说当时王羲之是趁着酒兴方酣之际,用蚕茧纸、鼠须笔疾书此序,通篇28行,324字,有复重者,皆变化不一,精美绝伦。《兰亭序》逸笔天成,而且变化结构、转换笔法,匠心独运又毫无安排造作的痕迹。从章法、结构、笔法上堪称完美,被后世学书者尊崇为̶...

写好行书的诀窍,太实用了

米芾《蜀素帖》 行书是楷书的流动写法,与楷书比较,行书从造型到用笔都有自己的特点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7个方面: 1 增加钩挑与牵丝 楷书书写要一笔一画、工工整整,行书则不然,是将点画连起来书写,即所谓“相间流行”,所以行书书写时在点心之间自然地出现或增加了由于用笔带出来的钩挑和牵丝。所谓钩挑是在原来没有钩挑的点画上,行笔时顺势写出来短钩,如“茂”等字。所谓牵...

记牢:行书用笔特点小诀窍

放松楷法,书写增速 行书兼有楷书的基本法则和草书流动的笔法,行书运笔虽比草书慢,但比楷书要快,而且具有强烈的节奏感。苏轼所言的:“真如立、行如行、草如走”的观点,说明了不同书体形态的不同,也说明了书写的速度和节奏的不同。研习楷书时,在笔法上要求建立楷法,即关于起笔、行笔和收笔的各种要求,概括地说,起、收须有交待,如藏锋、露锋、回锋、折笔、顿笔等。而行书因为书...

掌握六种用笔变法,行书就鲜活了

用笔特点,是不同书法字体特征的分水岭。不同的字体有不同的用笔方法,行书在楷书的基础上发展、成熟,但如果用楷书的笔法写行书,就会贻笑大方。 当年,康有为曾笑话“京朝名士以书负盛名者”,称其行书“与正书无异,不解使转顿挫”。可见,掌握正确的用笔方法,对于写好行书非常重要。 虽然不同书法家的行书面目各异,如王羲之行书有王羲之的风格,米芾行书有米芾的风格,赵孟頫行书...

中国画八大特点

齐白石 《牡丹》103.5×34cm 纸本设色 1955年 北京画院藏 不似之似 对于“不似之似”,齐白石的说法是“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本质是中国画对象形、形似的超越。现实中虾的眼睛是圆点,而在齐白石的画中,虾的眼睛变成两个“直道”。他不是在画虾的眼睛,而是在画虾游动时眼睛在闪光的感觉,这样显得更生动更传神。你说它不像,实际更像。山水...

笔墨的精妙是塑造中国画的基础

许多人画了一辈子也不得要领,什么原因呢?除了天份和才情的因素,很可能就是一知半解,不求参透,死抠硬摩,苦修无法。绘画需要悟,而这个悟,是悟在形上形下之间的精神意会。感悟最终要达到生命的形而上境界。 老子道德经第四十二章有云:“道生—,—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意思是说:道是一气混元,混元之气激活了时空,时空又产生了运动能量,能量的相互转换产...

行书的第一笔怎么写?

起笔的角度,单独起笔时,与书家的习惯有关,连续书写时,与上一笔行笔走向有关。 所以,分析、掌握一个具体点画起笔的角度,一定要把这个点画,放在一个连续书写动作过程中进行考虑和定位。如此,才能准确掌握笔锋空中的走向,以及入纸的角度。 大师们的书法,在每一个点画的起笔上都很清楚且丰富,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先分析到位,再去临摹,然后调整,从无到有,从有到精,大师的技法我...

行书五种“呼应”技巧

关于写字的技巧有哪些?其实关于写字技巧有很多,只是一般书家秘而不宣,很少分享出来。平时可以留意名家名帖,可以从中学到很多技巧,当然自己要注意梳理总结。 01/ 以斜取势 汉字如果写得太正,则姿态平,平则无味。适当地利用倾斜、笔画平衡,可以取到以斜取势的效果。比如唐陆柬之《文赋》“藏”字、元赵孟頫《前赤壁赋》“藏”字,主体部分往右上倾斜,戈钩一笔又力挽狂澜,使...

书法创作的三大境界

1.书法创作的第一境界——法无定法 书法艺术有其自身的规定性,是客观的。书法艺术的审美规律也是客观的,不以书法家意志为转移的,因此书法家只能发现它、遵循它,而不能改变它。中国书法是在文字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每一种文字的发展都有其自身的特点,书法家也应该尊重。 这些文字上的规定性、书体上的规定性、审美规律的规定性,我们称之为“法”,称之为“必然王国”,书法家必...

图解中国画构图中虚实与疏密的关系

《一声四喜》潘天寿 图1 中国画构图 虚实与疏密的关系 中国画在其长期的发展演变中建立了许多符合自身审美要求的构图法则,如布势、主次、对比、均衡、疏密、开合等等。 在中国画中,虚实与疏密是有区别的,有些人常混为一谈,这是不对的。 下面,国画大师潘天寿为我们解构国画中的疏密与虚实等关系。 有的说疏处即空白多些,密处即空白少些,是有一定道理的。“虚”即是画幅中的...

古人的8条小楷秘诀

01 董宗伯云:小字难于宽展而有余,又以萧散古淡为贵,游刃有余地。此作小楷秘诀,刻秦汉小印秘诀。 ——清·王澍《论书剩语》 按:董其昌提出小楷的审美标准——要宽博舒展,字外有余势,要萧散古淡,清晰洞达,使人感到游刃有余。王澍评价说,这是写小楷的秘诀,也是刻秦汉小印的秘诀。董其昌在绘画史上提倡“南宗”,提倡文人画的。在书法上是提倡帖学的。 董其昌小楷 古来的小...

楷书求“平正”,为什么古人却写“不齐”?

有些人认为:楷书应当匀整平正。此种观点早在宋代就备受指责,姜夔《续书谱》道: “ 真书以平正为善,此世俗之论,唐人之失也 。 不齐之中有大齐 《庄子·骈拇》篇中有这样一段话: “彼正正者,不失其性命之情。故合者不为骈,而枝者不为跂;长者不为有余,短者不为不足。是故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故性长非所断,性短非所续,无所去忧也。” 在庄子看来,天...

书法之妙,全在用笔!

书法是用毛笔书写汉字创造意境表达感情的造型艺术,因此,书法之妙,全在用笔。这一点,在毛笔基本定型的秦代,在书法上有造诣的李斯、蒙恬就已经认识到了。李斯用短锋扁笔书写“小篆”,立后学之宗祖。蒙恬不仅改良成功了流传至今的毛笔,还撰写了中国书法史上第一部论述毛笔的著作《笔经》。也就是说,早在两千多年前,先贤们就已经开始研究用笔方法———笔法了。 由于“笔法”在书“...

什么是笔势?什么样的作品才在书法范畴之内?

什么样的作品才在书法范畴之内? 1,凡书法必须要有笔法、笔触、笔势、笔意、意境才是书法,也才合乎书法的范围。 2,书法美学的审美核心是笔势。 笔势是指写字时毛笔的走向、趋势及书法作品的点画、结构、章法等组合形式所表现出来的动态形势。 风定花犹落 鸟鸣花更幽 3,笔势决定了书法的气韵生动,决定了意象生动,表达书法的性情、思想、情绪、内涵。。 4,书法艺术作品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