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芾历史上是公认的书法大师。一生留下作品很多,可谓金山玉海。特别是其行书可谓继二王,鲁公之后的又一座高峰。《值雨帖》是米芾随手书就的信札。米字沉着痛快,恣肆豪放,八面出锋等艺术特点跃然纸上。 释文:芾顿首。早拜见。值雨。草草。不知轴议何者为如法。可换更告批及。今且驰纳。芾皇(惶)恐顿首。伯充防御台坐。庭下石如何去里。去住不过数日也。 ▼放大局部 米芾作书十分...
王铸九,原名鼎,号两石,字嶦农。河南舞阳人。 1922年毕业于师范学校 1929年到北京拜齐白石为师习画。 1937年返回家乡从事教育工作,并研习国画。 1947年返京,1949年后经徐悲鸿介绍到北京展览工作室供职 1955年至1962年任北京市美术公司画师 1963年至1966年任北京中国画院专业画家。 王铸九创作以写意为主,受吴昌硕、齐白石影响尤深。作品...
髡残,清初四大高僧画家之一。本姓刘,出家为僧后名髡残,字介丘,号石溪、白秃、石道人、石溪道人。湖广武陵人。与八大山人,弘仁,石涛合称为”清初四画僧”。好游名山大川,擅画山水,师法王蒙,善书法,能诗。其绘画艺术,成就巨大,在以后的三百年间,流风所及,影响深远。所作画品,兼具了玄思和禅意,艺术上有一种傲岸的气度,有一种令人肃然起敬的心怀故...
钱松喦(1899~1985年),江兴人,当代中国山水画主要代表人之一。钱松嵒出生于秀才家庭,自幼学习传统诗书画,30岁时即为国文、山水画教授,古代文学和传统中国画的功力极为深厚。钱松嵒画风早年受石溪、石涛影响颇深。但他不拘限于形似,而强调骨法用笔,喜用雄浑古拙之“颤笔”,自诩为“浑厚沉着”。在运用色彩上更大胆突破、绚丽明艳、五彩斑斓、令人振奋,过目难以忘怀。...
任伯年是民间画家,早年移居上海,没有应举出仕,还是个自由职业者,故乡并无多少关于他的记载,又适逢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所以很长一段时间,大家都不了解这位离我们只有一百多年的大师。 清 任伯年 华祝三多图 民间画师任伯年的商业奇迹 文-周冉 早在2011年,任伯年的《华祝三多图》就在西泠印社春季拍卖会上以1.67亿元成交,跻身「亿元俱乐部」。任伯年是中国近代美术...
徐渭一生坎坷,曾八试举业,却屡试屡败,因此失意穷志,以致狂放不羁,欲死不能,无意中却成就了他的人生本色,成为艺术史上一位具有独立精神和自由思想的奇才、畸才。 虽然徐渭在艺术上取得了较高的成就,但其晚年并未享受到自己绝伦艺术带来的尊崇和福祉,终究是穷愁潦倒,凄然离开人世。直到五六年后,由于袁宏道的钦赏和宣扬,他的艺术身价才骤然上升,以至于“书画流传者,逸气纵横...
高凤翰 ,字西园,号南村、南阜、南阜山人、丁巳残人等。清代书画家、诗人,画史上常把他与“扬州八怪”并列,或列其中。清胶州南三里河村人。 高凤翰生于书香门第。父高曰恭为康熙十四年举人,叔高曰聪为康熙十二年进士。高自幼受家庭熏陶,博览群书,工诗文,擅书画,精篆刻,善制砚。19岁为生员。清雍正五年(1727年),胶州知州黄之瑞举荐他为孝廉方正,遣其试任安...
以“书卷气”作为衡量书法艺术水平高下雅俗的主要依据,始见于宋代书论,但无其名。 苏东坡《柳氏二外甥求笔迹二首》诗中有“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句,意思是工夫深不如多读书,只有学富才能使书法达到神化的境界,至于为什么,他没有说明。 《宣和书谱》评李磎书法说:“大抵饱学宗儒,下笔处无一点尘俗气而暗合书法,兹胸处使然也。”又评沈约书法说:“大抵胸中所养不凡...
赵孟頫重新界定了 “书画同源”这一古老成语的全新理解 赵孟頫确立了苏轼以降文人画的提倡与发展,他在四十二岁到四十九岁创作的《鹊华秋色》与《水村图》,可以说是“文人画”最早的典范。画面以荒疏萧散的笔法,像写字一样留下重重墨迹。 赵孟頫 老子像 山的皴法,水的波纹,不刻意求工,只是一种风景的纪念,只是和知己朋友分享山水的心情。因此少不掉画面留白处的题跋,以秀润的...
蒲华(1832—1911)字作英,亦作竹英、竹云,浙江嘉兴人。晚清著名书画家,与虚谷、吴昌硕、任伯年合称“海派四杰”。 蒲华早年科举,仅得秀才,遂绝念仕途,潜心书画,携笔砚出游四方,后寓居上海,卖画为生。善花卉、山水,尤擅画竹,有“蒲竹”之誉。书法淳厚多姿;其画燥润兼施,苍劲妩媚,风韵清健。 北风图 蒲华山水画粗笔写其意,化皴为擦染,树法变粗简,大点加其苔,...
纵观明朝一代,绘画成就最大的应该算是宫廷花鸟画了。明朝的花鸟画不仅人才辈出,而且打破了宋朝建立的“院体”风格,通过一位又一位宫廷画家的改良与创新,形成了不同于以往的花鸟画风格。 《三友百禽图》 这是边景昭的《三友百禽图》,属于绢本设色画。描绘了在松树、梅花、翠竹之间,禽鸟在悠闲地嬉戏的场景;画面中的禽鸟:或者停在树上引颈高歌,或者在树间飞翔,或者两只鸟在窃窃...
七十多岁的知名画家了庐与上海博物馆研究员凌利中多年前曾合作出版《文人画史》一书,师从张大壮先生的了庐坦言由于时代的影响对董其昌的认识有一个过程,而凌利中进入上海博物馆后受钟银兰与了庐的指导一直把董其昌研究作为一个中心,前不久,专门邀请他们就董其昌话题进行了三人对谈。 董其昌《山水》 他是一种积极的传承 顾村言:董其昌是对中国书画史影响深远的人物,他对传统的继...
王翚(1632-1717),清代画家。字石谷,号耕烟散人、剑门樵客、乌目山人、清晖老人等。江苏常熟人。出身绘画世家,幼承家学,初学画于张珂,后又得到王鉴、王时敏指点。擅山水,初摹黄公望,后广泛师法唐宋元明诸家,转益多师,加以发展变化,形成个人风貌。曾说“以元人笔墨,运宋人丘壑,而泽以唐人气韵,乃为大成”。其画笔墨功底深厚,长于摹古,几可乱真,但又能不为成法所...
作画中的傅抱石 我是这样完成一幅画的 文/画 傅抱石 我是没有传统技巧的人,同时也没有擅长之点,我只觉得我要表达某种画面时,尽管冒着较大的危险,还是要斟酌题材需要和工具材料的反应能力,尽量使画面完成其任务。当然,拙作中我不满意的仍占最多数,但我总竭尽了我的可能。 傅抱石 泛舟图 当我决定了题材之后,继之便是构图。如何经营这一题材?人物位置,树石穿插,这时候都...
朱屺瞻(1892 -1996),江苏太仓人,擅山水、花卉,尤精兰、竹、石。融会中西,笔墨雄劲,气势磅礴。曾任上海美专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等职。出版有《朱屺瞻画集》、《癖斯居画谈》等。 平淡未必无奇,弦外自有妙音!朱屺瞻 以泼墨法写雨景,最能发挥水墨淋漓变化的效果。一幅画只有线条而没有墨韵,便缺乏精神,容易变得“干巴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