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书欹侧技法,楷书中学不到!

免费下载/转存墨韵书香全站高清资源文件
现有书法、国画、古籍电子文件2.2TB
>>点击免费下载<<

文中涉及的电子文件请到下方下载。

如题,柳公权的“扶”字,总感觉它有向左斜的趋势。如果没有,字正不正应当怎么分辨呢?

行书欹侧技法,楷书中学不到! 书画知识 第1张

是的,我们的感觉都没有错,这个字确实是斜的。

不仅仅是柳公权的这个扶写的不正,事实上《玄秘塔碑》很多字都不正,比如:

行书欹侧技法,楷书中学不到! 书画知识 第2张

这基本形成了他的个人特色。通常来说,字中撇捺组合,在上者撇低捺高,在中者撇捺相平,在下者撇高捺低。比如:

行书欹侧技法,楷书中学不到! 书画知识 第3张

知乎上一位作者精灵曾发表这样一种看法。

楷书并不是平正的就是好的,斜的就是没写好。

宋代书法家姜夔在《续书谱》当中说:

真书以平正为善,此世俗之论,唐人之失也。古今真书之神妙,无出钟元常,其次则王逸少。今观二家之书,皆潇洒纵横,何拘平正?良由唐人以书判取士,而士大夫字书,类有科举习气。

姜夔对唐人的点评不尽客观,但是真书(这里指楷书)不以平正为善的结论是正确的。

关键在于如何斜而不倒,斜中取正。

行书欹侧技法,楷书中学不到! 书画知识 第4张

唐 颜真卿 多宝塔碑

行书欹侧技法,楷书中学不到! 书画知识 第5张

唐 柳公权 玄秘塔碑

对比这两个字,很明显的颜真卿的字大气、稳重,撇捺相互支撑,让人感觉稳如泰山。

而柳公权的字显得灵动活泼,为了稳定字势,竖撇写的弯曲而有力,似乎全字的重心单独由这个竖撇支撑,更加突出了竖撇的强韧有力,而捺则居于次要位置,显得轻灵。

这种写法其实王羲之也这样:

行书欹侧技法,楷书中学不到! 书画知识 第6张

晋 王羲之 孝女曹娥

哪种写法更好呢?

其实都好,只是侧重点不同而已。斜中取正的写法,突出了撇。大气端正的写法,撇和捺平分秋色。但从难度上说前者较难,因为全字关键集中在一笔之中,如果笔力不到很容易失败。

欹侧

当然这一写法有一个名字叫做“欹侧”。

有一种说法是:欹侧是行书区别于楷书的一个重要特点。

善行书者,必是欹侧“大师”。如“二王”“宋四家”、文征明、祝允明等行书大家,无不将欹侧之势运用到极致。

行书的欹侧,主要分为左欹、右侧、上欹下侧和左欹右侧四种。

左欹和右侧,是字形向左或右一边倾斜。有的是真正的倾斜,要靠章法的上下或左右去“补正”,以形成跌宕起伏、千姿百态的美感;

有的是“似欹反正”,看上去像是斜的,实际上其重心是正的、稳的,正如唐太宗李世民云:“凤翥龙蟠,势如斜而反直。”

上欹下侧和左欹右侧,指的是单体(局部)是斜的,个字(整体)又是正的,它靠单体向反方向倾斜来维持整个字的重心。

虽然这四种结体表现的形式不同,但都是从险绝中求稳定,从动态中找平衡,以达到“奇宕潇洒,时出新致,以奇为正,不主故常”的最高艺术境界。

一、左欹

字的头部向左边倾斜,形成左欹之势。

行书欹侧技法,楷书中学不到! 书画知识 第7张

行书欹侧技法,楷书中学不到! 书画知识 第8张

二、右侧

字的头部向右边倾斜,或在左撇右捺的搭配中,突出撇长捺短、斜度不等,形成右侧之势。

行书欹侧技法,楷书中学不到! 书画知识 第9张

行书欹侧技法,楷书中学不到! 书画知识 第10张

三、上欹下侧

上下结构中,上下单体分别向相反的方向倾斜,形成曲线动感。

行书欹侧技法,楷书中学不到! 书画知识 第11张

行书欹侧技法,楷书中学不到! 书画知识 第12张

四、左欹右侧

左右结构中,左边向右倾斜,右边向左倾斜,形成头朝中间靠、脚往两边分的体势。

行书欹侧技法,楷书中学不到! 书画知识 第13张

行书欹侧技法,楷书中学不到! 书画知识 第14张

与上面相反,在另一种左右结构中,左边向左倾斜,右边向右倾斜,形成头朝两边分、脚往中间靠的体势。

行书欹侧技法,楷书中学不到! 书画知识 第15张

行书欹侧技法,楷书中学不到! 书画知识 第16张

以上四种欹侧体法,尽管表现形式复杂多变、各有特点,但总的须服从章法的需要。为此,不能笼统地用某种欹侧体法圈定某些字,也不能简单地将某些字拘泥于某种欹侧体法。具体到实际创作,应当举一反三,活学活用。

图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责任编辑:zgshw)

转载注明出处并添加链接:墨韵书香 » 行书欹侧技法,楷书中学不到!

评论

3+8=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吧!毕竟写作不易,网站运维花费不少,为了确保能够持续提供资料与文章,我们需要您的支持!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