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名家 第13页

吴昌硕的作品为什么会卖不过齐白石?

说起吴昌硕,总有种复杂的情绪。数年前,曾跟一位藏家有过这样一段对话: 我看吴昌硕的画,有些画看了五体投地,有些感觉就是胡乱抹一下。 他说,对,但即使是胡涂乱抹,也比齐白石好。 为什么? 因为吴昌硕有文人气。 那怎么吴昌硕卖的不如齐白石? 因为懂的人少。 作为海派后期的大师级人物,在近年来艺术市场的疯狂膨胀增值背景下,吴昌硕的作品市场价格也算高昂,但却不如齐白...
赞 (0)阅读(26)

刘奎龄|孜孜以求,独树刘家门风

名家辈出的二十世纪画坛中,刘奎龄是一位卓而不群的艺术大师,他在时代的艺术涅盘中悄然崛起,除了具备一般艺术家的天分及其自身素质之外,也有许多违背艺术规律与常规逻辑之处。古人云:学者必有师。刘奎龄却是独辟蹊踁、自学成材。 刘奎龄: (1885~1967),中国现代画家,字耀辰,号蝶隐,自署种墨草庐主人。自幼学习郎世宁画法,研究五代、宋、元诸家,尤其是明代吕纪、清...
赞 (0)阅读(22)

潘天寿为何中意变体画

“变体画”这个词,不常听到,这是美术界的专业概念,说的是出自同一画家之手,名称相近、构图相似但画面却不尽一致的作品。变体画在中外艺术史上并不少见,大多是画家追求充分艺术表达而反复创作的。 在20世纪中国画大家中,潘天寿的“变体画”数量不少,根据他作品的特点,非常适合诠释中国画的构图问题。潘天寿特别强调构图,讲究“造险破险”,因此画面极具设计感、形式感,也经得...
赞 (0)阅读(25)

云水心境——书法家隋海成小记

  隋海成是河北承德人,他出生在塞外的一个小山村。那里的山峦沟壑间存留着许多古迹。他家村子后边的山崖上,立着一块石碑,上边刻写着竖排的方块大字,大人们告诉他,石头上的大字是乾隆皇帝的御笔,文字记录当年乾隆皇帝在这里打死了一只斑斓猛虎, 300年前这里是草木繁茂的好地方。他见常有山外人风尘仆仆远路而来看石碑上的大字,还有人小心翼翼地把那大字拓在纸张上。寂寞的石...
赞 (0)阅读(17)

刘开渠与中国美院

刘开渠先生作为中国美院第一代筹建者和建设中坚,他对国美的建校和发展,对于国美百年禀赋的形成具有多方面标志性的贡献。 刘开渠对国美的贡献主要有几个方面: 一、参与建校的选址考察和筹建;二、形成了国美独特的教学传统,特别是对雕塑教学,开启了中国现代雕塑事业的奠基,并接续了20世纪最杰出雕塑艺术家与国美传承血脉;三、在艺术和人生中始终追求进步、光明,努力站在时代主...
赞 (0)阅读(19)

“江南一枝竹”黄叶村竹画

黄叶村(1911—1987),原名厚甫,别署后父、江南布衣、痴翁、竹痴老人、听雨老人,安徽芜湖鲁港人,幼年酷爱书画,天资聪慧,勤奋好学,读过两年私塾。十四岁(1925年)小学毕业后,因家境贫寒,迫于生计,到一家商铺当过学徒。因他父亲是个裱画师,擅长绘画人物、花卉,黄叶村从小耳闻目染,曾受到家庭熏陶,与书画结下了不解之缘。24岁(1935)起,致力于美术教育事...
赞 (0)阅读(18)

丹柿小院的小客厅——老舍的艺术小天地

老舍题字黄永玉木刻版画《白石大师》 老舍纪念馆藏   老舍故居“丹柿小院” ,是位于北京市东城区灯市口西街丰富胡同19号的一所普通小四合院。在这里,老舍先生度过了他的晚年时光。创作与公务之暇,他植花种草、养猫观鱼,悠闲地把玩收藏的书画、折扇与各种小玩意儿。每逢深秋,院中那两棵他亲手种下的柿树枝头就挂满了通透红润的柿子,煞是可爱,“丹柿小院”正是由此得名。  ...
赞 (0)阅读(20)

宋徽宗瘦金体碑刻《神霄玉清万寿宫诏》,一件不可多得的书艺名帖

宋朝皇帝赵佶的瘦金体,是书法史上的一项独创,正如明陶宗仪《书史会要》推崇的那样:“笔法追劲,意度天成,非可以陈迹求也。” 宋徽宗崇奉道教,自称“教自道君皇帝”。于宣和元年(1119年)八月用瘦金体御书《神霄玉清万寿宫诏》碑,令汴京神霄宫先刻碑,即后以该碑的拓本颁赐天下摹勒立碑。今存莆田城厢三清殿东边的《神霄玉清万寿宫碑》是世上仅存的一块。 此碑书于赵佶三十八...
赞 (0)阅读(19)

纪念常书鸿逝世26周年 《此生只为守敦煌》推出

《此生只为守敦煌》 寄予文 摄 至2020年6月23日,被誉为“敦煌守护神”的艺术家常书鸿先生离世已整26周年。近日,《此生只为守敦煌:常书鸿传》由浙江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书中再度追忆了这位第一任敦煌研究院院长不凡的一生。 《此生只为守敦煌:常书鸿传》由著名作家叶文玲历时多年创作,是目前市面上比较详尽、完整、可信的常书鸿传记。书中从常书鸿的少年开始讲述,娓娓...
赞 (0)阅读(17)

曾国藩这小楷,写出了士大夫的铿锵傲骨

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湖南人。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号“文正”,后世称“曾文正”。 曾国潘小楷《曾白珩先生墓表》 曾国藩在书法上的突出成就一直为他历史上的重大影响所掩盖。他对书法的本源,提出乾坤大源之说。从乾道——阳刚美——着力——雄奇——大气...
赞 (0)阅读(19)

千古第一左手画家:“扬州八怪”高凤翰

高凤翰 自画像 提起“扬州八怪”,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在“扬州八怪”之中只有一个北方人,他是山东青岛人,名叫高凤翰,字西园,号南村、南阜、丁巳残人等。 他才华横溢,写诗冠绝一时,作画流传后世,他还有一项最拿手的绝技——左手书画。 据说郑板桥最佩服的就是高凤翰,论实力他在“扬州八怪”之中也应该排名第一。而且,他的“金左手”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赞 (0)阅读(18)

清代画家蒲华:传世作品有《倚篷人影出菰芦图》等

蒲华(1832—1911)字作英,亦作竹英、竹云,浙江嘉兴人。号胥山野史、胥山外史、种竹道人,斋名九琴十砚斋、九琴十研楼、芙蓉庵,夫蓉盦、剑胆琴心室等。晚清著名书画家,与虚谷、吴昌硕、任伯年合称“海派四杰”。 蒲华早年科举,仅得秀才,遂绝念仕途,潜心书画,携笔砚出游四方,后寓居上海,卖画为生。善花卉、山水,尤擅画竹,有“蒲竹”之誉。书法淳厚多姿;其画燥润兼施...
赞 (0)阅读(20)

胸有成竹成语来历,源自一位北宋画家

【胸有成竹成语来历,源自一位北宋画家】北宋时候,有一个著名的画家,名叫文同 ,他是当时画竹子的高手。文同为了画好竹子,不管是春夏秋冬,也不管是刮风下雨,他都常年不断地在竹林子里头钻来钻去。三伏天气,太阳像一团火,烤得地面发烫。可是,文同照样跑到竹林里对着太阳的那一面,站在烤人的阳光下,全神贯注地观察竹子的变化。他一会儿用手指头量一量竹子的节把有多长,一会儿又...
赞 (0)阅读(17)

黄道周:明代最有创造性的书法家,被乾隆评价为“一代完人”

乾隆帝说他是:“不愧一代完人”。此人因书法,被视为明代最有创造性的书法家。我们看看作品: 此人黄道周。书法擅长楷书、行书和草书。他的行书和草书,行笔转折刚劲有力,体势方整,书风雄健奔放。他的楷书主要学习钟繇,比起钟繇的古拙厚重来,更显得清秀、飘逸。黄道周善楷、行、草诸体书,又工隶书。我们继续看看作品: 他的楷书,如《孝经卷》、《张溥墓志铭》,字体方整近扁,笔...
赞 (0)阅读(19)

叶恭绰妙手写竹石

叶恭绰(1881—1968),字裕甫,号遐庵,晚年别署矩园,广东番禺人。他出生于书香门第,家学渊源,祖父叶衍兰以金石、书、画名世,父亲叶佩玱通诗、书、文。叶恭绰自幼受家庭熏陶,喜爱书画,有着极深的国学修养,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政治活动家、教育家、收藏家、书画家和词学家,能诗能文、能书能画。其年轻时就声名显赫,民国时期担任过交通部门主要负责人,新中国成立后任全国政...
赞 (0)阅读(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