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周《策杖图轴》,明代,纸本,水墨,纵159.1厘米,横72.2厘米。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作者款识:山静似太古,人情亦澹如。逍遥遣世虑,泉石是安居。云白媚厓客,风清筠木虚。笠屐不限我,所适随丘墟。独行固无伴,微吟韵徐徐。沈周。 作者印记:启南、石田、白石翁。 《策杖图》绘一士斗笠扶杖,缓步行吟于秋山溪径,隔岸山峦圆浑,逶迤渐深渐远。全图石法...
陈少梅《桂园仕女》以绢本立轴形式呈现,尺寸为56×25cm,创作于1937年丁丑八月,是画家融合北宗山水笔意与南宗文人气质的典范之作。画面以简淡笔触勾勒出仕女于桂园闲坐的场景,在方寸之间构建出充满东方哲思的审美空间。 陈少梅以“以北宗为体,以南宗为用”的创作理念,赋予仕女形象独特的艺术张力。仕女面部线条纤细柔美,以淡赭微染肌肤,营造出“堆雪凝脂”的质感;衣纹...
钱选《摹古花蜨图册》作为宋末元初花鸟画的典范之作,以绢本册页形式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每开尺寸约31×30.8厘米,共十二幅描绘十二种花卉与二十余只蝴蝶,间以奇石配景,在方寸之间构建出自然与人文交织的诗意空间。 钱选以“工笔淡彩”技法突破传统院体画藩篱,其勾勒线条细若游丝却暗藏筋骨,如海棠花瓣以高古游丝描勾勒轮廓,转折处圆润流畅,叶片则以松动笔触表现筋脉,与...
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 ——《黄帝阴符经》 中国传统,重在“观”。观自然造化,观内在身心,参之,法之,象之,形之,以成中华灿烂的文明大观。 佛学进来,就更重视内观,“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照见五蕴皆空”。 观自在,观身心自在,观内在本真佛,就这样行深、行深,以深入、精微观照,最终照见五蕴皆空,从有形之色,到无形之心,到天地自然之造化,打成一片,...
“观音”是徐渭经常创作的人物画主题之一。《中国古代书画图目》中收录了徐渭的三幅《观音图》,其对观音的描绘,虽逸笔草草,却取神忘形,具有强烈的表现性。 莲舟观音图 纸本水墨 116cm×29.2cm中国美术馆藏 《莲舟观音图》中,观音身形娇弱纤细,坐于莲花瓣形小舟上,呈顾盼之姿,两旁溅出的水花以皴擦方式几笔带过。 画中题诗云:“幻有知花,涉无尽波。一刹那间,坐...
陈少梅(1909—1954)名云彰,号升湖,学省梅,湖南衡山人,擅长中国画。 陈少梅的山水秀雅清劲,沉雄博大,有“唐寅以后第一人”的美誉,被认为:在近现代画坛上竖立起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峰。 这组山水册,是陈少梅1945年作,以听泉、观瀑、赏梅、读书、抚琴、赋诗等为题材,时而细密,时而工雅,严谨而不板滞、秀逸...
傅抱石《秋山策杖》 尺寸: 136.5×33.5 cm. 约4.1平尺 钤印:抱石大利、乙酉、踪迹大化 款识:乙酉暮春之下浣,重庆西郊金刚坡下。傅抱石。 萧平(b.1942)边题:傅抱石先生秋山策杖图真迹。萧平题。 钤印:萧平 纯原经眼 著录:《傅抱石年谱》96页,上海古藉出版社,2004年 此幅写秋山红叶,一高士策杖而行,高士的眼神遗世而独立。画家虽未言明...
齐白石(1864 – 1957),湖南湘潭人,是中国近现代绘画史上的杰出巨匠。早年以木工为业,后凭借对绘画的热爱和天赋,自学成才并在画坛崭露头角。他的作品题材广泛,涵盖花鸟、虫鱼、山水、人物等多个领域。齐白石主张 “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将传统文人画的技法与民间艺术的质朴相结合,以简洁生动的笔墨和鲜明大胆的色彩,塑造出极具生命力的艺术形象,其独特的...
元宵灯市杂戏化作绢本永恒。明代宫廷将货郎图列为节令画,四季屏风拼接出人造的烟火人间。不同于宋代李嵩笔下汗湿麻衣的贩夫,此处货郎的珍珠帽饰映着雕栏玉砌,货担竹编蟋蟀笼系着杏黄流苏。就连铜锣都成了哑剧道具——画师用石青混金粉描摹声纹,让寂静的御花园自成戏台。当“十大商帮”在宫墙外织就贸易网络,宫墙内的货郎却永远停在欠身斟茶的瞬间,成为盛世图腾中最精...
展开泛黄的画绢,孙温笔触如春风拂过纸面。清代匠人用四十三厘米见方的天地,将大观园盛景尽收眼底。黛玉荷锄的纤影在桃花雨中若隐若现,衣袂褶皱里藏着未干的泪痕。宝钗扑蝶时裙裾翻飞,丝帛质感仿佛触手可及。画师以矿物颜料层层晕染,朱砂点唇,石青描眉,百年光阴未减那份鲜活。十二金钗或立或坐,眉眼传情处皆是文章,连廊柱雕花都暗藏金陵旧事。这不是简单的图说文本...
吴历的《云白山青图卷》堪称清代山水画的精品。这幅长卷以绢本设色绘制,现珍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画面布局巧妙,远景山峦起伏,云雾缭绕其间,近景则点缀着茅舍小桥,溪水潺潺,一派江南田园风光。吴历的用笔既严谨又灵动,山石以披麻皴表现质感,树木枝叶勾勒细致,设色以青绿为基调,辅以淡赭,整体色调和谐清丽。 他的画风深受元代黄公望影响,但又不拘...
清明上河图 明 仇英 台北故宫博物院 材质尺寸:绢本 长卷 设色 34.8×804.2厘米 仇英,字实父,号十洲,江苏太仓人,侨居苏州。生卒年代没有实证考察,据徐邦达先生考证,约生于弘治十五六年,卒于嘉靖年间,在世50年左右。仇英以卖画为生,但他对绘画的热爱和坚持,令人敬仰。他时刻学习前人技法,虽不善诗文,但专注于绘画,在学习古人的基础上有新意,完...
吳湖帆《夏山林木圖》 水墨紙本 鏡框 一九四七年作 102 x 48.3 cm. (40 1⁄8 x 19 in.) 題識:方方壺夏山林木圖氣勢雄厚,從董元得筆,墨井仿本最神似。丁亥(1947年)夏四月偶師大意,吳湖帆識。 鈐印:倩盦、萬里江山共燕几 鑑藏印:琴硯齋 著錄:王叔重、陳含素編,《吳湖帆年譜》,中國出版集團,2017年7月,第412頁。 出版:《...
張大千《雨荷》 設色紙本鏡框 89.7 x 44.7 cm. 題識:船入荷花裡,船衝荷葉開。先生歸去後,誰坐此船來。八十一叟爰。 鈐印:張爰之印、大千居士、摩耶精舍 出版及著录 《張大千書畫集》第二集,國立歷史博物館,台北,1980年12月初版,封套及第90頁,圖版77。 《大千世界》,博益出版集團有限公司,1983年4月,無頁碼。 張大千的潑墨潑彩技法於六...
陈鉴如,元代杭州籍画家,擅写照,以肖像画著称,被夏文彦《图绘宝鉴》誉为“国朝第一手”。 其代表作《竹林大士出山图卷》创作于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据《安国志略》载,元代安南国王陈昑40岁时悟佛,舍位出家,入武林洞修行,号竹林大士。 该图描绘的是竹林大士修成后,从武林洞出游邻国占城,国王得知后出来迎接的情景。该作品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历经明清宫廷与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