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渭《观音图》

免费下载/转存墨韵书香全站高清资源文件
现有书法、国画、古籍电子文件2.2TB
>>点击免费下载<<

文中涉及的电子文件请到下方下载。

“观音”是徐渭经常创作的人物画主题之一。《中国古代书画图目》中收录了徐渭的三幅《观音图》,其对观音的描绘,虽逸笔草草,却取神忘形,具有强烈的表现性。

徐渭《观音图》 历代国画 第1张

莲舟观音图 纸本水墨

116cm×29.2cm中国美术馆藏

《莲舟观音图》中,观音身形娇弱纤细,坐于莲花瓣形小舟上,呈顾盼之姿,两旁溅出的水花以皴擦方式几笔带过。

画中题诗云:“幻有知花,涉无尽波。一刹那间,坐见波罗。天池渭。”

“刹那”一词源自佛经中的时间概念,《仁王般若波罗蜜经》卷上云:“九十刹那为一念,一念中一刹那经九百生灭。”“波罗”一词在佛教汉译中是彼岸之意。

徐渭《观音图》 历代国画 第2张

徐渭 渡海观音图 纸本水墨

102.6cm×26.4cm宁波天一阁博物馆藏

《渡海观音图》题跋:“海大鱼,观音居。波涛拍空身容与。童子不来蟹公俱,付人供养福有余。田水月”。

画中并无童子,徐渭将诗引入画面的情境中,从而填补上画中并未出现的童子形象,也是别有趣味!

徐渭《观音图》 历代国画 第3张

徐渭 提鱼观音图 纸本水墨

116cm×25.8cm上海博物馆藏

画幅最下方,一位提鱼篮的妇人形象被寥寥几笔勾画而出。妇人面目清秀,衣着不似佛教造像中观音菩萨装,又与普通妇人不同,宽袍大袖十分飘逸,透出不落凡俗之气。

徐渭的题款位于画卷右上部:“泼剌泼剌,婀娜婀娜。金刚法华,一棍打破。瞒得马郎,瞒不得我。天池。”

《提鱼观音图》中挪用鱼篮观音典故 ,“金刚法华,一棍打破”源于南禅顿悟的修行方式。由于南禅法师常使用“挥拳”“棒喝”之法迫使弟子获得猛然间的觉悟,画中指出禅宗参悟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明心见性,除盖障、求真悟、破妄想。

此三幅作品与传统宗教人物画不同,徐渭“观音图”通过轻快的笔调、诙谐的诗句,诗画之间相映成趣,形成画外之意、弦外之音,发人深省。

图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责任编辑:zgshw)

合作伙伴

转载注明出处并添加链接:墨韵书香 » 徐渭《观音图》

评论

6+3=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吧!毕竟写作不易,网站运维花费不少,为了确保能够持续提供资料与文章,我们需要您的支持!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