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国画 第28页

艾启蒙《十犬图》

清 艾启蒙《十犬图》 艾启蒙(1708-1780年),原名 Ignatius Sickeltart,波西米亚(今属捷克)人。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乾隆十年(1745年)来华取汉名艾启蒙,字醒庵。同年被召入宫廷,成为画院供奉即专职画师。其画作以人物、肖像、走兽类内容见长,在保持欧洲绘画风格和技法的同时,适当吸收中国传统「写真」技艺,体现出高超的写生技巧和创意能力...

溥儒《萬壑千巖》

溥儒《萬壑千巖》 設色紙本 鏡框 114.5 x 48 cm. 題識:萬壑千巖凍不開,瓊樓傑閣似天台。黃精香冷無尋處,卻見劉郎採藥來。心畬。 鈐印:舊王孫、溥儒、松巢客 —版权声明— 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责任编辑:zgshw)

齐白石《夕阳望子图》

齐白石《夕阳望子图》 形式立轴 设色纸本 尺寸78×33 cm. 题 识 (一)夕阳望子图。余故邻有林母,可氏女,有二子,初就学外傅,次子性乖,襁褓学语时即知巧词,每出归,独不由径,母忧之,爱慈不能治。此子尝以写影本之纸涂画,劳不得似。母使之求于余作粉本,余画此图并题句,解说与之。白石山翁并记。 (二)弟兄是事不相关,老大交游即可看。说到人情须看剑,屋边松树...

张大千《春江钓艇》

张大千《春江钓艇》 镜心 设色纸本 27×48 cm 【题识】付与沛女。爰翁。 【印文】大千 【说明】上款『沛儿』为张大千先生五女张心沛,名满,为张大千与二太太黄凝素所生之女。早年曾被过继给李秋君。1949年,大千先生离开大陆时,在所有子女中唯独选择了将她带在身边。心沛得以长年陪伴在大千先生身边。大千先生居住在巴西摩诘市时将她许配给祖籍同是四川的当地华侨李先...

张大千《仿倪云林秋水清空》

张大千《仿倪云林秋水清空》,纸本设色,纵182厘米,横79.5厘米。南京博物院藏。此画创作于1926年(丙寅年),时年张大千28岁,属于其艺术生涯的“师古期”(1917-1933年)。这一时期他广泛临摹明清诸家,尤以石涛、八大山人、倪瓒等为范本。 张大千《仿倪云林秋水清空》 张大千的《仿倪云林秋水清空》是其早期仿古山水画的代表作之一,集中体现了他在传统笔墨技...

齐白石《滕王阁》轴

齐白石《滕王阁》轴,纸本,水墨设色,纵135.3 厘米,横31.8 厘米。中国美术馆藏。 款识一:藤王阁,借山图之十七。(滕误“藤”)白石。钤印:老齐(朱文) 款识二:濒生。钤印:白石翁(白文) 1904年,齐白石随师王湘绮游历江西南昌,登临滕王阁,此经历成为其创作的重要灵感来源。据文献记载,齐白石共创作多幅《滕王阁图》,包括竖轴与册页,此轴作于20世纪30...

《人骑图》赵孟頫·元代

《人骑图》是元代画家赵孟頫于1296年创作的纸本设色画,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该图绘一乌帽朱衣人,骑马徐行。人物意态闲雅宁静,衣纹铁线描,骏马造型准确,笔墨工稳,不作夸张。 该图画一着唐代官服者执鞭骑马,仪态雍容不凡,很可能是赵孟頫的自写小像。 幅上有作者款:“元贞丙申岁(1296年)作,子昂。”钤朱文印两方:“赵氏子昂”、“澄怀观道”。又自识:“画固难...

吴昌硕作品

吴昌硕(1844年8月1日—1927年11月29日),初名俊,又名俊卿,字昌硕,又署仓石、苍石,多别号,常见者有仓硕、老苍、老缶、苦铁、大聋、缶道人、石尊者等。浙江省孝丰县鄣吴村(今湖州市安吉县)人。晚清民国时期著名国画家、书法家、篆刻家,“后海派”代表,杭州西泠印社首任社长,与任伯年、蒲华、虚谷合称为“清末海派四大家”。 《苍松》 吴昌硕 1912年 28...

欣赏| 明清时期人物图像十件

编者按:古人对绘画有『明劝诫,著升沉』『成教化,助人伦』『与六籍同功』之说,指的是人物画,尤指古代圣贤人物形象。图像是历史的留存与见证,承载了历史的文化信息。传统文化中,儒、道、释是三种互补共生的知识体系和文化源流。明清时期,儒、道、释在延续各自传统的同时,实现了三家在内涵和物质形态上的融合,其中以各种人物画、造像、雕刻及文学图像的流行尤为明显。为弘扬中华优...

下雪时古人在做什么?寒江钓雪图(画雪景、雪景山水图)

  “大雪,十一月节。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矣。”   大雪是冬日里的第二个节气。古人所说的“大雪”节气是指天气更冷了,降雪的可能性比“小雪”时更大了,过了大雪,雪往往下得更大、范围也更广,并不指降雪量一定很大。      在中国画中,雪景图是最受画家喜爱的题材之一。雪后的大自然没有任何人工雕饰的痕迹,千姿百态,随物赋形,令人心...

秋分之美:壁画里的山水与稻田 已悄然入秋(敦煌)

  “秋分者,阴阳相伴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分者平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   今天是秋分,“秋分”与“春分”一样,是我国古代先民最早确定节气之一,也是二十四节气中最主要的“四时八节”之一。从这一天起,秋之高远明净登场,木樨清露,别有微凉。古代艺术里的秋分,无论是敦煌壁画,还是赵孟頫的《鹊华秋色》,都有着一种动人的诗意、悠远。    秋...

历代名迹里的大暑清凉(水墨名画)

  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一个节气。“万瓦鳞鳞若火龙,日车不动汗珠融。”古人在这一节气前后,不仅民间有饮伏茶、烧伏香等消暑良方,在历代书画中的高士、文人也不乏消暑之法。他们或长夏掩关、澄怀静坐,或槐荫高卧,或取前贤法书名画、碑帖尺牍,时一展观,怡然终日而不知倦。   值此庚子消夏之季,“澎湃新闻·古代艺术”()推出的“故宫六百年鉴赏”系列本期特别呈现两岸故宫所藏...

赵之谦——菊之“植”觉

清 赵之谦程守谦 合作 菊花博古图轴 97.6×47.2cm  纸本设色 上海博物馆藏 今天我们一起感受赵之谦的菊花“植”觉。“海上画派”先驱人物赵之谦,会稽人(今绍兴),初字益甫,号冷君;后改字撝叔,以书、印入画,创“金石画风”,具南田写生之意、李鱓筋骨之趣,更有石涛无法之法,每画植物都带有极强的植物质感,故为“植”觉。上海博物馆藏《赵之谦程守谦...

余省《种秋花图》秋时种菊之奇

中国古代绘画理论中有“书画之妙,当以神会,难可以形器求也”之说。唐代王维的花卉就有四时不分同时齐放的表现。南宋陈郁认为:“写照非画物比,盖写形不难,写心惟难”。这些学说,很早就为后人辨析中国画的奥秘提供了途径。 然而,在面对具体作品分析时却会遇到障碍,因为观众习惯于从常理、从一般生活经验去认识对象。清代画家余省的《种秋花图》,就有待我们赏析时从另一扇“窗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