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傅抱石1940年代初期至1950年代初期的四幅山水画部分,出自诚轩早年拍品或南京博物院藏品,它们都是不一起期的“抱石皴”,从中能够看出“抱石皴”的演化,即四十年代前期是常用迅疾的枯笔平行线和碎皴提点山石的概括质感;至1940年后期则参与了丰富的弧度感,出现出粗头乱服的豪逸之趣,气韵更加生动。
经过种种剖析,能够判别《山雨》是傅抱石抗战成功后的一件佳作,1946年秋,傅抱石回到南京,继续执教中央大学艺术系,而且预备次年举行的个人画展,《山雨》没有上款,或许正是参展著作之一。
傅抱石的山水画擅长在气势巨大的布景中参与细笔点景人物,在《山雨》中,山径上的人物以亮色、细笔表现,拉大与布景的反差,使观者犹如运用长焦镜头集合一般,进一步增加了生动的气质与表现力,极见精力。
转载注明出处并添加链接:墨韵书香 » 画作增加了生动的气质与表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