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世南《孔子庙堂碑》

免费下载/转存墨韵书香全站高清资源文件
现有书法、国画、古籍电子文件2.2TB
>>点击免费下载<<

文中涉及的电子文件请到下方下载。

虞世南(558-638),唐初书法家、文学家。字伯施,世居慈溪北乡鸣鹤场。虞氏在慈溪为世家,祖、父、叔、兄俱有重名。叔父虞寄,为陈朝中书郎,因无子,以世南继后,故字曰“伯施”。 虞世南身体文弱,博闻强记。少年时与兄虞世基一起拜博学广识的顾野王为师。十余年勤学不倦,学到紧要处,累旬不盥栉。尤喜书法,与王羲之七世孙智永和尚友善。智永精王羲之书法,虞世南在智永的精心传授下,妙得其体,圆融遒丽,外柔内刚,继承了二王(王羲之,王献之)书法传统。他与当时的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合称唐初四大书法家,而虞世南又是四人中最优者。他写的《孔子庙堂碑》深得唐太宗李世民的赞赏。唐太宗非常喜爱虞世南的字,并经常临写。相传有一天,唐太宗书“戬”字,但戈字还没有写好,正好虞世南进见,即提笔补写了一个“戈”字。唐太宗将两人合写的“戬”字给魏征看,说:“朕学世南,尚近似否? ”魏征看后说:“戈字颇逼真。”虞世南死后,唐太宗叹息道:“世南死后,无人可以论书。” 虞世南一生经历了南朝的陈、隋和初唐三个时代。陈文帝知世南博学,召为法曹参军。陈朝灭亡,与兄世基同入长安,做了隋朝秘书郎,后迁起居舍人。当时世基任内史侍郎,权倾当朝,荣华无比,妻子所用被服,尤胜王侯。虞世南虽与世基同住,仍以勤俭务本。隋灭后,李世民闻虞世南之名,引为秦府参军,又授宏文馆学士,与房玄龄同掌文翰,后来又担任著作郎。一次,唐太宗想在屏风上书写《列女传》,没有临本,虞世南在朝堂上一口气默写出来,不错一字,赢得朝中文士的钦佩。 虞世南虽然容貌怯懦,弱不胜衣,但性情刚烈,当政得失,直言敢谏。他多次讽劝唐太宗要勤于政事,并以古帝王为政得失,论证利弊。贞观八年(公元634年)陇右山崩,唐太宗问“天变”。世南以晋朝以来历次山崩为例,说:“臣闻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若德义不修,虽获麟凤终是无补;但政事无阙,虽有灾星何损于时。然愿隆下勿以功高古人以自矜伐,勿以太平渐久而自骄怠,慎终如始。”唐太宗听后敛容反省。他一再劝阻唐太宗筑陵墓厚葬,使唐太宗有所收敛。他还严正劝阻唐太宗不要恣于游猎而疏于政事。这些都对当时的“贞观之治”起着积极的作用。唐太宗曾对大臣们说:“你们如果都象虞世南那样刚正忠烈,天下何忧不理。” 虞世南年逾古稀后,屡次上表求退,不许,被封为永兴县子,人称“虞永兴”。贞观十二年(公元638年)卒于长安,享年八十岁。唐太宗十分悲伤,痛哭流涕,说:“虞世南对我忠心一体,拾遗补阙,无日暂忘,实为当代名臣,人伦准的。我有小失必犯颜直谏,而今亡故,朝延上下,无复人矣!”赐东园秘器,陪葬昭陵,赠礼都尚书,谥文懿。太宗还命画图象挂在宫中凌烟阁。

虞世南《孔子庙堂碑》 历代书法 第1张

虞世南《孔子庙堂碑》 历代书法 第2张

虞世南《孔子庙堂碑》 历代书法 第3张

虞世南《孔子庙堂碑》 历代书法 第4张

虞世南《孔子庙堂碑》 历代书法 第5张

虞世南《孔子庙堂碑》 历代书法 第6张

虞世南《孔子庙堂碑》 历代书法 第7张

虞世南《孔子庙堂碑》 历代书法 第8张

虞世南《孔子庙堂碑》 历代书法 第9张

虞世南《孔子庙堂碑》 历代书法 第10张

虞世南《孔子庙堂碑》 历代书法 第11张

虞世南《孔子庙堂碑》 历代书法 第12张

虞世南《孔子庙堂碑》 历代书法 第13张

虞世南《孔子庙堂碑》 历代书法 第14张

虞世南《孔子庙堂碑》 历代书法 第15张

虞世南《孔子庙堂碑》 历代书法 第16张

虞世南《孔子庙堂碑》 历代书法 第17张

虞世南《孔子庙堂碑》 历代书法 第18张

虞世南《孔子庙堂碑》 历代书法 第19张

虞世南《孔子庙堂碑》 历代书法 第20张

虞世南《孔子庙堂碑》 历代书法 第21张

虞世南《孔子庙堂碑》 历代书法 第22张

虞世南《孔子庙堂碑》 历代书法 第23张

虞世南《孔子庙堂碑》 历代书法 第24张

虞世南《孔子庙堂碑》 历代书法 第25张

虞世南《孔子庙堂碑》 历代书法 第26张

虞世南《孔子庙堂碑》 历代书法 第27张

虞世南《孔子庙堂碑》 历代书法 第28张

虞世南《孔子庙堂碑》 历代书法 第29张

虞世南《孔子庙堂碑》 历代书法 第30张

虞世南《孔子庙堂碑》 历代书法 第31张

虞世南《孔子庙堂碑》 历代书法 第32张

虞世南《孔子庙堂碑》 历代书法 第33张

虞世南《孔子庙堂碑》 历代书法 第34张

虞世南《孔子庙堂碑》 历代书法 第35张

虞世南《孔子庙堂碑》 历代书法 第36张

虞世南《孔子庙堂碑》 历代书法 第37张

虞世南《孔子庙堂碑》 历代书法 第38张

虞世南《孔子庙堂碑》 历代书法 第39张

虞世南《孔子庙堂碑》 历代书法 第40张

虞世南《孔子庙堂碑》 历代书法 第41张

虞世南《孔子庙堂碑》 历代书法 第42张

虞世南《孔子庙堂碑》 历代书法 第43张

虞世南《孔子庙堂碑》 历代书法 第44张

虞世南《孔子庙堂碑》 历代书法 第45张

虞世南《孔子庙堂碑》 历代书法 第46张

唐代虞世南《孔子庙堂碑》唐本

《孔子庙堂碑》为虞世南撰文并书写,是其最著名的代表作。原碑立于唐贞观七年(633年)。碑高280厘米,宽110厘米,楷书35行,每行64字。碑额篆书阴文“孔子庙堂之碑”六字。碑文记载唐高祖五年,封孔子二十三世后裔孔德伦为褒圣侯,及修缮孔庙之事。为虞世南六十九岁时所书。此碑笔法圆劲秀润,平实端庄,笔势舒展,用笔含蓄朴素,气息宁静浑穆,一派平和中正气象,是初唐碑刻中的杰作,也是历代金石学家和书法家公认的虞书妙品。“仅拓数十纸赐近臣”(清杨宾《大瓢偶笔》)。据传此碑刻成之后,车马集碑下,捶拓无虚日。未几火烬毁,武周长安三年(703),武则天命相王李旦重刻又毁。唐刻拓本今罕见。后唐拓本《孔子庙堂碑》流入日本,现藏日本东京三井文库。

宋代黄庭坚有诗云:“孔庙虞书贞观刻,千两黄金那购得?”可见原拓本在北宋其珍贵。现存此碑的两种重刻本:一在陕西西安碑林,宋初王彦超刻,世称“陕本”,或“西庙堂本”;一在山东城武,元代刻,称“城武本”或“东庙堂本”。前者字较肥,后者较瘦。四庙堂碑,嘉靖三十四年地震时石断为三。断后初拓本二行“虞世”二字完好。明中期拓本末行“风水宣金石”几字完好。

关于三井藏有唐拓本《孔子庙堂碑》,不能不提到三井高坚,本世纪初,日本三井财团中有名三井高坚(字宗坚,号听冰)者,好艺事,嗜鉴藏,因挟雄厚之资,委其好友、著名篆刻家河井荃庐(仙郎)往中国,大肆搜罗中国金石碑刻,获取珍贵罕见的中国古代善本碑拓百余种,其中唐字孤本十数,宋拓则愈半百,皆秘藏于其听冰阁中,一时名播遐迩。然因其所藏深不露,与世隔绝达六十多年,故一般多仅闻盛名而鲜知其详,更无一饱眼福。直至近年,方移入财团法人性质的东京中野上高田的三井文库。人们通过文库定期的公开展示,方得稍窥一斑,其中包括久藏着的唐拓本虞世南《孔子庙堂碑》。

—版权声明—

文章来自网络,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为传播而发,若侵权请联系后台删除

文中观点不代表本号立场

(责任编辑:zgshw)

转载注明出处并添加链接:墨韵书香 » 虞世南《孔子庙堂碑》

评论

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