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行书楷书通用的结构规律

免费下载/转存墨韵书香全站高清资源文件
现有书法、国画、古籍电子文件2.2TB
>>点击免费下载<<

文中涉及的电子文件请到下方下载。

‍‍其实我们在练习行书楷书中,是有一些相似的结构规律的。毕竟行书的收放也都是以楷书为基础的。

几个行书楷书通用的结构规律 书画知识 第1张

比如伸缩法。

如果遇到两竖的情况,大多是左边缩,右边伸的。 两横或者三横的情况,也是“短-长”或者“长-短-长”来排列。 三横等长的情况比较少。

几个行书楷书通用的结构规律 书画知识 第2张

比如耳刀旁,在右边的情况下,拉长比较好看。 无论耳刀在结构的上部,中部,下部,竖拉长都应超过左边。

如果耳刀在左边,多是“缩”的,或者左右等高,这个大家可以多看一些,体会一下。

几个行书楷书通用的结构规律 书画知识 第3张

还有就是楷书中,欧楷和颜楷最大的区别就是“内缩”和“外拓”, 这就是所谓的“向背”。

什么是向呢?

(),如这个括号一样,就是向。比如颜体字形。

)(,如这个括号一样,就是背,比如欧体字。

这个在楷书中,是两种风格,不宜穿插,但是水平高者可以中和。

几个行书楷书通用的结构规律 书画知识 第4张

几个行书楷书通用的结构规律 书画知识 第5张

在米芾的苕溪帖中,是有表现的。 同样的外框,可处理成内缩,也可处理成外拓。 米芾晚年行书更是变化于无迹可寻,非常漂亮。

几个行书楷书通用的结构规律 书画知识 第6张

左右结构的字,一般都有一边笔画多,一边笔画少的问题。

笔画少的字要想再整体结构上,让单字取得平正的效果, 就应该稍高一些, 如同书包一样的感觉。 虽然少,但是因为高,还要占一般结果,所以显得很重, 就是这个道理。 这是视觉上的“势能”带来的平衡感。

几个行书楷书通用的结构规律 书画知识 第7张

上下结构一般都是单个主笔。 可分天覆,地载。 上边有长主笔,下边就应该缩一些,如“可”“夏” 下边有主笔,上边就不能喧宾夺主,如“上”“三” 主笔在中间如“崇”“萦”,那就主笔的上下都应该缩一下。

这个结构的技巧,无论楷书还是行书,都是实用的。 因为这是结构上的视觉效果。

古人常用自然景观比喻书法,可能很多人觉得不妥,但是细心的人会发现,这些视觉效果其实就是来自我们生活当中,只不过通过书法表现出来而已。

所以临帖的必要性就是掌握这些结构规律。 多临不如多思考,思考通了,才能变通。

以上都是一些小技巧,如果对大家有帮助可以点一下关注。

历史上有很多大书法家,通过改变结构的形态,过着点画的意趣,来表现自己的风格。

几个行书楷书通用的结构规律 书画知识 第8张

比如这两个字,都是黄庭坚的字。

第一个是“南”的草书,正经写的话,最后一竖应该是垂直的,但是黄庭坚处理了一下,给改成斜的了。 当然,这不是黄庭坚的首创,而是张旭早在古诗四帖中就有如此写法。 究其根本,是张芝的草书,用笔字势飞动,才有的这种姿态。

第二个“作”注意看“乍”的两点,非常有意思,是向下垂的,跟树枝上长了果子一样,有一种向下拉的势态。 “则”则是通过最后一竖的向一方斜拉长,而表现出字势。 这些都是通过改变“笔画”来表现结构的变化。

几个行书楷书通用的结构规律 书画知识 第9张

经常有一些字的结构,很有意思。 上边是歪的,下边是正的。 如同挺 拔的身躯,长了一个歪脑袋。 比如“台”的宝盖以上就是歪的,以下就是正的。 “寺”“还”“岂”“贯”等字 都是上边歪,下边正。 这是通过改变半边的字势,来使字形更具动感。

几个行书楷书通用的结构规律 书画知识 第10张

这中字,也比较有意思, 处理成“扇形结构”。 这样的整体字形,也更符合我们的审美观。

几个行书楷书通用的结构规律 书画知识 第11张

再有就是这种,左下角向左偏的。

几个行书楷书通用的结构规律 书画知识 第12张

右下角向右偏的。

其实在一定程度上,一个字的形态是可以多种变化的,可以上奇下正,但是上正下奇就很奇怪,不好看。

因为“根正”才是符合审美观的。 如果一棵树苗,从根就长歪了,肯定很难看。 如果从半腰长歪,没准还别具一番风味, 就是这个道理。

汉字是象形字,所以字形结构改变的好,我们“下意识”能感觉到“似曾相识”。

增加动感个美感的方法很多,但是大书法家们一般都是有固定的几种处理方式,并不会太杂。 所以我们临帖创作的时候,着重学习理解,然后尝试去用,相信会有不错的“美感”。

图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权必删。

(责任编辑:zgshw)

转载注明出处并添加链接:墨韵书香 » 几个行书楷书通用的结构规律

评论

1+7=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吧!毕竟写作不易,网站运维花费不少,为了确保能够持续提供资料与文章,我们需要您的支持!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