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是猛禽,矫健雄强。
鹰是中国花鸟画创作的重要题材,雄鹰作为一种独立的画派始于唐代,明朝画家林良、宋徽宗赵佶、清代八大山人皆好画鹰,现代画家潘天寿、李苦禅、徐悲鸿、齐白石更是画鹰高手。李苦禅老师擅用大写意画鹰,浑厚苍劲,大气磅礴。他综合了鹰、鹫、雕几种凶猛型禽鸟的特点,创造了具有大师风格的典型的鹰的形象。
李苦禅老师画的鹰,眼是方形的,嘴像利斧,背上的羽毛用几块厚重的略浅的墨块来表现。画完背羽接着用如“屈铁”般的几条线画肩和几片第一层飞羽。在第一层飞羽下再用重墨依次按结构画第二层飞羽和第三层飞羽。画鹰的腹部、腿部与头部、颈部一样用淡墨画成。爪用重墨勾勒。等笔墨未干时,在鹰的头部、背部、胸部、腿部用积墨法,疏密有致地点上重墨点,以增加鹰的力度。
其鹰的画法基本步骤:
步骤一:鹰的头部,先画眼、画嘴,再画淡墨冠羽。鹰爪要注意透视和结构。
步骤二:先从背部画起,先画淡墨的背羽毛,再用线画肩和第一层飞羽及尾。
步骤三:画眼、嘴、头冠、胸、腹、腿、爪,依次完成。
步骤四:待笔墨未干时用积墨法在背上、肩上、头、腹、腿部画重墨点,尤其是第一层飞羽的白色部分画两个重墨点,表示是羽轴。
画墨鹰可以不着颜色,如果想着色,嘴上花青色,眼圈、眼睑、肩、第一飞羽的线都可以着浅赭石色。
李苦禅老师画鹰时用墨水分比较大,淋漓酣畅,重拙有力。他曾说:“大写意画,只要笔墨效果好,形象不够准,也不算大错。”
要点
1.开笔取势一般先从背部。取较大号狼毫或獾毫笔饱蘸清水,去多余水后蘸适量浓墨稍调,然后依其长势画前背羽片。行笔要自然,内点外推要随意。
2.前背羽毛蓬松,点时较顶它部位笔触大、水分饱、节奏快、力量重。发挥出笔尖、笔腹笔根三者间浓淡干湿自相凋节的性能,达到不花、不平、不死、不枯、不涝的艺术效果。
3.上下背在墨色上可以形成层次对北,但要一气呵成。让湿笔点在实处,干笔点在虚处,不要轻易换笔蘸墨。适当增加渴墨和飞白更能以虚应实,使下背、中腹羽和大腹羽部位更加微妙灵动。
4.画飞羽多用狼提、大石獾或大山马笔。运笔时略带侧锋,力要均匀。尾羽墨色较飞羽淡适当留有空白可以增强层次的空间感。
5.略加补笔,使背、翅和尾的结合整体统一。勾出腹羽和羽肩的轮廓线很重要,要挺拔浓重、方圆有时劲。勾小翼羽和初级腹羽时,线则要求轻灵,疏密得体。
6.落墨前对关颈的姿式应有腹稿。此时还要根据已成的体态重新审定安排。线勾眼嘴如逆水行舟有力度,然后以浓墨点画出额和顶。
咏赞鹰的诗:咏架上鹰【唐】崔铉
天边心胆架头身,欲拟飞腾未有因。万里碧霄终一去,不知谁是解绦人。
放鹰【唐】白居易
十月鹰出笼,草枯雉兔肥。下鞲随指顾,百掷无一遗。鹰翅疾如风,鹰爪利如锥。本为鸟所设,今为人所资。孰能使之然,有术甚易知。取其向背性,制在饥饱时。不可使长饱,不可使长饥。饥则力不足,饱则背人飞。乘饥纵搏击,未饱须絷维。所以爪翅功,而人坐收之。圣明驭英雄,其术亦如斯。鄙语不可弃,吾闻诸猎师。
画鹰【唐】杜甫
素练风霜起,苍鹰画作殊。耸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绦镟光堪摘,轩楹势可呼。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
咏鹰【唐】高越
雪爪星眸世所稀,摩天专待振毛衣。虞人莫谩张罗网,未肯平原浅草飞。
白鹰【唐】刘禹锡
毛羽斒斓白纻裁,马前擎出不惊猜。轻抛一点入云去,喝杀三声掠地来。绿玉觜攒鸡脑破,玄金爪擘兔心开。都缘解搦生灵物,所以人人道俊哉。
鹰【唐】罗隐
越海霜天暮,辞韬野草干。俊通司隶职,严奉武夫官。眼恶藏蜂在,心粗逐物殚。近来脂腻足,驱遣不妨难。
鹰【唐】徐夤
害物伤生性岂驯,且宜笼罩待知人。惟擒燕雀啖腥血,却笑鸾皇啄翠筠。狡兔穴多非尔识,鸣鸠脰短罚君身。豪门不读诗书者,走马平原放玩频。
鹰【唐】章孝标
星眸未放瞥秋毫,频掣金铃试雪毛。会使老拳供口腹,莫辞亲手啖腥臊。穿云自怪身如电,煞兔谁知吻胜刀。可惜忍饥寒日暮,向人鵮断碧丝绦。
现代律诗:【中华新韵】七律·鹰
(作者:杏花村落网站杏花文社版“书心剑胆“、池州人网站舞文弄墨版“江南闲客“)
闲观四野辨秋毫,雄立云崖近九霄。
飞转金眸穿雾扫,轻舒劲翅顶风飘。
凌空长啸千林静,贴地横驰万草摇。
插向鼠蛇如电闪,奋张钢爪断狐腰!
书画古籍爱好者可免费下载/转存墨韵书香全站高清资源文件 现有书法、国画、古籍电子文件2.2TB >>点击免费下载<< 文中涉及的电子文件请到此页面末尾下载。 |
转载注明出处并添加链接:墨韵书香 » [书画知识] 鹰的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