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关注,获取更多

学书法学了个寂寞?时间、金钱全搭进去,只剩废纸和迷茫?一文带你看透真相!

本站面向书画古籍爱好者,免费开放全站高清资源(历代书法、古画、古籍)转存/下载服务!
>>点击免费下载
<<
需要获取本文中涉及的电子文件请到此页面下部下载。

你是不是也这样?每天雷打不动蘸墨临帖,毛边纸堆成了火葬场,墨汁灌成了护城河,钱包比脸还干净,回头一看写的字还不如幼儿园描红本。时间没了,钱没了,只剩下满纸涂鸦和一双空洞的眼睛 —— 这书法到底是修行还是修行?​

更糟的是打开手机,刷到的书法老师比外卖小哥还多。这个说 “三天速成瘦金体”,那个喊 “半年入国展”,点开主页不是晒和领导合影就是秀各种烫金证书。想找个正经老师?结果掉进了 “大师” 的包围圈,分不清谁是真有料,谁是 PPT 做的好。​

好不容易攒钱去看书法展,好家伙,小品展直接变成视力表,字小到得戴显微镜看,合着现在看展还得先考个眼科医师证?转场去草书展更绝,满墙龙飞凤舞跟画符似的,别说认全了,能看出是汉字就算你赢。这哪是艺术展,分明是甲骨文破译大赛现场。​

再说择师这事儿,简直是在垃圾堆里挑钻戒。打开某书法 APP,十个老师九个顶着 “国学大师” 头衔,剩下一个是 “非遗传承人”。朋友圈晒头衔比晒作品勤快,直播卖课比临帖积极。昨天刚报了个 “王羲之第 N 代弟子” 的班,今天就发现他连《兰亭序》里的 “之” 字有几种写法都答不上来。遍地都是大师,可惜真能教会你中锋用笔的没几个;满眼都是老师,找个能指出你腕力不对的比找对象还难。​

别扯什么 “书法是慢功夫”,问题是你连慢的方向都找不着。有人抄《兰亭序》抄到能背,结果连基本的提按顿挫都没搞懂;有人报了万元特训营,最后学会的只有拍照发圈配文 “今日临帖,心摹手追”。无效努力比躺平更丢人,就像在跑步机上狂奔,看着挺热闹,其实还在原地踏步。​

再说说那些让人摸不着头脑的展览。小品展搞成视力测试,字写得比蚂蚁爬还小,美其名曰 “精微入妙”,我看是 “精微到没人看”。草书展更离谱,美其名曰 “抒情达意”,实际上就是把汉字拆了重组,观众站在作品前跟猜灯谜似的,还得假装 “妙啊妙啊”,不然显得自己没文化。书法展啥时候成了皇帝的新衣?看不懂不是观众的错,装懂才是。​

有人问书法是不是国学?你看那些把 “之乎者也” 挂嘴边,写起字来却连笔画顺序都搞错的 “大师” 就知道了 —— 他们嘴里的国学,不过是收割韭菜的幌子。真正的书法,是笔墨里的阴阳相生,是点画中的刚柔并济,是颜真卿《祭侄文稿》里哭出来的血泪,是王羲之《兰亭序》里醉出来的风骨。它不是博物馆里的老古董,是能让你在提笔时沉下心来的活态传承。​

至于书法的美,不在那些故弄玄虚的展览里,也不在大师们吹得天花乱坠的理论里。它藏在你第一次写出合格横画时的心跳里,在你看懂《祭侄文稿》涂改处的悲愤里,在你发现 “永字八法” 藏着天地规律的顿悟里。​

别再问跟谁学、学谁的,先问问自己是不是把书法当成了急功近利的工具。当你不再纠结写得像不像、能不能参展,只是享受笔尖划过宣纸的触感,或许就能明白 —— 那些所谓的寂寞,不过是通往真正热爱的必经之路。

转载注明出处并添加链接:墨韵书香 » 学书法学了个寂寞?时间、金钱全搭进去,只剩废纸和迷茫?一文带你看透真相!

评论

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