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溪山鱼隐图》是明代画家唐寅创作的一幅绢本设色水墨画,现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画卷纵约 30 厘米,横约 610 厘米,堪称唐寅传世作品中技法精湛的一幅。描绘了隐居山水之间的场景,有松树、枫树,瀑布泉水相互掩映,溪岸的石间错落着茅舍水榭。 《溪山鱼隐图》从透过一处松枫间的湖水展开,江水荡漾,山石耸立,树木成荫。江干岩岸,杂林疏朗,渔舍水榭坐落于丹枫之中。 画...
22一、画作传奇之始 董源生平及艺术成就 董源(约 923~962 年),又名董元,字叔达,钟陵(今江西省进贤县)人。曾任南唐北苑副使,故又称 “董北苑”。他擅画山水,兼工人物、禽兽。其山水初师荆浩,笔力沉雄,后以江南真山实景入画,不为奇峭之笔。 疏林远树,平远幽深,皴法状如麻皮,后人称为 “披麻皴”。董源的绘画影响深远,为 “南宗” 山水画重要代表,与李成、范...
17一、芥子园画传:中国画的奇书 《芥子园画传》作为中国美术史上的一部奇书,其影响力贯穿了几个世纪。它被称为中华文化的图像宝典,实至名归。 自清初出版以来,《芥子园画传》成为了无数绘画爱好者步入画坛的启蒙之书。它涵盖了山水、花鸟、人物等丰富的内容,以图谱为主、文字为辅,为初学者提供了系统而完整的学习方法。全书从用笔方法到构图造型,从创作示范到章法布局,细致入微,...
27一、合册背景与渊源 1929 年,张大千借居上海,一次偶然的机会,在朋友家中结识了张群的秘书冯若飞。冯若飞喜好书画,对艺术有着浓厚的兴趣。经冯若飞的引荐,张大千登门拜访了时任上海市长的张群。张群是一位 “石涛迷”,对清代名家石涛等人的作品兴致浓厚。当张大千见到张群所展示的石涛的十二幅通景屏风时,连连佩服张群的眼力,两人从此订交。 此《致张群山水花卉合册》创作...
24一、惊世巨作的震撼亮相 《出警图》作为明朝的超级巨作,其震撼之处令人叹为观止。这幅长达 26 米的画卷,与《入跸图》共同组成了《出警入跸图》,成为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手卷画作中最长的两幅之一。 画卷中人物众多,据资料记载,《出警入跸图》包括数千位护卫、仪仗、侍从、随行百官等,场面之宏伟在历代绘画作品中极为罕见。画家以精湛的技艺,将每一个人物都刻画得栩栩如生,仿...
27一、清院本的诞生传奇 (一)创作背景 乾隆继位后,一改雍正时期的严苛,实施相对宽济的政策。在经济方面,减轻人民负担;在政治方面,改善宗室关系,任用老臣,限制僧道活动,改良不良风俗,使政治清明。到乾隆元年末,一系列措施初见成效,国内外局势安定,天下太平。 十七世纪到十八世纪,大批欧洲传教士来到中国,以绘画为手段争取传教特权。虽未成功打开宗教大门,但对清代宫廷绘...
18一、溥儒与《秋山访友》的声名 溥儒,原名爱新觉罗・溥儒,作为清恭亲王奕訢之孙,身份尊贵。他在书画领域成就卓越,与张大千并称为 “南张北溥”,又与吴湖帆并称 “南吴北溥”。 溥儒自幼潜心绘画、书法,深受 “古法” 熏陶。四岁学习书法,五岁拜见慈禧太后被赞为 “本朝灵气都钟于此童”,此后更是饱读诗书,展现出非凡的天赋。在绘画方面,他以山水见长,风格独特。其山水画...
24一、长卷初印象 宋刘松年款青绿山水长卷,犹如一颗璀璨的艺术明珠,在历史的长河中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刘松年生活在南宋时期,历孝宗、光宗、宁宗三朝。他的作品创作背景与当时的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紧密相连。南宋时期,江南地区经济繁荣,文化艺术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刘松年以其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了南宋画坛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在艺术史上,刘松年款青绿山水长卷具有极...
21一、画作的艺术魅力 《阔渚遥峰图轴》作为明代画家李在的杰作,展现出了令人惊叹的艺术魅力。此画取全景式山水,画面山峦叠起,状若卷云,杂树丛生。那雄伟的气势仿佛能将观者带入一个宏大的山水世界之中。 皴笔细密扎实,使得山石的纹理清晰可辨,仿佛能感受到画家在创作时的用心与专注。墨韵浑厚,为整个画面增添了一份深沉的底蕴。画中的树木呈 “蟹爪枝” 状,从意境和笔法来看,...
23一、画作概述 《山庄高逸图》是明朝宣德年间宫廷画师李在所绘的一幅绢本设色画,尺寸为 188.8cm×109.1cm,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此画以其全景式构图和精湛的技艺,成为中国古代国画的经典之一。 李在作为明朝宣德时期画院最杰出的画家之一,与戴进、石锐并称为当时画坛的三大家。他深受北宋画家郭熙画风的影响,在《山庄高逸图》中,无论是题材选择、构图布局还是技法...
17一、马远与《春雨富士图卷》的初见 马远,南宋绘画大师,字遥父,号钦山,祖籍河中(今山西永济),生长在钱塘(今浙江杭州)。出身绘画世家,南宋光宗、宁宗两朝画院待诏。 马远擅长山水、人物、花鸟。其山水取法李唐,笔力劲利阔略,皴法硬朗,树叶常用夹叶,树干浓重,多横斜之态。楼阁界画精工,且加衬染。喜作边角小景,世称 “马一角”。人物勾描自然,花鸟常以山水为景,情意相...
17一、画作概述 元佚名《商山四皓图轴》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这幅绢本设色画纵 155.3 厘米,横 77.2 厘米。它生动地描绘了汉初 “商山四皓” 故事中使臣迎请四皓的场景。 画面构图严谨,充实饱满。左下角有一队人马,为首者正与童子对话,山间小路崎岖,云雾缭绕,溪水潺潺。画幅偏右,二老者对弈,一老者拄杖观棋,二童子左右陪侍,上方一老者正拄杖下行,身后一童子...
18一、仇英与《梧竹书堂图》 仇英约生于明弘治十一年(1498 年),原籍江苏太仓,后移居苏州。他出身寒门,幼年失学,曾习漆工,后改学绘画。仇英的绘画生涯丰富多彩,他曾与文徵明合作,也受到众多富商和收藏家的邀请至家中作画,得以观摩和临摹古代名迹,画艺大进。 《梧竹书堂图》轴,纵 148.8 厘米,横 57.2 厘米,现藏于上海博物馆。该图是仇英的一副青绿山水人物...
17一、画作概述 《白云红树图》作为明朝画家蓝瑛的杰作,在艺术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此画创作于 1658 年,彼时蓝瑛已 74 岁,可谓其晚年的经典之作。这幅画现分别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及台北故宫博物院,尺寸统一为纵 189.4 厘米,横 48 厘米。 画中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画面以山间水畔的村落为前景,采用平远构图,水边斜生着苍劲的老树,村落后倚高山,山间白云缭...
22一、焦秉贞与《耕织图册》的渊源 焦秉贞,生卒年不详,活动于清康熙时期,字尔正,山东济宁人。他是天主教传教士汤若望的门生,康熙时官钦天监五官正,供奉内廷。善绘肖像,以画 “御容” 称旨,其绘画吸收西洋画法,重明暗,楼台界画,刻划精工。 康熙二十八年(1689),康熙南巡时,意外得获南宋楼璹《耕织图》。楼璹在南宋绍兴年间任临安府于潜令时,绘制《耕织图》呈献给宋高...